发布时间:2019-08-27 16:30:41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谁为玻尿酸巨头美容?华熙生物研发短板、三类股东(2)

  客观而言,随着医美业的快速发展,华熙生物的营收还是不错的。尤其是高企的毛利率,印证了外界的暴利评价。  

  不过潜在危机,也不容小视,比如这种高毛利率的持续性、改变性值得考量。

  华熙生物也表示,如果未来经营规模、产品结构、客户资源、成本控制等方面发生较大变动,或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公司产品销售价格下降、成本费用提高,或客户的需求发生较大变化,公司将面临主营业务毛利率无法维持较高水平或下降的风险。这是第四重拷问。

  值得注意的是,华熙生物的成长性存在不稳定性。比如,即使2017年的营业但实际上净利润却只有30%左右。而2018年,公司净利润率更是由2016年的37%下降到34%。

  收入同比增长,可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滑17.5%,钱都花去了哪里?

  研发短板

  很遗憾,没有更多花在关键的研发上。实际上,其研发费用占比过低也是其一大隐患点。

  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华熙生物研发投入分别为0.24亿元、0.26亿元、0.53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为3.27%、3.14%、4.19%,均不足5%。

  这是一个什么水平呢?

  据新华社统计,前25家科创板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平均占比是11.31%。

  另外,截至2018年末,华熙生物员工总数为1235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总员工人数的比例为15%,生产人员占比为41%,销售人员占比为27%。

  不难发现,与华熙生物高光的行业地位相比,其研发上的投入可谓十分薄弱。

  与研发费用形成对比的,是销售费用的高速增长。

  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华熙生物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07亿元、1.25亿元、2.84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4.60%、15.34%、22.46%。

  从职工薪酬方面看,原料业务职工薪酬增长59.81%,对应收入增长28.25%;终端业务销售人员薪酬增长122.49%,对应收入增长106.50%。

  从市场开拓费看,医疗终端和功能性护肤品市场开拓费增速分别为665%、996%。

  从广告宣传费看,报告期内,华熙生物的广告宣传费在其销售费用总额中的占比分别达12.23%、7.28%及18.79%,2018年同比飙升483%。

  对此,华熙生物表示,公司大力投入广告宣传和市场开拓,系自身发展需要的主动行为,故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关费用的投入变化不存在直接配比关系。

  即便华熙生物不断为自己开脱,但高企的销售费用与过低的研发费用,还是形成了强力的对比。

  颇具玩味的是,华熙生物一直以高科技企业自居,官网描述其是知名的、以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生产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只是,连续3年研发费不足5%,宣称急需资金研发产品的华熙生物,到底有多强的核心科技实力?这是第五重拷问。

  图片来自网络

  国资流失质疑

  这似乎触达了华熙生物的一个关键问题,其科技实力,是否符合以支持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为主旨的科创板的审核要求?

  那么,就来看看华熙生物的核心技术。

  招股书显示,目前华熙生物有四大核心技术:全球领先的微生物发酵技术、酶切技术和分子量精准控制技术、透明质酸“梯度3D交联”技术,及玻璃酸钠注射液国内率先采用终端湿热灭菌技术。

  招股书称,公司业务发展起始于成立初期,在以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技术领域的工艺技术突破。其中,最为关键的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技术,是华熙生物首席科学家郭学平及其团队国内首创,替代了传统的动物提取法,实现透明质酸的规模化生产,彻底改变了透明质酸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格局。

  可见,华熙生物的强劲科技实力,离不开郭学平及其团队核心技术的底层支撑。

  公开资料显示,郭学平,1987 年至 1998 年期间,任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主任。2000年,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作为华熙生物前身山东福瑞达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福瑞达”)合资方之一。由此,郭学平博士进入山东福瑞达。

  华熙生物表示,2001年5月,向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购买发酵法生产药用透明质酸的初始技术,收购价格为45万元。款项已于2001年8月21日一次性付清。

  对此,外界颇有微词。也引发了一个质疑点:45万元的转让价格,是否公允?

  工商资料等显示,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为省属国有事业单位。有专家对此表示,在这起技术转让中,是否有第三方机构评估价格,评估标准和结果是什么?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第三方机构价格评估是一个重要考量,如没有评估,或价格低于评估,就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流失质疑,还不至于此。

  资料显示,华熙生物前身山东福瑞达成立于2000年1月,正大福瑞达、福瑞达、生化公司和正达科技这4公司各持股25%。其中,生化公司是国有企业福瑞达集团的前身。

  值得注意的是,从2000年起,华熙生物进行多次增资、股权变更,生化公司(福瑞达集团)的股权比例却逐步被稀释。多次放弃优先购买权和增资认购权,并将股权全数转让。如2008年6月放弃通过现金分红以1元/每元注册资本的价格认购增资;2009年6月,福瑞达集团又放弃以1元/每元注册资本的价格参与增资等。

  直至2017年12月,又以人民币1.18亿元价格华熙生物5.63%的股份转让给香港勤信。

  这样的做法,与上文其他机构的突击入股形成强反差,自然引发多方关注。也引来监管层询问:山东福瑞达作为国有出资相关企业,是否履行国资管理的相关程序?如程序存在瑕疵,改制合法性是否合法、是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这是第六重拷问。

  对此,华熙生物回复国资监管程序完备,且山东省国资委的报告也进行了证明。

  三类股东

  表面看,这个回复似乎已打消了疑虑。不过,市场情绪仍在发酵。一个质疑点,在此期间,实控人赵燕儿子王雨梦的三类股东行为。

  招股书显示,2018年5月,华熙生物进行增资,增资方包括百信利达。而百利信达由王雨梦直接或间接100%持股,鉴于王雨梦与赵燕母子关系。百信利达与华熙昕宇具有关联关系,为一致行动人。

  实际上,从2019年2月开始,在华熙生物辅导备案前夕,首条财经就在上文指出,众多机构突击入股华熙生物,这其中就包括众多“三类股东”。

  华熙生物也回复表示,发行人间接股东中存在资产管理计划情况。显然,这与近年来,IPO规定中要求发行人股权清晰的精神相违背,存在“三类股东的公司上市前景是否会被看好?这是第七重拷问。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