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1-23 18:09:53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美国第七大公司安然崩盘:其破产影响和911不相上下(2)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安然站出来澄清,而安然给出的答案是,内部调查需要时间,先辞退CFO 法斯特罗,然后动用20 亿美元贷款应付正面对的危机。这时众人才注意到,斯克林的另一位得力助手白露龙早已辞职,并将手头的安然股票尽数套现,价值3.15 亿美元。

  高层的变动让股民惊恐不已,几周之内,安然股票跌回10 年前的每股11 美元,信用评级也被接连下调。随后,安然回应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要求,公布内部调查结果,承认从1997 年之后虚报利润5.86 亿美元。 25 天后,安然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股价跌至0.26 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垃圾股’。

  3

  有时候,信心真的比黄金重要

  虽然已宣告破产,但安然的故事显然还很深,一个在一年前还拥有800 多亿美元资产的能源巨头,难道因为一篇报道所引发的舆论,在短短几个月内就被击垮了吗?

  事实上,击垮安然的是信任危机。‘ 911 ’事件发生后,所有美国人都沉浸在一种缺乏安全感的状态中,此后不到2 个月,安然公布内部调查结果,承认自己虚报利润、隐藏负债。美国人由此纷纷开始质疑自己的财产是否安全。在这种全体缺乏感安全的情况下,安然所公布的未计入报表的6 亿美元亏损、 7 亿美元供应商欠款和即将到期的34 亿美元债务,都让这个公司成为一个深不可测的漩涡。

  没有人知道,要让安然恢复正常到底需要多少钱。这种不可预知和不可信任,让本想注资的公司望而却步,让股民望风而逃,也让原本的长期贷款被提前催收。重重打击下,安然只能申请破产。

安然总部| 灯火为谁而亮安然总部| 灯火为谁而亮

  回到故事的开始,造就这场信任危机的,恰恰就是过于信任。当肯尼斯找到斯克林问计的时候,斯克林张口就来‘天然气商品金融化’,肯尼斯眼见利润大增,随即潇洒放权,让安然逐渐向一个能源贸易公司转型,上上下下都购买自家公司的股票。为了让财报看起来更好,促使股价上涨,每位员工都不遗余力,甚至是铤而走险,尤其是他最信任的左膀右臂法斯特罗和白露龙。

  法斯特罗通过交叉持股,替安然创设了超过3000 个子公司和合伙公司。在项目运营不佳时,就左手倒右手,靠‘卖出’负债项目给子公司来‘盈利’,有资金上的需求,也通过SPE 贷款融资。白露龙也毫不逊色,斯克林想要扩张,白露龙就大手笔投入,营造出一种‘底气十足’的假象。斯克林想把预期收入计入账目,白露龙就按最佳预期计入,不动声色地把安然真正的核心握在自己手中。当新项目亏本时,白露龙联合法斯特罗,上演一番左手倒右手,又能粉饰一遍报表,炒高股价,向投行和股民要来更多资金再次扩张。这种由上至下藐视规则的操作在安然内部稀松平常,以至于能源交易员肆意‘洗电’,人为造成了整个加州的大停电事故。

  安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显然也是一个信任过于泛滥的环境。安然崛起正是在20 世纪最后20 年里,由于互联网经济的造成的繁荣,新自由主义在大萧条之后再度流行起来,不管是理论界还是企业家,都希望政府松开种种管制,放任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主导一切。在这种状况下,美国政府过度放松了市场管制,大量资本涌入股市,金融业进一步扩张,货币资本成为了经济最主要的驱动力。

《大企业》| 利益让人缄默《大企业》| 利益让人缄默

  美国金融业大发展带来的繁荣景象掩盖了工商业的萎靡。由于竞争激烈、利润下滑,工业企业都寄希望于扩大生产和交易规模来增加利润,但因为自身无法积存利润,只好不断向银行借款,同时以发行股票和债券来融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需求却没有扩大,于是出现了生产过剩。在华尔街牛气冲天的背后,生产、流通与消费和分配这一系列再生产环节早已问题重重。安然向全球的扩张也正是如此,最开始是为了增强‘协同效应’,发现根本无法解决入不敷出的问题后,干脆把负债藏起来,虚报利润,借此在金融市场获利。

  此外,金融市场的‘松绑’也带来审计市场监管的放松。原本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所、证券分析师都是在证券交易委员会监督下,约束和制衡上市公司的,然而放松管制后这种机制很快就被利益冲垮。

  在安然破产之后,负责为安然审计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竟然心虚到迅速销毁了所有文件,导致安然真正造成的资产流失无法统计。本该极为专业的分析师们也无视疑影重重的财报成为了‘卖方分析师’,完全按照安然提供的预期盈利,闭眼吹嘘安然股票。银行家、会计师、律师、分析师,所有人都知道安然有问题,却都因为与安然之间的利益瓜葛而缄默。

  在研究美国现代工商企业崛起的时候,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曾感叹:‘现代工商企业已成为美国经济中最强大的机构,经理人员则已成为最具有影响力的经济决策者集团。’但安然的崩塌证明,这些拥有如此重大影响力的经理人员也很可能造成巨大的破坏。不管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还是高级经理人员这只‘看得见的手’,都不是能消灭危机的‘上帝之手’。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