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11 08:57:46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上市封王”路上的双面海底捞(2)

2015年,张勇在一次采访中一改过去“家文化”的强调,直言不讳:“我就是个资本家!我不能天天靠理想过日子。我得打竞争对手,我得想办法让客人来吃饭,我得赚钱!不赚钱,我死了你也死了。”

大举扩张之后,在庞大的公司组织面前,“家文化”显然已经形同鸡肋。就是在这时候,求生欲让张勇选择了变革,海底捞的文化自此从“温情”变成了“冷酷”。

2018年,虎嗅网用一篇一万五千字的《冷酷海底捞》,首次揭露了外界不知道的海底捞。这一次的海底捞,是真正的“你学不会”。冷酷、魔鬼、杀气腾腾,一经披露甚至引起了海底捞簇拥者的强烈反对。人们不能接受,曾经那个中国企业的乌托邦没有了。

  • 比如,海底捞的“钱文化”:做餐饮的人,需求维度很低,给钱就行,那就通过钱拴住他们。“给钱,给足钱”是海底捞对于各层级员工最大的刺激和驱动力。

  • 比如,海底捞的“恐惧文化”:海底捞会为每家餐厅进行A、B、C三级的评级,C级店的店长生不如死,压力非常之大。一旦被评为C级,或者出现任何差错,海底捞会在其集团内部的微信应用上进行弹窗公示,强行曝光,仿佛将受罚者扒光了展示在众人面前。海底捞季会的主要目的就是羞辱C级店长。

  • 比如,海底捞的“考核文化”:考核上客数,员工就着急,不然海底捞员工为什么老帮你往锅里下菜?要求六次翻台率,达不到的话,评级无望,当然要让客人吃了赶紧走啊,这就是用数据拉动的结果。

如今的海底捞有了一个新的外号,“餐饮界富士康”。这是一个非常矛盾的外号,公司更强了,也更冷酷了。一些从前从来没有的反噬作用也在冰冷的海底捞身上逐渐凸显:首次被媒体曝光后厨老鼠满地跑、用漏勺掏地沟……

或许,海底捞用二十四年的时间,证明的不过是一个早已耳熟能详的道理:企业永远成为不了乌托邦。要温情,就得不到扩张;要利益,就不得不冷酷。而你所看到的不同面的海底捞,不过是它在每一个阶段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而已。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