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01 17:14:20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高善文对当下宏观经济问题的解读


  编者按: 这两天,安信证券高善文博士的“热度”确实有点“高”了,引起了不少争议。记得多年前高善文在出版的《经济运行的逻辑中》曾提到,他曾经写过调侃自己职业的对联:上联“解释过去头头是道,似乎有理”,下联“预测未来躲躲闪闪,误差惊人”,横批“经济分析”。

  所以,有争议是正常的。有意思的是,在很多专业人士引发的热点事件中,大众通常更容易被感性的表达所吸引,但是对于得出结论背后的逻辑推演和证据往往会忽视。对很多业内人士而言,他们关注高善文更多的原因在于其多年以来的专业研究一直以来都在重点回答三个问题:一是经济走向,二是政策立场,三是资金松紧。无论判断是否正确,其初衷都是希望能够积累对宏观经济的认知,更好地作出判断。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近期高善文博士对几个热点问题的观点,供读者参考:

  一、关于去杠杆

  中国的宏观杠杆问题表面上是总量问题,本质上是结构问题;表面上是金融问题,本质上是财政问题。着眼于主动去杠杆的总体要求,本质上存在两种不同的操作方操作方法,一种是财政去杠杆,一种是金融去杠杆。这两种操作方法均着眼于减少经济活动中的债务积累,但存在以下重要差异:

  (一)在信贷市场上,在信贷总量下降的同时,财政去杠杆将伴随着利率的下降;金融去杠杆伴随着利率的上升。

  (二)在外汇市场上,财政去杠杆将带来资本流入的减少和汇率的贬值倾向;金融去杠杆将带来资本流入的增加和汇率的升值倾向。

  (三)在实体经济领域,财政去杠杆和信贷利率的下降将造成民营投资被“挤入”市场;金融去杠杆将导致政府、国企和民营企业的投资均被“挤出”市场。

  (四)在出口领域,财政去杠杆通过引导汇率贬值进而可以刺激出口;金融去杠杆通过引导汇率升值将抑制出口。

  (五)尽管两种去杠杆都倾向于直接减少总需求,但财政去杠杆通过对出口和民营投资的积极影响倾向于缓和和稳定经济活动;金融去杠杆则倾向于通过抑制出口和民营投资进进一步造成经济的收缩。

  (六)如果信贷市场存在隐性担保以及所有制歧视,财政去杠杆将减少和缓和这些扭曲;但金融去杠杆将加剧扭曲,造成民营经济受到信贷减少更显著的影响,从而容易形成““误伤”。

  (七)财政去杠杆通过诱导利率下降,信贷扭曲缓和以及出口和民间投资的改善,有助于稳定权益市场;金融去杠杆通过迫使利率上升、加重信贷扭曲、抑制出口和民间投资活动,从而进一步抑制权益市场的表现由于这些原因,在中国由于上述这些原因,在中国目前的现实条件下,如果遵循财政去杠杆的路径,将更容易取得成效;如果遵循金融去杠杆的路径,可能事倍功半,还容易出现风险事件。

  二、关于房地产的长期忧虑

  中国房地产市场在地区和城市之间差异和分化巨大,建立长效机制需要立足供需平衡,因城施策,不宜一刀切。对于绝大多数二线以下的城市而言,关键在于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决定性作用,进一步破除供应障碍,并合理控制住户部门杠杆;对于少数特大城市而言,在顺应 “都市化”红利、积极扩大供应的同时,要对市场进行分层,立足于通过政府补补贴、限制产权等手段面向低收入群体和社会重点人群进行定向供房,保障其居住权,并对其余社会群体继续立足于市场化配置。

  对房地产市场长期的忧虑在于:大约 2025 年前后,中国的城市化浪潮会基本结束,然后中国会很快进入到另外一个浪潮,即老龄化。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等影响,中国的青壮年人口、即 20 到 40 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可能在 2030 年以后加速下滑,并持续很长时间。这意味着,从那以后,我们所面临的房地产市场基本的供求趋势,特别是需求趋势会发生一个根本性的逆转,即人口流入基本枯竭,城市人口逐步转向负增长。

  2025-2030 年之后我们很可能会面临完全相反的情形,在一线城市人口停止流入的背景下,会发现房价面临的下跌压力是不可阻挡的,到那时候政府会不断出台种种鼓励购房政策,包括降低利率等,仍会发现房价的下跌难以抑制,正如东京后来把贷款利率降到 0,又鼓励外国人购房,但是房价下跌的趋势依旧持续很长时间。

  三、人民币兑美元持续贬值的空间有限

  本轮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起始于 4 月中旬,与美元指数反弹的起始时间高度重合,美元指数上行可能是本轮人民币贬值的主要原因。美元指数从四月中旬开始反弹,节奏上呈现先快后慢,而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呈现先慢后快,人民币贬值在节奏上转折的时间点大概在 6 月 20 号左右,正好与国务院释放定向降准信号的时间点一致,距离美联储鹰派加息过了两个交易日。货币政策节奏的差异和信贷环境的改变或许可以解释四月以来人民币贬值节奏上的变化。

  随着去杠杆政策边际的放缓以及货币政策的宽松,近期人民币兑美元快速贬值,在岸汇率已突破 6.8,人民币汇率指数从 7 月以来也持续走低,目前已经达到年内最低水平。中美在货币政策以及经济基本面的差异决定人民币兑美元长期汇率水平,美国经济的持续向好以及加息节奏的加快使得人民币进一步贬值的压力较大。

  往后看,六月下旬以来美元指数维持震荡,市场可能已经逐步对美国与其他国家在货币政策和经济复苏节奏上的差异完成定价,考虑到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稳定,信贷市场偏紧的局面难以大幅改善,宏观经济依旧保持韧性,人民币兑美元持续贬值的空间有限。

  四、关于中美贸易摩擦

  中美经贸关系近来摩擦不断,矛盾加剧。在这背后,当然有特朗普以重商主义和单边主义为导向的理念和风格的影响,这些影响未必具有长期性。但我们应该看到,在经贸领域对华奉行强硬路线,正在成为美国朝野两党的共识,两国经贸关系的基础,正在经历重大和不利的变化。中美关系可能已经进入了修昔底德陷阱,如何更好地管理未来的摩擦和冲突,需要系统性的思考。

  要管理中美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我们必须继续把经贸关系视为长期最重要的压舱石。一方面要全力维护好 WTO 这一多边机制,同时对于WTO 无法覆盖的领域,应当通过中美双边谈判来解决,应该就双方共同关切的核心利益、核心关系、核心做法建立准则,以此准则为基础,再进一步覆盖更多国家,从而完善目前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并确立一个更加牢不可破的中美经贸关系压舱石。这可能需要经过一段充满对抗性的过程,需要较长时期的磨合如何实现这一前景,无疑需要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需要超越目前贸易争端的、面向未来的系统性思考。

  短期内,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趋弱,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欧、美欧之间的自贸协议近期开展顺利,美国进一步出现在贸易上孤立中国的迹象, 这一点值得警惕。美欧近期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共同促进美欧零关税,并表示会与有类似想法的伙伴紧密合作,推动 WTO 改革,解决不公平贸易行为,其中所列行为均暗指中国,大有孤立中国之意。

  需要指出的是,美欧所达成的是共识而非协议,双方在政府采购和金融监管等问题上存在分歧较大,而且欧盟内部国家利益诉求不一,客观上增加了达成一致协议的难度。因此短期来看,美欧在贸易上孤立中国存在诸多困难,不过美欧贸易摩擦的缓和,美日欧在贸易领域日益密切的合作,使得中国未来在全球贸易方面面临更大挑战。

  五、关于宏观经济政策

  面对经济下行风险的显露和金融市场压力的进一步积累,近期宏观经济政策开始全面修正。具体来看,央行发布资管新规细则的通知,在核心原则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对过渡期问题、净值核算问题、投资方向等问题进行了说明,并适当弱化了部分领域的监管要求,比如明确公募产品可以投资非标,对老产品不提阶段性压降要求,过渡期内可以发行老产品投资新资产等。银保监会出台银行理财细则,基本精神与资管新规保持一致,同时降低理财销售门槛,对过渡期内现金管理类产品估值方法和过渡期后确实无法处置的非标资产处置不做一刀切处理。国常会对下半年政策进行微调,表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 督促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引导金融机构保障融资平台融资需求等。

  以资管新规的实施细则为着眼点,以货币政策的宏观审慎框架为依托,以积极财政政策为缓冲,去杠杆的政策开始从上半年金融单兵突进的阶段过渡到各项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共同发力的阶段,经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明显缓解。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