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02 17:13:26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曹山石:21两篇社论论战高善文 后者一度被传言离职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剑指“去杠杆”,是为去杠杆之殇,反思政策之得失。

  认为杠杆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宏观的,全国性的,而是在企业部门的某些板块当中,剩下的政府及居民部门的杠杆率总体仍然可控,并且还有空间,这种条件下,需不需要进行全国全部门的去杠杆,值得商榷。

  而为什么去杠杆需要宽松的货币环境来去杠杆?因为去杠杆就是需要居民和企业去还债,但是紧缩的货币环境造成GDP下降,导致居民和企业需要借钱度日,那么就容易造成杠杆越去越多的现象。美国的惨痛教训来自于大萧条时期的记忆,那个时候就是严货币,高利率的背景,导致杠杆很长时间去不掉,反而越去越多。

  其当时批评去杠杆政策,具体观点:

  1,企业总体杠杆率到2016年已经稳定不再升了,市场有自发的力量,政府是后知后觉。加杠杆惹祸的主要是国企,民企和居民杠杆率不高。

  2,去杠杆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大萧条的失败教训和08金融危机后的成功经验说明,紧货币的政策下去杠杆只会把杠杆率越去越大,因为分母缩小比分子快。

  3,中国全面收紧金融条件和环境,通过高利率去杠杆的组合和选择,必然带来杠杆率越来越大,必然带来权益市场持续调整,必然带来银行持续坏账,必然带来民营企业企业流动性危机。

  4,批评者针对政府有风险,政策纠错机制越来越差,舆论容易一边倒的叫好,只有出现严重失误才会纠错。

  6月2日,《21世纪经济报道》头版刊发社论:《主动去杠杆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货币中性与严格监管》。严辞批评高善文之论调。

  社论结语是一组排比:我们认为。

  此次用语,不是这份市场化媒体的惯有风格,而是类似某办。

  7月25日,高善文发文《时光的刻痕》,如此叙述此事件:

  “广州一家很有影响力的报纸即以头版社论的形式发表评论,指名道姓、单刀直入地指责我在成都的演讲是“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一些网络评论员也认为我是“一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试图干扰和阻挠国家大政方针的实施。

  一些很长时间不联系的人也打来电话,嘘寒问暖的同时,旁敲侧击地询问:目前有没有压力?人身是否安全?上下班有人跟随陪同吗?还能够自由活动吗?

  后来听人说,这篇成都演讲似乎确实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关注,并引发一些官员的巨大愤怒。”

  最终,高善文叙述这一轮舌辩如此结束:

  “6月下旬以后,金融市场的许多领域都开始出现明显的压力,我在成都担心的一些情况开始显现。

  7月中下旬,宏观经济政策开始出现全面调整和修正,此前的批评和争论基本平息下来。”

  一周后的周末。高善文在山西证券(6.290, -0.24, -3.68%)30周年庆的演讲,则掀起了更大的波澜,在此不再赘述。

  有意思的是,今天,《21世纪经济报道》头版再发社论:《关于中美贸易谈判现状的三个误解》。

  这是一篇与前一篇同等份量如出一手的社论。

  第二轮舌辩如何结束,事关大局,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推荐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