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9-03 13:14:10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监管有效介入的前提:ICO的意义与风险

    曾几何时,ICO(首次代币发行)市场在资本追捧、技术加持下风头无两,春意盎然,短短数周时间,竟在监管寒流、舆论鞭挞中瑟瑟发抖,一地鸡毛。发布于7月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尚津津乐道项目累计融资规模折合人民币总计26.16亿元,累计参加人次达10.5万的绚丽成绩,8月下旬即有主流平台爆出暂停业务传闻;产学研三界学习区块链技术改进货币和证券发行机制的喧嚣言犹在耳、余温尚存,转瞬间画风突变为金融安全语境下的口诛笔伐、面壁思过,Fintech领域诸业态之大起大落以此为最。那么,ICO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监管何以介入,监管将以何种方式展开,机构如何应对,这些乃是业界在纷扰中更须冷静研判的问题。
 
    监管有效介入的前提:ICO的意义与风险
 
    根据行业通说,ICO一般是指企业等经营主体依靠(或宣称依靠)区块链等技术,以发行代币的方式向投资人募集有法定货币为价值支撑的虚拟货币的融资行为,其核心价值是以市场化手段通过场景引入、技术改进等策略激活区块链的价值网络和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支付革新,赋予型塑乃至颠覆金融等行业的无尽遐想。在此基础上,ICO还有两点附加价值:
 
    ——提升融资效率。通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等机制实现全网记账,从降低参与各方信任成本出发提升融资效率,当然,以技术创新为名绕开法律管制客观上也是效率提升的原因。
 
    ——打造生态圈层。通过ICO发行的网络效应汇聚未来的企业、用户,在共同利益机制驱动下共同丰富应用场景,降低生态形成时间。
 
    当然,从资金角度看,ICO是现在货币充盈条件下为数不多制造暴富的机会,其“黑箱”操作的内部机制也利于庄家操作,这就放大了其受欢迎程度,也埋下了监管介入的引子。
 
    回归ICO的本质,我们不难发现其存在着表现与初衷的背离,正是这些背离从根本上触发了潜在的风险领域:一是ICO中心化的发行模式背离了数字货币去中心、民主化、自生秩序的追求;二是投资价值的单方非理智飙升背离了促进技术发展落地的使用价值;三是融资在技术虚拟环境下运营背离了外部现实法律管制;四是技术、行业门槛和由此产生的信息不对称背离了投资者适当性的铁律。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