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27 14:30:40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老人去银行存“定存”7年后银行总不会骗人

网贷天眼新闻:从老年人理财案例分析可以看出,老年人投资理财非常火爆,老年人被骗的消息屡见不鲜。然而,投资理财律师“跑路”的频发,导致投资者出现无本息、维权难的局面。甚至有老人失去了毕生的积蓄。通过对老年人理财的案例分析,发现潜伏在老年人身边的投资理财陷阱。

一般来说,投资陷阱中的被告人以较常见的罪名被判刑,包括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诈骗、非法经营等。2009年,住在老城的郑大叔60岁的妻子带着9000元私房钱偷偷跑到国有银行南门分行,打算把这笔钱用作定期存款紧急情况下三到五年。老人7年后去银行存“定期存款”

“等你长大了,你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家庭了,所以要私下存点钱银行理财产品案例分析,这样你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反应。” 郑叔说,钱的事,老婆没让孩子知道,连他也是最近才知道的。老婆把钱拿到银行后,跟银行工作人员说,她只想定期把钱存三五年,不是很长时间,因为钱毕竟是应急的。

银行工作人员向她介绍了另一款类似的理财产品。“她说,买这个分红高息的,比定期存款好很多,但要久一点,10年。” 郑叔的妻子当时拒绝了,因为10年太长了。这位银行家还说,“只要6年才能提现,你本来打算存3到5年的,现在提现只比原计划多一年。” 郑太太心想,银行绝对不会骗人的。为了更多的利息和分红,她听了银行工作人员的话,买了这个理财产品。

郑叔的妻子心脏病发作,想把钱拿出来。郑叔拿着她的证件去银行取钱。郑先生到银行后,工作人员说时间还没到,还说10年期,如果提前支取,利息只有一半,700元左右。

郑叔很生气。银行骗他老婆,说要10年才能拿到钱。他担心老婆身体不好,不知道能不能等到钱到期的那一天。而且,从2009年到现在已经快7年了,兴趣也只有这么多。“银行工作人员刚刚骗了我们,老人们不明白。我也找到了总裁的理论,但总裁说,当年的工作人员早就辞职了,没有人负责。”

我不知道如何理财和信任他人的原因

其实,并不是像郑先生的妻子那样遭遇财务陷阱的情况。笔者通过百度关键词“老年人银行存款被骗”,搜索到相关信息4.99万条。有些与郑夫人的情况高度吻合。比如,冯先生3月15日投诉说,五年前,他在银行窗口存了7万元5年期存款。同时,银行工作人员还强烈推荐给他一个保险计划,说有分红,有利息。收入肯定超过银行利息。出于对银行的信任,他购买了一份保险单。直到今年他去取钱,他才意识到自己完全被愚弄了。所谓的分红和利息没有平时那么高。

老年人理财骗局除了存钱骗买理财产品的陷阱外,还重点关注四种投资理财方式:投资收藏品、公司高息贷款、信托机构理财、公司理财。高投资回报。

从对近年来老年人理财案例的分析,专业人士总结出老年人受骗的各种原因:一是理财知识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老年人缺乏金融投资知识,接受信息的渠道相对封闭。靠经验主义,或者推销员的解释,有一些夸张的推销词。

其次银行理财产品案例分析,贪小便宜也会给骗子机会。老人很容易被一些小恩惠牵着鼻子走。比如融资公司送纸巾,保健品公司推出免费体验,都说世界上没有免费体验。午餐,这往往是对方设下的诱饵,等着你上钩。

此外,觊觎高回报的结果很容易耗尽老年人的财富。毕竟,高回报往往伴随着高风险。目前,社会上一些非法集资案件往往打着健康、保健、高回报的旗号。专门针对老年人。

根据老人理财案例分析,常见的“便宜”主要有3种:一种是送,即为老人提供各种便宜又免费的物品,如厕纸、洗衣等洗涤剂、鸡蛋等;另一种是玩,也就是组织老人出去玩,基本选择市区附近的免费公园或景区。他们中的大多数提供免费的汽车接送服务,以及水和膳食。对于远方的人,会收取少量费用,给老人造成一种无利可图的感觉。三是爱,即为老人打“情感牌”,元旦节假日打电话问候,天热天热发短信提醒,月末周末定期家访…… 让老人感受到“亲人”的温暖,让他们深陷其中。,老年人理财需谨慎。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