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11 23:08:52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是开店还是选择摆地摊,哪个更赚钱?

    我想列这些年市场的各种事情,这些事情就是真正的书。

    我们习惯归纳中国市场有两大流派,
 
    首先是最近又被推崇的但斌,林园,价投派,包括被甩下车鄙视的董宝珍,被嘲笑的云蒙。
 
    花容、缠论、数列那种,什么炒概念,盲点套利,图形波动什么的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简而言之,深山老林看不懂说什么的江湖派。
 
    价投派两位
 
    一个以时间的玫瑰出名
 
    一个以农民出身的炒股爱好者,8000元到十亿的新闻以及网文,被背后资金推荐到前台募集资金而出名。
 
    可以看一下08-16年这段时间,中小创八年黄金期他俩的净值表现,一看便知,甚至17年引入外资开始,指标股表现好起来后,但斌还因为净值与茅台不同步被质疑。这八年,从估值来说,比照中小创,那指标股投资就是错了,价投就是错了,当时从生命人寿开始抛售白酒到最后但斌自己都投降了,撑不住了,林就更不说了,就差出社会新闻了。
 
    在外资引入之前的时代,实际资金是存量的,A股的特点是大幅度波动,在中小股上靠快速波动套利,当然会有各种搞量化的给他赋予各种名词。徐和章等的打法,就是找到适合他们资金量相匹配的股票,连续集中力量冲击打出赚钱效应,吸引跟风盘注意力,然后派发收获。因为很多游资资金量小,或者风偏更谨慎做得更短,会选择流通量更小的标的。这种打法这才是八年中小创牛市的根基,包括章做的很多大股票,实际流通盘并不大。而指标股不行的原因是资金是存量甚至减少的,越来越被中小创的波动吸引走。那个时候缠论的流行,斐那波切数列,百炼成妖,都是事实而非又貌似玄妙实则啥也没说的一些概念,就是大家在琢磨拉高和派发的时间点的研究,而实际情况是,从level2改版不再实时显示营业部以后,你不知道主打龙虎榜资金的特点和实力,就是赌概率,缠论解释不了这个的。但这种方式从外资引入后已经难以为继,因为不断波动趋势拉长,资金也从这种模式中被吸引出去,实际做中小创的资金是持续流出的。
 
    外资引入以后,资金是增量的,所以16年以后,增量外资开始在指标股50中沉淀,他们根本就不是个股的价投概念引起的,而是ETF指标股特点,不看个股,直接进入标的股引起的,同时因为赚钱效应,把资金从中小创吸引到了指标股中,然而这与价投根本不是一回事,甚至不看个股表现只投指标成份股,是违背价投原则的。今天所谓银行的不良资产等问题带来低估值,那么茅五的历年未分配利润是不是实际的不良资产,地方政府搞基建从酒厂拿钱甚至捐款,算不算公司治理问题,包括囤货炒货的方式,是一个可持续性的公司的特点么?著名的参照标的可口可乐PE只有茅五的三分之一,哪个是价投,不过是外资ETF引入后的现象,用事实而非的价投理论去解释。
 
    我大概梳理了下以上,你们再和各路理论,各路书对照下,看看这些书是不是有意义。
 
    看书只能看的脑子乱,你对市场的认识才是根本,实际这一次美元溢出带来的ETF大行其道走到什么位置的判断,是你看多少书也看不出来的,只有在市场里天天看,才会有感悟,关于股票的书,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市场永远不会重复,是各种事情的集合,不论以前对价投的否定,再到今天价投的得意,都不是准确描述了这些事情,市场是很复杂和随机的,寒窑苦等三年遇到价投第二春并不是这个事情的本质,这个书是无法描述的,亏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些认识的体现,所以巴菲特、索罗斯、达里奥都说过自己的同样的习惯,每天都在海量的阅读思考各类新闻和各类哲学的背后,就是在试图理解目前的市场,但我还没看到他们介绍提到他们看了什么投资方面的书。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