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13 16:00:57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金融去杠杆下,那么大类资产该怎么配置

    前面不少人也都谈到了,今年做投资非常痛苦。其实大概每隔两三年的时间,似乎都会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做股的人,做债的人,做商品的人,都觉得自己熟悉的领域没有投资机会。最后的结论,就是现金现金为王,但真的是这样吗?
 
    人对当下的状态往往感知是最清晰的。然而对过去经历过的事情,对记忆的感知,是模糊的。如果用数据来说话,在中国过往的流动性紧缩周期中,看各类资产全年的回报率,几乎没有过现金为王的时候。当然在某一两个季度会出现资产齐跌的情形,但这种状态并不是一种常态,最终总会有资产能够提供比现金更好的回报。为什么这么说?中国的货币一直保持高增长,即使现在中枢在回落,增速仍然有10%左右,新增的货币迟早会体现在资产价格上。当然如果中国的货币出现负增长,毫无疑问应该持有现金,但短期内出现的概率很小。
 
    从2003年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以来,流动性紧缩周期共有五:2004年、2008年、2011年,2013年和今年。前三次是由于高通胀,引发了央行的收紧。2013是为了倒逼实体企业去杠杆,而这次是金融机构去杠杆。在这几个年份,都是大家说的投资最痛苦的年份。但是如果把这些年份各类资产的表现统计一下,可以发现真正意义上股、债和商品全年回报率都为负的年份只有2013年。但是别忘了,仍然有两类资产在2013年是大涨的。一是股票里的创业板,那是创业板牛市的第一年,全年涨了80%。二是房地产,全国房价平均上涨了10%。
 
    也就是说,从全年的表现来看,我几乎找不到所有资产都是下跌的时候。如果分到季度数据去看,股债商品齐跌持续的时间段最长没有超过6个月。最长的时间是哪一次?2011年那一次,大约从4月份到9月份。2013年股债商品齐跌发生在4季度,持续了大约3个月的时间。今年各类资产齐跌从3月份开始的,到目前为止正好也3个月左右了。但是,把这次跟2011年、2013年同时下跌的时候做比较,资产的跌幅其实并不大。比如说长债收益率升幅不超过30bp,而过去两次基本都是在40bp以上;商品跌幅和过去两次差不多;股票是相对最抗跌的资产,大盘指数甚至还是涨的,即使看全样本等权重的万德全A指数,相对于年初时的最大跌幅也只有5%左右。为什么大家感觉痛苦?因为这次创业板的跌幅是所有资产中最大的,正好也是过去大家重仓的资产,股票的分化十分明显。
 
    每一轮利率往上走,伴随着货币增速的下行,总有资产会先扛不住,先跌的往往是最弱势的资产,到了最后强势资产也开始补跌,形成下跌的共振。那么当所有资产发生齐跌时,未必是一件坏事,这意味着流动性冲击已进入尾声,而不是开始。这时我们往往会看到M2增速止跌企稳。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