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31 08:25:31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阿里联手“国之重器”,这一次,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3)

强强联手 天文革命

“天眼”,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超级工程",能够接收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观测范围可达宇宙边缘。

5月初,FAST首次发现的毫秒脉冲星得到国际认证,中国射电天文科研能力已跻身世界前列。

在拥有极强的观测能力后,海量的天文数据,如何做到实时上传、存储,快速读取、分析,就成为影响科研质量的关键因素。

互联网发展至今,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然而,早在10多年前,天文学就已经进入的大数据时代。

众所周知,就连最简单的天文长度单位,都是以数光年、数万光年来计量,所以天文领域海量的数据,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国家天文台表示,早期“天眼”一秒钟产生的原始数据就高达38GB/秒,一天能达到3283TB的数据量。即使经过后期压缩处理,每天仍能产生547TB左右的数据量。

每秒38GB是什么概念,简单比喻,一台普通的电脑,存储不到一分钟时间,硬盘就已经满了。而这,仅仅是“天眼”一秒钟产生的数据量。

因此,海量的数据分析处理起来,就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面对如瀑布般倾泻的数据,国家天文台选择了阿里云,足以看出阿里在云计算领域的强大实力和领先地位!

其实,在“天眼”落地后不久,国家天文台就向阿里云伸出了橄榄枝。双方在2016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天文大数据联合研究中心,共建了虚拟天文台。

不过,这一次,阿里云则将实打实的与“天眼”合作,为“天眼”提供端到端的计算、存储解决方案。这与其说是与“天眼”合作,更像是“天眼”给予阿里云的一项挑战!

马云曾经说过,阿里巴巴早已超越一家公司,已是一个经济体。公司以自己利益为主要考虑,而经济体则要多得多的担当社会责任。它不是规模的差别、不是利润的差别,而是担当和责任的差别。

阿里云联手“天眼”,能碰出什么样的火花,值得期待。

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

就在阿里联手“天眼”之际,在祖国大地的上空,又传来了喜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30日传出消息,全球首颗低轨导航增强卫星投入商业化运行。

据悉,低轨导航增强是对北斗系统及地基增强系统的重要补充系统,满足海洋、偏远山区等地基增强系统无法覆盖区域的高精度导航定位应用需求。

除了在极端地区辅助精准导航外,其另一重要意义在于帮助我国无人驾驶技术的推进。

为什么这么说?

无人驾驶是进入物联网时代的重要标志,但想实现无人驾驶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信息快速传输、智能驾驶技术、目标精准定位。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