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04 17:40:46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PPP落地金融机构“不买单” 好比无人光顾怪顾客抠门(3)

第五,顾客顾虑不少:现在过于依赖银行,他们的资金期限短、希望刚兑,和PPP期限长、风险共担的特点不符,结构性错配。除了外部原因,金融机构自身参与PPP也存有许多顾虑:一是现在较为通行的模式是社会资本方中标后才开始接洽金融机构,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相对被动,实施方案批复后,项目的交易结构和边界条件都已确定,难以修改;二是不同于传统项目,PPP项目融资包含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两部分,金融机构还是习惯于躺着挣利差,对增信要求较高,创新动力不足;三是金融机构大多是通过刚性兑付的负债吸收资金(包括本应是代客理财的资管产品),自然也希望他们所投的资产可以刚性兑付,不愿承担太多风险,PPP项目期限长、收益低,银行等短期资金为主的金融机构难以接受。

3金主不是救世主,齐心改革才是正路

顾客进入餐厅用餐、买单,看上去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但背后需要监管机构、老板、厨师、服务员、供应商各方尽心尽责的努力,对PPP项目来说也是一样,金融机构签约只是几分钟的事,但真正要促成一个成功的PPP项目还需要政府、实体企业、中介机构各方的共同努力。

对监管机构来说,要加快顶层设计和协调,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监管体系,给金融机构更合理的保障。首先,应在国务院法制办的统筹主导下,协调各部委利益,加速出台PPP上位法,同时保证其他PPP政策法规的兼容性,避免重复和矛盾。其次,构建信用体系,对政府和社会资本的行为产生约束,切实保障PPP项目合同政府履约能力。最后,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的利益保障机制和退出保障机制,弥补对PPP融资支持的空白,保障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的合法权益。

对地方政府来说,要拿出适合PPP的好项目,在可承受的基础上制定好配套政策,给金融机构更多元的选择、更透明的信息。为了保障PPP项目质量,需要在项目前端积极发力,政府作为PPP项目的主要发起方和重要参与方,与社会资本是合作关系,而非竞争关系,故应保持开放的心态,拿出更多更优质的项目来做PPP,并适度让利于社会资本。同步推进与PPP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创新和配套改革,营造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另外应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确保信息公开透明,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元的选择。

对实体企业来说,要做真正的PPP,不要仅把PPP当作融资工具,必须提高运营管理能力,让金融机构看到更广阔的前景。实体企业作为PPP项目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应充分全面认识PPP模式,“收益共享、风险共担”是PPP模式的核心要义,全生命周期合作是PPP模式的核心特征,运营是PPP模式的重要环节。故应全面参与PPP项目,致力于运营管理能力的提升,能够与金融机构进行合理的收益和风险分配,增强PPP项目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

对中介机构来说,要做负责任的咨询,珍惜自己的信誉,不顾后果的开药方早晚会伤到自己。咨询机构必须摆正自身定位,作为第三方机构,应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秉承实事求是的职业操守,进行PPP方案设计和评估论证,保证PPP项目切实可行。尤其应重点关注PPP项目绩效考核,科学评估社会资本的运营成效,督促社会资本尽心尽责参与项目运作,切实提高PPP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