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1-25 17:17:37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资管新规之后一委一行三会分工未定型分层监管在路上(3)

经过几年的发展,资管行业管理规模已经接近百万亿规模。但正如央行所说,由于同类资管业务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不一致,也存在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监管套利、产品多层嵌套、刚性兑付、规避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等问题。

怎样的金融委

享受过行业快速发展的红利,监管风险带来的突然转变让李猛觉得有点猝不及防。“虽然金融委成立后,市场预期渐强,但当央行发布时仍然觉得有些突然,”李猛告诉经济观察报,据他了解,在年初内部征求意见时,起草监管部门对很多问题都存在分歧,包括资管产品的划分标准、结构化产品及杠杆设置、综合统计制度以及监管问责机制等。

“面对已经发展了20年的资管行业,《指导意见》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明确,从内审稿到正式的征求意见稿出台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可见金融委的高度和层次非同一般”,李猛表示。

今年7月14日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成为重要议题。11月8日,新华社发文称:日前,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金融委主任马凯在会上发表了讲话,这是金融委的第一次露面。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曾公开表示,金融委放在国务院的层面,与一行三会存在上下级关系,监管协调起来比较容易。而过去一行三会之间的协调则是四个平行机构之间进行的,不那么容易。“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缺少‘决策者’,金融监管光‘协调’是没用的,关键是要能达成并落实决策。”

1992年10月,中国的金融监管框架发生了重大调整。原先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各类金融机构的格局发生改变,形成了“一行三会”的监管框架。中国人民银行集中精力于货币政策调控,各金融监管部门侧重各自领域的金融监管,工作一套比较完整的金融监管制度体系由此形成。

由于各类金融机制、金融产品、金融业务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替代性和互补性,金融活动很容易受到其他相关金融机制的制约,但分业监管通过行政机制将这种金融机制和金融产品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转变成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行政关系,也引致了系列不协调:如债券本是一个统一的市场,监管上却呈现“五龙治水”的格局;此外,各监管部门也尽量为其所辖金融机构拓展业务空间,不但有行政性摩擦和掣肘,更使得不同的金融主体在开展相同业务时面临不一样的准入、监管标准。

而为了协调解决监管中存在问题、维护金融稳定,国务院在2013年同意建立的人民银行为牵头单位,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汇局为成员单位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但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并未给市场带来过多的惊喜,关于其开会内容媒体更是鲜有报道。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