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26 05:12:15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论文关键词公司债券企业债券信用评级交易市场论文摘要(12页珍藏版)

论文关键词公司债券企业债券信用评级交易市场论文摘要(12页珍藏版)

《中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回顾》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概况(12页珍藏版)》,请于人文图书馆在线搜索。一、我国公司债券

市场发展回顾摘要众所周知,公司债券能否有效发挥其融资和治理作用及其交易场所的发展,公司债券市场与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正相关关系,近年来,我国公司债券市场不断发展, 但目前,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仍然滞后,许多学者提出了有益的见解和政策建议,本文选取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综述,其中主要涉及以下研究方面,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首先应区分“公司债券”和“公司债券”, 二是取消公司债券强制担保,完善信用评级制度,二是促进债券交易市场发展,重点发展全国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提高企业债券流动性,这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一、 有必要区分“公司债券”和“公司债券”

2.按公司债券分类(沈秉喜2007)逻辑分析公司债券确实是一种公司债券;从现实需要看,公司债券可以从公司债券中剥离出来,没有必要重新建立一套专门用于公司债券交易和流通的市场基础设施,而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外和场外设施,由债券发行人确定债券的性质, 公司债券和公司债券不仅本质上是同一类型的债券,而且在范围上也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一方面,公司是企业的具体形式之一,公司与企业在内涵上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国《公司法》允许国有企业以公司的形式存在,所以大多数国有企业也是公司企业债券交易市场分析,而在中国,公司债券大多由国有企业发行,所以可以说公司债券是公司债券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实生活中要复杂得多, 首先,现在有一些非企业发行的债券在公司债券中,比如铁路公司

3、二是现有公司债券中用于项目建设的债券占比过高,用于经营目的的债券占比过低,三是从发债监管的角度看,公司债的发行由国家发改委管理,但目前部分上市公司由证监会管理, 由于上述原因,公司债券既不能包括全部公司债券,也不能排除一些非实体公司债券,为了维护债券市场管理体制的稳定,在不从根本上改变监管格局的情况下,公司债券应与公司债券分开,公司债券不是以公司信用为基础的债券, 非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券和为工程建设基本目的发行的债券,应当保留在公司债券内;真正以企业信用为基础,在证券监管机构监管下,由经营非特许经营企业经营的上市

4、企业发行的债券应纳入公司债券的范围 (2)另一种观点认为公司债券和公司债券必须分开(王国刚 2007) 王国刚认为,公司债券本质上是政府债券,而不是公司债券,但我国混淆了“公司债券”和“公司债券”,从而在管理体制上严重制约了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 所以他认为公司债券和公司债券必须分开,两类债券在制度上是制度性的,以2006年新发行的企业债券为例,他解释说,企业债券本质上属于政府债券的范畴,第一个债券发行人发行了规模巨大的债券, 其中地方企业平均发行债券金额在11亿元以上,中央企业发行债券平均金额在46亿元以上,第二发债人基本为国有企业,绝大多数为国有独资企业,少数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第三

5、 债券发行资金几乎全部投向政府部门批准的投资项目,第四审批部门不是债券市场监管部门,而是国家发改委第五企业债券,有政府信用支持,其票面利率基本没有差别,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债券不是公司债券, 他认为,主要有以下区别:一是发行人不同,公司债券是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债券,非公司企业不允许发行公司债券,而我国公司债券是中央政府部门下属的,发行债券的资金主要用途包括固定资产投资, 技术升级、支持企业并购、资产重组等,但我国企业债券发债资金用途主要限于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创新改造

6.营地位,以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信用的基础,这是不同的,我国公司债券基本上是政府信用第四调控过程中的差异,在市场经济中公司债券的发行通常实行登记制,债券市场监管部门要求严格的债券信用评级和债券发行人的信息披露, 特别重视债券发行后的市场监管工作,但在我国公司债券发行中,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发行债券需要银行担保,发债后审批部门不再对发行人的信息披露和市场行为进行监管, 为了更好地发展公司债券市场,他觉得我们不能再退缩“公司债券”和“公司债券”混为一谈,而要把公司债券和公司债券分开,无论是“分”还是“分”,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公司债在某种意义上其实就是“国债”,政府以企业的名义发行债券, 让公司债券取代公司

7.债券,政府债券取代公司债券,结果是

政府必然会严格审批发行公司债券,采取强制担保措施等,所以要发行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债券,还需要注意一点:修改1993年发行的公司债券管理条例,增加“本条例不包括公司债券”的明确规定;这样可以从根本上分离两类债券,使公司债券不能代替公司债券,可以避免政府对公司债券的干预,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央企或国家基金的担保改变了公司债券信用产品的性质,投资者对企业信用风险的评价转变为担保人(通常是银行)的信用评价,一方面导致企业债信用评级趋同,市场没有形成等级(严菊, 石磊,2007);也

8.一方面,公司债券的风险集中在银行风险上,与银行贷款带来的风险没有太大区别,债券市场没有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李莉(2006)认为,政府的强制保证要求造成了双重道德风险问题, 发债企业的道德风险和投资者的道德风险,企业因为担保而倾向于投资高风险项目,投资者没有激励激励利用自身的风险识别能力来分析企业和项目的风险信息,担保越多,发债企业选择的投资项目风险越大, 企业违约概率的增加,由于被担保投资者识别风险和监督企业的激励,减少了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不起作用,削弱了机构投资者识别和监督发债公司的积极性, 才能使债券市场发挥作用分散风险,消除债券发行人和投资者的道德风险

9.我们即将取消强制保函,没有这种强制保函企业债券交易市场分析,公司只能依靠自己的信用发行债券,那么就需要信用评级体系来识别公司的信用等级,信用评级也可以防范信用风险,信用评级是指由独立的第三方信用评级中介机构评估债权人按期足额偿还债务本息的能力和意愿, 并使用简单的评级符号表示其违约风险和损失的严重程度(马玉超,李继子2006),信用评级以市场信用风险为目标,独立评估有助于降低投资风险,有利于增强市场信息的透明度,促进公平竞争,提高市场运行效率(李建云,田静海, 2006),推动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由于政府的强制担保,我国信用评级在公司债券发行中只起到陪衬作用,目前我国信用评级体系发展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公司债券发行数量有限, 评级市场小,评级由发行人支付10、费用导致评级机构对发行人

生存的依赖,公正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二是公司债券监管部门采取严格的审批制度,发行人资格的确认本质上是监管部门的责任,导致评级机构没有动力改进评级技术, 评级结果难以得到市场检验,信用评级是形式上的,公司债券的真实风险特征无法揭示(王立芳,于静,2007),三是相关信用评级法律制度不完善,如机构管理和资信评级资质、行业自律、 评级方法等法律法规非常不系统,分散在不同的法律法规中(徐军,李鑫,2006),使得这些评级结果不具有权威性,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的技术水平和公信力都不高(Yan Ju,Shilei,2007),面对目前评级机构存在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逐步完善:首先,各自建立以默认率为核心指标的测试体系

11.验证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质量。二是建立重大疏漏、虚假记录、误导性陈述等风险补偿机制,严惩,规范信用评级市场(王立芳,于静,2007),三是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提高债券信用评级方法的科学性,加强评级信息的全面持续披露(徐军, 李鑫,2006),今后要取消公司债券强制担保,加强信用评级工作(王国刚,2007),落实信用评级制度,强化全社会信用评级体系,促进公司债券市场健康发展(李德,2006)III.为促进债券交易市场的发展,重点是发展全国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根据市场组织形式,债券交易市场可分为交易所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债券交易所交易市场是指证券交易所内的债券交易市场, 而债券场外交易市场是指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的债券

12、交易市场目前,我国债券交易市场由沪深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和全国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组成。过去,我国公司债券的流通和转让主要通过交易所市场进行,直到2004年8月,公司债券才开始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交易和流通,体现了“重发行轻流通”的历史;作为公司债券流通市场的发展方向,场外市场尚未真正形成,债券交易市场的流动性不是很顺畅,第一场外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交易所市场流动性差,未到期公司债券存量没有在银行间市场托管, 其他交易场所有大量债券托管,场外市场特征不够明显;2006年,交易所市场的换手率为104%,交易所市场的流动性较差,二是投资者结构不够合理,市场扩张受限于机构投资

13、投资者数量不足、类型不丰富,影响了市场流动性和债权承诺的提高,三是交易流通环节存在缺陷和潜在风险,部分公司债券仍通过承销商场外交易,未进入合法交易场所流通;对此,要提高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着力推动场外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因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具有以下优势:一是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得到较大发展, 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债券品种和交易工具不断丰富,二是制度趋于提高公司债券交易流动性,银行间债券市场基础体系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不仅规范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秩序,也提供维护。

14、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对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保护、市场的平稳运行奠定了基础,例如,2004年,记账系统和支付系统接入网络,实现了债券交易DeliveryVsusPayment(DVP),为投资者提供了安全、 高效高效 便捷的资金交易和清算服务,直通式处理(STP)于2005年推出,实现从查询到交易确认的数据。2007年,双边报价体系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双边报价活跃度大幅增强(邹兰,2007),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持股结构进一步建立,随着银行间市场的发展,银行间市场的参与者数量有所增加,从成立之初的16家商业银行增加到包括商业银行15、银行、

信用社、非银行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保险机构、基金、非金融机构等近6500家机构参与的多元化市场(颜菊士磊 2007) 要持续完善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充分发挥银行间市场优势,加强公司债券市场发展各参与者的分工合作, 完善法律法规和市场体系,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严菊石磊 2007);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现有交易制度、托管结算制度和跨市场划转托管效率,鼓励更多公司债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和交易,突出公司债券场外市场特色,促进公司债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刘艳林, 2007)只有区分“公司债券”和“公司债券”,取消公司债券的强制性担保,完善信用评级体系,进一步发展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解决公司债券发行和流动两个问题。

16、促进我国公司债券市场良好发展参考文献1:沈秉喜:公司债券市场发展中的几个认知问题J 中国金融, 2007(8): 26272, 王国刚论“公司债券”与“公司债券”的分离, 中国工业经济, 2007(2): 5113, 闫菊, 石磊, 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 中国金融, 2007(8): 30324, 李莉,公司债券市场的强制担保要求与投资者定位,金融研究,2006(3) 67755 马玉超,李继子,发达国家信用评级体系,J商业研究,2006(22),1421466 李建云,田京海,百年金融发展中的国际信用评级行业,J 中国金融, 2006(16):31327, 王立芳, 于静: 关于中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几点思考, 企业经济杂志, 2007(2), 1821838 徐军, 李鑫: 对中国债券信用评级市场的思考J 中国金融, 2006(7): 56579 李德,中国债券市场的改革与发展,财经研究,2006(4):3710,刘艳林, 银行间债券市场最理想的公司债券交易场所,中国金融,2007(8),333411邹兰,进一步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场外内涵,中国金融,2007(8):2829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