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08 15:47:56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汇源败局始末:朱新礼不自知地走上了德隆的道路


  从小就在饥寒交迫中长大的朱新礼,也许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不仅会成为当地最早的万元户,还会成为在沂蒙老区创造奇迹的人物。

  1952年,朱新礼出生在山东省沂源县东里东村,这里非常穷,朱新礼的童年充满了饥饿的记忆。少年朱新礼是个懂事的孩子,父母出门干活,他就在家照顾弟弟、做家务。他还是个孩子头儿,从小就喜欢发号施令的权力游戏。他说,“当头的好处就是可以凝聚身边人的力量,发挥自己的意志,实现自己的想法。”

  朱新礼很有经济头脑,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他就不再向家里要学费。每年暑假靠到山上挖草药、翻石头抓蝎子、爬树捉蝉,送到供销社卖几块钱,就够一年的学费了。

  20多岁时,已经成婚的朱新礼,不甘心一辈子种地,便到临沂机械技校学修车。没花太多时间,他就对汽车了如指掌了。“我当时就可以把整个拖拉机拆开,然后再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装起来。”因此80年代初,村里购置了一辆解放牌汽车后,朱新礼当仁不让地承包了下来,并迅速致富。

  朱新礼用汽车将山东的苹果,运往南京、上海销售,每车就能赚几百块钱的运费。1982年,万元户还凤毛麟角,缴纳承包费之后他净赚5万多。第二年,他又添置了两辆解放牌汽车,带着四名徒弟拉货跑运输,年底一共赚了20多万。成为沂蒙老区第一个在家里装电话的人。

  1983年,朱新礼被选为村委会主任。家人和亲戚抱怨他放着大汽车不开,把大好前途放在了穷山沟。可朱新礼觉得,一个人富裕不算什么,他要带着大伙一起致富。朱新礼一上任,就号召村民将分田到户、还没焐热的土地,交给村里集中经营。村里顿时炸了锅。但朱新礼的帐算得很明白:一亩地种玉米的收入才一二百块钱,种葡萄却能赚五千多。他软硬兼施,对乡亲承诺改种葡萄的每户每人每年免费发放500斤面粉,最终成功收回了土地。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