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2-04 09:52:19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近两年水(旱)稻价格持续走低,是什么原因?

  水稻作为我国的主粮作物,一直以来其价格波动备受市场关注,近几年从基层农户反馈的情况看,种粮成本在稳步上涨,原来一天人工80—100元,而这两年150元/天都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化肥、农药等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另一方面,水稻价格却表现出上涨乏力,特别是托市收购价出现下调的现象,导致水稻市场价格也呈现出“稳中有降”,2017年粳稻最低收购价为1.5元/斤,而2019年粳稻的托市收购价为1.3元/斤,每斤粳稻价格下跌了0.2元,亩产量按1200斤测算,亩产收益减少了240元。成本在增加,而普通水稻的亩产值却在下降,这样的反差让不少农民感到不解,周边很多商品价格在上涨,而水稻的价格却在走低,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微尘微视界对此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普通水稻托市收购价格稳中有降

  由于水稻是我国主粮作物,跟其他农作物相比,有着其特殊意义,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2004年开始对水稻进行收储,每年会在年初时给出当年的托市收购价,对农民来说无疑是定心丸,连续十几年上调水稻收购价,水稻的种植面积、总产量等有质的飞跃。不过在2016年时,水稻托市收购价格迎来拐点,早稻最低收购价下调了0.02元/斤,中晚稻、粳稻收购价保持不变,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下调水稻收购价。托市收购价出现下调,虽然幅度不是很明显,但给市场传递出来的信息却是不一样的,水稻的市场价格也相应出现下调,可以说这是近几年水稻价格上涨乏力的主要因素。

  二、水稻种植面积、总产量基数大

  目前在我国种植水稻主要集中在三个产区,一个是长江以南地区,种植早稻、中晚稻等,大部分地区一年可以种植两季水稻,极少数地区一年可以种植三季;另一个是华北黄淮地区,主要种植中晚稻、粳稻等,还有一个产区就是东北地区,该地也被称之为我国的“粮仓”,主要种植优质粳稻。水稻、小麦、玉米等口粮作物,近几年的市场价格均不是很高,主要还是市场相对饱和,种植面积、总产量均处于比较高的位置。以2019年为例,水稻的播种面积达到4.45亿亩,产量达到4192亿斤,这么大的基数使得市场上并不缺粮,而且连续多年水稻单产得以提升,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水稻价格上涨。

  三、临储稻谷拍卖效果不理想,深加工领域去库存效果有限

  连续十几年对水稻进行临时收储,让农民可以安心种粮,基本上不用担心销路问题,不过持续的收储,也有一些问题,那就是当地粮库的库容无法满足实际市场需要。为了降低水稻库存量,每年都会进行临储稻谷拍卖,从实际成交情况看,临储稻谷拍卖效果表现一般,比如1月22日计划投放27万吨早籼稻,实际成交只有1.6万吨,综合成交率仅为5.98%,其中安徽地区1814吨2015年产的水稻全部流拍,江西地区2014年、2015年产的水稻综合成交率为2.42%,这样的竞拍效果跟玉米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另外水稻深加工领域需求量不是很高,使得去库存之路较为艰难,这也是当前水稻价格难以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国际粮源较为充足,并且低于国产稻谷价格

  我国水稻价格虽然不高,但如果对比国际粮价,会发现不少地区进口的大米价格较低,与国产粮源相比有着明显的价格差。比如2019年稻谷和大米的进口总量为255万吨,成交金额为89亿元,进口均价为1.75元/斤,这样的价格与国产粳稻相比,还要便宜0.1元/斤左右。国产水稻供应充足,而进口粮源却不断参与市场竞争,更为明显的是,东南亚地区种植成本相对低些,水稻价格有一定的优势,在大环境下不缺粮的情况下,国产稻谷想要突破,难度会比较大,好在近些年对粮食进口有关税配额限制,使得进口粮源带来的市场冲击较为有限。

  总之,近两年普通水稻价格出现一定的下跌,这也反映出市场的一种方向,普通粮源“供大于求”的现状短期依然难改变,种植户需要及时进行种粮结构调整,调减普通水稻品种,适当增加优质粮源。从宏观方面来看,普通水稻价格很难出现明显的上涨,如果没有托市收购价格支撑市场,那么普通水稻价格还有下跌的空间。对种植户来说,需要做的是迎合市场变化,想办法降低种粮成本,同时提高水稻品质,优粮优价得到体现后,种粮收益才能提升。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