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04 17:40:46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PPP落地金融机构“不买单” 好比无人光顾怪顾客抠门

金融机构不给钱扫了大家的兴,但这不是抠门,是负责。当各方纷纷出表甩包袱的时候,金融机构已经成为最后的防火墙。

一个餐厅食材、厨师、环境、服务、价格、地段没一样拿的出手,顾客不来光顾,竟然还怪顾客抠门,天下岂有这样的道理?但这种故事正真实的发生在中国的PPP圈里。这两年PPP炙手可热,地方政府、承包商、运营商、咨询机构、研究机构,各路人马趋之若鹜,但遗憾的是,大部分PPP项目却倒在融资的最后一环,落不了地。

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不愿买单的金融机构,好像这是一群“抠门的金主”。这是一种可笑而又危险的逻辑。就像餐厅不好不能怪顾客抠门一样,一个PPP项目如果食材(项目资质)、厨师(运营能力)、环境(制度保障)、服务(配套机制)和价格(成本收益)都没有吸引力,当然也不能怪顾客(金融机构)抠门。相反,在当下PPP制度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大家不仅不应该指责,还应该给金融机构的“抠门”点赞。这种“抠门”最终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当政府不再担保、企业纷纷出表的时候,“抠门”的金融机构成为了防控风险的最后一道屏障。

1千夫所指的“金主”

PPP项目成千上万,但大部分还没有顾客光顾。根据财政部的统计,全国现在一共13554个项目入库,签约进入执行阶段的只有2021个,实际落地开工的数字更低。由于去年以来的各类规范措施,PPP落地速度还在放缓,今年二季度新增PPP落地规模和落地率首次出现“双降”。这种冷清似乎和印象中火爆的PPP有点格格不入。

地方政府很积极。43号文之后,地方融资平台的歪门被堵,地方债的正门又没完全打开,很多项目被包装成PPP,以明股实债代替纯债权融资,以隐性担保和间接回购代替显性担保,绕开43号文实现了地方政府的融资扩张。而且,对地方政府来说,PPP融资的杠杆比过去高得多,100个亿的项目,假设30个亿的资本金,其中可能只需要政府实际出资3个亿,以3个亿撬动100个亿的投资规模,何乐而不为?

实体企业很积极。一是丰厚的施工利润。地方政府拿出的PPP项目大多是大型基建项目,不管项目长期前景怎么样,项目带来的施工订单可是实打实的。而且在PPP项目两标合一标的新趋势下,PPP项目的施工利润非常可观,所以我们看到建工类企业疯狂的拿订单,2016年很多企业的订单增长了不只一倍。二是极低的资金风险。大量实体企业组建PPP基金直接进入项目资本金,而在PPP基金中,实体企业通常只出少部分资金,其他资金仍然来自于金融机构。这样即便最后资本金退出不畅甚至无法回收,施工企业也不用担心,施工利润足以补偿。

咨询机构很积极。目前国内的咨询大多是前端咨询,基本不考虑后端投融资的可行性,不管项目落地还是不落地,值得做还是不值得做,只要把咨询做了,就有咨询费收入。广西一个项目咨询费市场价本来在30万,结果最终某咨询公司以2.28万元中标,这正是PPP咨询市场增长过快造成的乱象。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