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29 16:47:02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ofo溃败:曾估值200亿人民币 资本虚火与公司僵局+(2)

  不仅如此,由于早期投放的自行车质量开始出现问题,在维护运营方面需要持续的投入。2017年3月份,腾讯企鹅智酷发布共享单车数据报告《解读摩拜ofo们的用户与未来》显示,ofo用户上报车辆故障的比例明显高于摩拜单车用户,达到39.3%。公开数据显示:共享单车的投放、运维存在巨大的亏损黑洞。据媒体报道,ofo每月最高时的人员工资和运维支出高达4亿~5亿元,这还不包括调度和维修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监管失控问题。

  事实上,不仅仅是ofo,成本问题几乎困扰着所有的共享单车参与者。有分析就指出,自美团点评的招股书披露以来,共享单车的盈利泡沫就已幻灭——即使摩拜有1000万的日订单量,在美团收购后的日均净亏损依然高达1656万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摩拜带来的总亏损高达4.07亿元,相当于美团在2017年全年亏损28亿元的七分之一。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受访者表示,“这种模式下,他们想的就是移用押金。因为现在金流远不能覆盖成本。”

  在张伟明看来,这是一个很难单独成立的商业模式,如果要发展,需要与其他的战略资源建立协同价值。然而,纵观摩拜与美团的合作,哈啰与支付宝的合作,其在协同价值上仍然存在很多的疑点。

  “大家只是使用单车,不会用APP点餐、购物或社交,所以这种流量没有意义,不能衍生出有效的商业需求。所以,面向小众市场的共享单车可以独立发展,面向大众的要靠大树整合出真正有价值的模式。”张伟明表示,“即使是滴滴与ofo也没有整合性,不太可能走在一起。”

  运营管理

  抢占市场和重度运营同样重要

  但仅仅一个资金问题,何以会让ofo如此快速地退场呢?

  从事互联网线上线下服务的闪修侠创始人王源告诉记者,“这种模式如果用互联网思维来讲,一年亏十几亿元,每天有几千万次使用也是非常好的项目了。但是,当它被资本过度催化,过度关注投放量的时候,在运营质量,后端维护上就要跟上,管理能力跟不上,又没有好的财务模型支撑,发生这种情况应该是必然的。换了摩拜,如果没有美团在后面撑着,也同样会举步维艰。”

  在王源看来,资本的过度催化会让项目变形,共享单车这个行业其实是被资本催化得太快了,当初资本在投放的时候,如果是稳中求进地去投,不要如此大规模地投,将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运维成本,避免一些运营上的亏损黑洞。

  “此外,资本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投放数量上,而不是运营的质量上,也是造成溃败的原因。相比而言,哈啰单车其实不是靠数量,而是靠质量,大多是靠农村包围城市,在运营质量上就比ofo 要好太多。”王源表示。

  尽管ofo由于缺少正向型的财务模型也饱受诟病,同时也让人们对共享单车这种经济形态失去信心,但王源认为,“财务模型在早期抢市场的阶段并不需要建立太正向的,这并不是关键问题所在。”

  “纯线上的商业模式我不评论,但如果用在线上加线下服务模式,一定是抢占市场份额很重要,但是对中后端的运营管理也很重要。如果只是抢占市场份额,反过来就是一个恶性循环。比如投放出去的都是坏车,会导致用户越来越厌恶,甚至反感这个品牌。所以,抢占市场和重度运营,特别是针对线上加线下的项目,前者和后者一样重要,甚至后者更大于前者,当后者做好之后,你的市场自然逐步就起来了。”

  的确,有资本人士就表示,“这牌局本来就被资本糟蹋坏了,没有实实在在去做产品、提高运营经验和运维能力。”而为了解决困局,ofo也曾尝试很多商业变现方式,包括开锁广告、卖蜂蜜、和金融网贷公司合作等,却最终没有找到提升运营能力这一关键的突破口。

  “因为运营问题,失去用户,这才是致命的原因。”王源分析说,事实上,对于ofo来说,正是因为运营出现了问题,用户在市场上碰到的很多小黄车都是不能骑或者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才导致了今天用户疯狂退押金的局面,并进一步造成了各种供应商和下游的合作伙伴催债。而运营系统的质量,最终也直接决定接盘者给出的价格。

  “如果运营系统好的话,其他共享单车企业接手后,都还可以用。”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观察

  坚守还是固执?

  对戴威来说,这也许是他人生的最重要一课。

  在他之前,乔布斯曾经离开他一手创办的苹果,比尔·盖茨曾甘心作为一名项目经理,把微软CEO大权拱手让予更有经验的管理者。

  而在戴威旁边,是已经“服软”的摩拜,找了一棵可以背靠的大树,创始团队套现离场。

  戴威选择的是与曾经在市场上纵横捭阖,早已洞察世事的投资大佬们抗衡,一直坚守,却也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理模式,如今才不得不面对“公司僵局”。

  很难评价这份创业者坚守的意志力来自哪里。有人说他太过固执,有人甚至说他是“骗子”,但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戴威自己的选择,责任和后果都要一并承担。

  从技术上来看,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关系确实比较复杂,所以诉说孰对孰错确实一言难尽。张伟明就表示,“对于优秀的创业者,投资人是雪中送炭,或者锦上添花,不需要操太多的心,但对于一些伪需求,甚至说它是真实的需求,但里面含有一些不诚信的东西,对投资人来说就成了陷阱了。所以创业者与投资人相互选择,也是相爱相杀,双方确实需要一个时间磨合,如果把投资算作结婚的话,投资之前的考察需要详尽客观的调查,否则在没有建立信任关系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定,后面的进程就会变得对谁来说都不可控制,可能就是一个双输的结果,这也是投资人不愿意见到的局面。”

  鑫根资本创始人曾强的观点更加深刻,他说,“ofo的商业模型没有问题,出现的时间也没有问题,产生的正向的社会能量在早期也没有问题,它的问题是在融资的早期把太多的竞争对手放在股东里,埋下了竞争对手控制局面的败局,另外在谈判的时候,或出现危机的时候不能果断的取舍,最后成为几大股东扼制对方的牺牲品,没有抓住最好的时机,这是它的最大问题,很是可惜。”

  在曾强看来,“当周围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当几个股东之间互相为敌伺机扩大其他版图为目的时,ofo的创始人没有看到这一点,这是一家太自负、太年轻的公司。”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