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08 17:07:06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叶檀:家庭债务逼近极限?杠杆转了一圈跑到居民手里

  杠杆转了一圈,从地方政府、企业,很有可能转到家庭。

  8月8日,上财高等研究院的田国强、黄晓东、宁磊、王玉琴发布研究报告《警惕家庭债务危机及其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报告警示,家庭债务逼近家庭部门能承受的极限,从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来看,截至2017年,比值不高,仅为48%,但已远远超过其他发展中国家。

  按照研报,我国GDP与居民收入之间的相关性较弱,家庭部门加杠杆的主体——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远远落后于GDP的增速,这正是我国和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

  家庭流动性命悬一线。衡量国内家庭债务水平时,不能只看其他发达国家使用的指标,应该更多地关注适合我国的指标,即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截至2017年,我国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高达107.2%,已经超过美国当前水平,逼近美国金融危机前峰值。并且,由于隐藏的民间借贷等无法被统计的部分,实际上中国很多家庭已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居民财富有三大特色:一是GDP增长,居民收入不怎么长;二是居民财富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三是去杠杆债务一爆雷,居民财富没人管,成为主要受害者。

  按照家庭金融数据最完善的西南财大甘犁团队的数据,工薪阶层的负债确实在上升。

  去年12月发布的报告,给出了工薪家庭的情况。甘犁团队将工薪阶层定性为:指依靠务工获取薪金收入的人员,受雇于他人或企业,并签订了正规劳动合同的人群,无论收入高低均定义为工薪阶层,工薪阶层人数为2亿。

  在工薪家庭中,约有11.3%的工薪家庭债务收入比(债务/收入)大于4。粗略估算,如果将工薪家庭的这一比例等同于工薪人群,按照工薪阶层为2亿人测算,债务收入比大于4的这部分人估计在2280万。而非工薪家庭债务收入比大于4的占比为20.1%。

  更大的灾害是,中国居民资产太集中,基本上都在房地产上。房地产价格动一动,直接影响中国居民财富。

  工薪家庭资产结构中,房产占比78.2%,金融资产占比13.2%,工商业资产占比0.9%,其他资产占比7.7%,相比于美国,中国工薪阶层家庭资产结构,房产占比过重,金融资产占比过少。

  一旦房价大跌,中产收入阶层被消灭一大半。还有,哪些金融产品可以买?股票,还是网上理财产品?居民上的当不少了。

  房地产市场已经发生冻结现象,接下来可能有大转型。

  《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今年4月份,房地产税法草案曾在系统内部征求过意见,省级人大、省级财政等相关部门参与其中。有参与人士表示,草案对各方面因素都有考虑。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税立法将会加快。专家预计房地产税法草案有望今年12月份初审。

  税收专家王长勇认为,“房地产税法作为新税种,按立法法规定,必须要经过三审,甚至更多,预计到2020年表决通过。”

  房地产税立法现在确定的是两级立法,全国人大完成立法后,地方开征由地方省级政府起草实施细则,开征也是由地方决定,中央不会统一决定。地方政府不能靠土地,要靠房产税。

  在经济上升时,我支持房产税,问题是,在去杠杆的过程中,无论是股市、P2P、基金,居民财富遭遇局部冰山融化,如果房产税出台,大部分居民的财富将遭遇严重缩水。一大批贫困群体,并不有利于经济转型。

  金融风险会像病毒一样蔓延,中国的很多金融产品主要靠房地产抵押,一旦房地产崩盘,兜底的口袋就破了。

  当然,地方政府、企业负债率可能更高。社科院一直在提醒企业负债率,但企业尤其是国企、大型企业有政府这只手托着。大国企受到优待,地方政府更是可以左右口袋倒腾,实在还不上,也就那样了。哪像居民和中小企业,负债基本要还,一旦去杠杆,首当其冲。

  8月8日的新闻是,发改委、央行、财政部、银保监会、国资委五部门联合印发的《2018年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将建立健全企业债务风险防控机制,大家关注的是债转股。

  要点提出,僵尸企业该死就死,提出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壮大实施机构队伍、增强业务能力,拓宽实施机构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降杠杆领域,完善转股资产交易机制,开展债转优先股试点,推动市场化债转股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结合,加强转股股东权益保障。

  一句话,大型企业、有系统重要性的企业会加快推进债转股。

  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备案数据显示,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成功拿下私募股权牌照,成为银行业首家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机构成立的私募基金公司,注册和实缴资本均为120亿元。

  从2017年开始,原银监会先后批准五家国有大型银行分别设立债转股实施机构。债转股跟当初成立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的初衷一样,剥离不良资产,剥离坏帐。债转股如果松一点,大企业用不着还债了。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