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22 15:52:30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为什么《深夜食堂》让人生气(2)

    在我身边的日本人,每当食到好吃的东西时,除了大叹“好吃!”(おいしい/うまい)以外,“被疗愈了!”(愈された)也是很自然会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日本人把“食物美味”跟“疗愈人心”这两件事情绑桩在一起,我想还有另一个很大的成分,是因为在语言使用的表现上,用疗愈性去说一个东西好吃,本来就是他们对佳肴赞美的方式。这跟中文词汇去赞叹食物好吃的语言习惯,在根本上很有差异。
 
    这种称赞的习惯,又是从哪里累积出来的呢?若以阅读/创作的角度来切入,在我看来,极可能是被媒体教育而来的。漫画、影剧、美食节目、各式各样的美食情报杂志,更重要的,是词藻优美的饮食小说,透过这些媒介的语言表现,人们在耳濡目染的教育中从纯粹模仿到自然而然,习惯用疗愈去称赞美食。
 
    饮食小说的存在,或者标准放宽一点来说,小说中出现饮食的场面,是日本近现代文学中很鲜明的特质,并早已成为独自一格的类型。
 
    无论是早期的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夏目漱石、谷崎润一郎或森鸥外,到晚近的渡边淳一,以及现代的村上春树和村上龙,作品中都有不少饮食的场景,或以饮食作为文学譬喻的描述。
 
    至于女性作家,被台湾读者誉为“日本张爱玲”的向田邦子,则是在早期以女性的观点,把饮食带进散文和戏剧的关键人物。身为电视剧剧本作家的她,生前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电视剧,例如《寺内贯太郎一家》就善用了饮食的场景,描绘家人之间的关系与交流。
 
    其它近来的女作家,有江国香织、小川系等人,将饮食写进小说,交织出爱情和家族的情感疗愈,更有如洼美澄,在《纪念日》这本小说中,借由角色触及料理烹饪的主题,去完成了一回对311东日本大震灾的心灵疗愈。
 
    三十年来真正具有划时代里程碑的饮食疗愈小说,当属1987年出版,由吉本芭娜娜所著的出道作《厨房》。小说开宗明义就写道:“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厨房。”
 
    近两年读过比较特别的一本书,是一青妙的散文《日本妈妈的台菜物语》。这本书是作者对逝去的母亲怀想疗伤之作,同时还点击了台日历史的微妙关系。在一个台日混血儿的成长中,透过饮食经验,是否对上一代在殖民与被殖民时代的无奈中,也默默进行了一次心灵的疗伤?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