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03 12:28:15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钻商家规则漏洞,薅热搜排行榜第一名

钻商家规则漏洞,薅热搜排行榜第一名

近日,在网络剧《你安全吗?”最新的剧情讲述了以非法手段恶意拔羊毛的事件,让不少网友意识到“扫羊毛”的行为可能是违法的,微博话题#你拉的绿肉可能是合法的#因此排名第一1.上热搜榜单之一。

“汗毛衣”一词最初是沿用了春晚小品白云阿姨“织羊毛衫”的做法,后引申为向各行各业的金融机构和各行各业收集优惠信息,以达到营利目的。

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兴起,外卖、团购、返利等帮助消费者省钱的业务越来越受欢迎。很多人习惯在消费前先找渠道“扫羊毛”,这样才能花更少的钱买东西。消费者按照商家的游戏规则得到一点优惠无可厚非。但将商家宣传变为营利手段,通过欺诈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涉嫌违法。

钻商户规则漏洞,触碰红线

据央视新闻报道,上海5名大学生利用肯德基手机客户端与微信客户端数据不同步的漏洞,导致肯德基品牌商百盛损失超过20万元。

他们先是拿着包裹兑换券在肯德基APP上下单,进入待付款状态后暂时拒绝付款。之后,他们在微信客户端退还兑换券,然后在客户端取消之前的订单。这时候,客户可以再次获取兑换券,就相当于骗取了兑换券,一分钱都没付。

最终,涉案5人以诈骗罪、传授犯罪方法罪,被徐汇区人民法院判处二年六个月至一年三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且还被罚款。

但这不是孤立的案例。一些车主为了节省停车费,使用非法软件将他人身份信息绑定到自己的车辆上,然后利用某商场“新会员注册获得积分,积分可换取商场停车位”。很多。” 小时停车时间”活动规则“扫羊毛”。这样的漏洞行为,导致商场一年内损失停车费近37万元。

最终,涉案车主以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至九个月,并处罚金;而软件开发者则以协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金子。

根据《民法典》第七条的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坚持诚实信用,信守承诺。因此,即使商家平台存在漏洞,也不代表可以被非法利用。消费者不能以此为借口“薅羊毛”。当他们还在为钻商业规则漏洞而沾沾自喜时薅羊毛公布个人信息有无风险,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触犯了法律。

刷单抢单不可取,容易成为黑业的帮凶

也不宜采用刷卡抢单的方式“薅羊毛”。个人不仅涉嫌违法,还成为互联网黑灰色产业链的共犯。

上海警方曾披露一起“刷单挤羊毛”案件:某电商平台供应商利用平台补贴机制,与“组长”提前约定分成,“组长”将订单,然后供应商进行虚假物流。完成工作以获得平台补贴的奖金。

云南网警还披露了外挂抢单违法案件:违法者利用外挂软件抢购茅台酒,案发时获利近20万元,后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8月,山东省东营市公安局加大打击互联网“黑灰行业”犯罪活动力度,打掉2个利用“猫池”设备为密码接入服务的犯罪窝点平台一举收缴“猫池”设备23台,手机130多部,手机卡1万多张。

民警提醒,在商家推出的各类促销活动中,消费者通过合法途径获得优惠是合法有效的。但是,如果以非法手段“占便宜”,不仅违反公平正义,破坏网络安全,也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同时,外挂软件本身并不安全,软件中可能隐藏木马病毒。用户在使用外挂软件抢单时,必须提供地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等,无异于主动向不法分子提供隐私信息,存在安全隐患。伟大的。

树立界限感,共创双赢

一般来说,“扫羊毛”的常见行为有两类:利用平台的活动规则获得一定的优惠;利用平台的系统漏洞牟利。专家表示,在现实消费场景中,后者更容易触及法律红线。如果普通消费者利用自己的小号、家长账号等多次“扫”“羊毛”薅羊毛公布个人信息有无风险,只要使用真实的个人信息,获得商家应有的优惠,无主观恶意非法侵占他人财物,他们的行为应该是不违法的。

事实上,在合理的规则下,“羊毛”是双赢的。商家以此吸引新用户,消费者也因此获得收益。

但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企业,如果因为“薅羊毛”而遭受损失,都可以寻求法律帮助。对于商家来说,发现自己被“压榨”后,可以先与消费者协商,向消费者说明情况,消费者可以自行撤单,商家退还货款。如果消费者不同意取消订单,商家无法承担巨额损失,可以起诉法院或提前达成明确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一位法律人士表示,“如果消费者的‘扫羊毛’行为涉嫌犯罪,且数额较大,商家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在互联网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尤为重要。对于个人消费者来说,“扫羊毛”确实可以省钱,但如果遇到明显低于市场价的商品、刷单返利、超低价充值等“好事”,一定要处理好谨慎行事,以免成为犯罪一方的“共犯”,还可能承担连带责任。

(大众网海报新闻 综合新华网、光明网、澎湃新闻、文汇报、海报新闻等 编辑 江凯宁)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