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26 20:42:17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企业债券违约潮整体风险可控,未来前景将如何演进?

企业债券违约潮整体风险可控,未来前景将如何演进?

今年以来,企业信用债违约事件层出不穷,引发市场担忧企业债风险是否会进一步扩散。“退潮才知道谁在裸泳”在本轮金融调控和流动性收紧中再次得到验证。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但一个容易被市场忽视的事实是:与上一轮企业债务违约不同,本轮债务违约的全部是民营企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未来前景将如何演变?请参阅下面的分析和讨论。

公司债券违约风险总体可控

我们先来看今年企业信用债的整体违约情况。据Wind数据显示公司债券发行主体范围,截至5月14日,今年共有20只信用债违约,违约规模合计163.5亿元,较2016年和2017年同期均有一定增长。但从绝对规模来看从规模和数量上看,与2016年和2017年相比,今年公司信用债违约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内,没有出现快速蔓延的情况。

今年违约的都是民营企业

在这一轮债务违约走势中,一个被大多数分析忽略的事实是:包括近期出现债务困境的浙江盾安集团,2018年发生债务违约的主体均为民营企业,延续了2017年以来的趋势。 .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和2016年,虽然民营企业也占违约企业的主体部分,但央企和地方国企违约现象并不少见(见下图),其中最典型的是2016年中央企业中煤集团、地方大型国有企业东北特钢、广西有色、川煤等违约行为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民营企业为何“很受伤”?

为什么会出现民营企业违约潮不断,而国有企业违约数量减少或基本消失的现象?其背后可能有以下四个原因。

一是去产能使国有企业利润增速远超民营企业。2015年和2016年是产能过剩最严重的时期,国有企业是产能过剩行业的重灾区。产能过剩导致钢铁、煤炭、石化、建材等价格走弱。国有企业盈利能力急剧恶化,利润水平大幅下滑。由于民营企业利润增长,这已成为中煤集团、东北特钢、广西有色等国有企业出现亏损、债务违约的主要原因。进入2017年,工业品价格在去产能后大幅上涨,国企主导的传统产业赚得盆满钵满。同时,由于去产能的重点是去民营企业去产能,虽然民营企业的利润增速也有所回升,但远落后于国有企业的利润增速(见下图)。下图)。

二是资金成本回升期间,民营企业财务费用将进一步上升。在资金相对宽松的2016年,国有企业财务费用降幅远高于民营企业。同样,2017年,随着央行货币政策的持续收紧,各行业融资成本明显上升,但国有企业仍具有融资成本较低、融资条件更加宽松的优势公司债券发行主体范围,金融融资成本增加费用也显着降低这是由于私营企业的增长率(见下图)。

三是金融监管过硬加剧了民营企业再融资难度。在2015-2016年的债券牛市中,我国企业信用债市场规模明显扩大(见下图),尤其是2015年1月,证监会发布《企业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减少了公司债券发行主体范围从仅限于境内外交易所上市公司,扩大到所有企业市场主体,建立非公开发行制度。从那时起,公司债券大规模增长。同时,2018年3年期公司债开始进入偿债期。

但当前金融监管环境和资金持续紧张加剧了企业债券再融资的难度。

一方面,在当前资金持续紧张的形势下,一级市场债券融资发行整体呈现短期、高等级特征,大量延期或延期发行的企业债券注销主要集中在AA+、AA、A等评级较低的公司债发行人,其中民营企业为主体。

另一方面,4月份以来的资管新规让大量表外非标资产重新回归表内。此前,严重依赖非标准表外融资渠道的债券发行人获得表内贷款融资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它面临着更大的资金压力继续经营下去。

此外,2018年1月,证监会正式发布修订版《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明确划定60%股票质押率红线,债券股票质押过高的发行人 这也减少了公司发行的债务数量。

最后,民营企业在获得表内信贷融资方面的劣势依然存在。在社会融资整体偏紧的背景下,虽然银行信贷仍在稳步增长(见下图),但表外向表内的大趋势使得当前授信额度依然偏紧,银行信贷优先集中在大型央企、地方国企或民营企业中,融资平台再融资难以获得足够的信贷支持。特别是对于信用资质较低的企业,银行往往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在强金融监管和宏观去杠杆的背景下,

从未来前景看,当前信用风险加剧是2017年金融监管强、货币紧导致流动性短缺的遗留问题,但当前从紧的信贷政策预期正在发生变化。4月23日的政治局会议是近年来首次提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多次强调“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平稳适度增长”,而近期的全面降准正是这一精神的落地.

但降准释放的表内信贷资金能否流入民营企业,从根本上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还需进一步观察。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短期内仍需重点关注表外融资杠杆高、表内授信融资障碍明显、授信资质较弱的市场主体的债务违约风险。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