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4 04:54:22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纾困贷”成银行“首贷户”(图)

“纾困贷”成银行“首贷户”(图)

武汉客户端长江日报3月17日电 新冠疫情发生后,在汉口北部开了一家热干面店的黄婷婷,关闭两家店四个多月。在她为房租和工人工资发愁的时候,银行给她送上了“救助贷款”。有了这笔贷款,这家商店得以重新开业。去年,黄婷婷在后湖开了一家新小吃店。

在崇仁路茶叶市场从事茶叶批发业务近20年的陆棠,去年也遇到了困难。因为生茶价格大幅上涨,成本上涨,但批发价没有上涨。陆棠首次利用银行的经营性信用贷款,跳过茶厂,直接从茶农那里拿货,降低了经营成本。

2020年“新冠疫情”后,他们在政府救助贷款的推动下,成为银行的“客人”——“第一批贷款人”。

天上掉下来的贷款和全程上门服务,不仅帮助他们缓解了金融危机,也打开了一扇“生命之门”,他们的“信用人生”由此而生。

不用进银行门,贷款就到了

在汉正街品牌市场做男装生意的高先生,是武汉爱嘉阿斗服饰公司的老板。八年前,他从福建来到武汉做男装生意。创业初期,他租了一间100多平米的店铺。去年受疫情影响,市场不火,资金链紧张。

这时,银行和市场的工作人员上门询问他是否需要银行贷款,政府还可以补贴利息。这是他第一次开始与银行打交道。

高先生说:因为我们在广州有工厂,每个月需要几十万的资金周转。事实上,几十万的贷款并没有多大用处。但是银行工作人员告诉我,第一笔信用贷款的最高额度是20万。只要你按时还款,你的信用额度就会增加,第二年你最多可以借到50万。授信额度逐年增加,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在崇仁路茶叶市场从事茶叶批发业务的陆棠也是福建人。他和妻子开店,维持全家的生计。

“我们在武汉这20年,从来没有向银行借过钱,以前遇到困难,总是向上游厂家借经营快贷,他在货价上加利息,贵的更贵。” .

但从去年开始,他的市场就出现了银行。“材料和手续都是在市场上做的,银行的门是进不去的。这是我第一次申请信用贷款,最多只能申请20万元,时间不长让钱到位。这比我想象的更简单,更容易。陆棠说道。

中国银行的救市贷款利息一年只有4个点左右,比我的房贷利息便宜很多。在账户里随时可以用,随时收货,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陆棠说道。

中国银行硚口支行消费信贷经理、何晓波工作室负责人何晓波介绍,疫情发生后,为将救助政策落实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主要打击” 硚口区13个片区。专业市场为900多名小老板办理了“救助贷款”。“很多商户对最新的信贷政策缺乏了解,害怕网上银行操作,担心出错。” 何晓波说,银行信贷经理深入市场,教小老板“动手”申请贷款,打消了他们的顾虑。,救助贷款很受欢迎。

大数据“白名单”锁定“首次贷方”

在汉正街品牌市场遇到康军时,他正在教商户如何申请政府优惠。

他略显臃肿的身材被一件浅灰色的棉袄和运动裤包裹着,不像平时穿着西装和皮鞋的银行经理。他的眼睛有些苍老,电脑和手机上的字都要读得很远。费了点力气,他在手机和电脑之间切换,耐心指导商户如何申请政府贴息。

他今年52岁。他曾是汉正街一家草根网点的总裁。后来,当网点退出时,他成为了消费金融的客户经理。

“我刚入行的时候,都是企业找银行找关系来贷款,现在,我们挨家挨户‘扫街’,寻找合格的贷款人。”康军说。

为了寻找“首次放贷人”,不少银行利用大数据形成各种“白名单”,供贷款经理跟进。

工行的“法宝”是快贷“白名单”。中国工商银行武汉分行普惠部负责人王翔告诉记者,他们使用“经营快贷白名单”产品,全面覆盖小微企业生产生活的各种场景。 . “小微客户在开户、纳税、收款、结算、资产等各个场景的每一个足迹和积累,都可以作为其信用的证据,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支持。” 王翔说道。白名单信息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更新的。系统会自动为符合工行白名单的客户推送信息到客户手机

中国银行最常听到的就是税务“白名单”。白名单的侧重点不同,但目标一致。税收“白名单”就是通过税收和资金流向的数据勾勒出用户的经营行为,回答是否继续经营,是否继续经营,或者不继续经营。按时纳税和守法是三个核心问题。

中国银行硚口支行消费信贷部主任叶阳告诉记者,他们的银行主要使用大数据形成的“税务白名单”。可以显示在“白名单”中。

武汉农商行手握“两单”作为攻击第一贷方的秘密武器。《小微企业无贷清单》和《个体工商户无贷清单》规划融资需求,运用知识产权质押、科技担保贷款、挂牌贷款等信贷产品,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拓展第一笔贷款的覆盖范围。

在“大数据”的锁定和客户经理的积极推动下,不少银行的首贷客户都出现了大幅增长。截至去年12月31日,工行武汉分行当年共有小微首贷企业588户,占小微贷款企业总数的22%。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新增普惠首贷客户833户,占新增普惠客户总数的21%。武汉农商行累计向433户首贷户发放贷款49.39亿元;

增加“首贷”数量是解决融资难的重要途径

什么是“第一笔贷款”?首笔贷款是小微企业首次从金融机构获得经营性贷款。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获得“首贷”困难重重,但在实现首贷后,再贷概率将大大提高。

2020年以来,多部门要求加强“首贷客户”服务。其中,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引导银行继续增加首贷数量;银保监会近日印发《关于2021年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经营快贷,要求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要发挥行业带头作用,加强“首贷客户”服务,力争2021年小微企业“首贷客户”数量高于2020年。大型银行应将“首贷客户”纳入内部考核指标。

增加“首贷”,要解决“首贷难”。第一笔贷款难在哪里?据了解,一是第一贷款公司“信息和渠道不足”,二是“信用少、难以评估”,三是“担保薄弱、风险高”。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市分行业务管理部主任詹在清表示,银行信贷员驻扎基层市场是为了拓宽小微企业获得贷款和送信的信息渠道。政策上门。而“信用信息少”的问题,基本上可以通过政府部门的大数据比对来筛选。通过主动服务,让小微企业拥有更多的伯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到,首次贷款客户占比需要继续提高。”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业务管理部主任詹在清表示,为了扩大更多的首贷客户,银行信贷员走出银行,走向市场。在停滞点,信贷资金像血液一样被注入到社会经济的微小细胞中。

财政补贴政策支持“首贷”激励

银行积极参与,企业受益。

银行对“首贷客户”热情的背后,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对于首次放贷,省财政厅印发了《湖北省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1,000 个中的 0.5 个将获得奖励。

同时明确,首期普惠小微贷款为单笔授信额度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是首次在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即此前从中国人民银行获得的贷款,在征信系统中没有贷款记录。

(长江日报记者王丹妮陈晓敏程思思通讯员刘千杰张伟实习生冯远)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