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7-14 19:49:20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B站崩了,为何变成一场互联网大型团建?

 1

  互联网的深夜狂欢有时并不需要明星八卦或是重大新闻,网站崩溃这个缘由,也能让网民们自发在互联网“苦中作乐”地团建起来。

  7月13日晚,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的网页和App均出现访问故障,故障持续超过一小时,而“B站崩了”则迅速登上微博(62.1, 1.79, 2.97%)热搜首位,甚至一度出现“爆”的标识。

  B站出现故障。

  B站崩了登顶微博热搜。

  在第二天凌晨2点20分B站回应称,网站崩了的原因为部分服务器机房发生故障。“技术团队随即进行了问题排查和修复,现在服务(559.33, -2.60, -0.46%)器已经陆续恢复正常。”而据界面新闻早前报道,网传的B站大楼停电导致网站故障并非实情,上海消防还发微博澄清B站大楼并未出现火情,也未接到相关报警。

  不过“B站崩了”这件事却在社交媒体上热度不减,有人调侃,有人猜测,用户的自发产出内容直接为该话题带来了巨大流量。

  多个微博用户表示,在B站故障之后,以二次元文化为主的老牌内容网站A站、网络文学网站晋江以及社交网站豆瓣,都出现了网站故障的现状,或是因为深夜用户大量涌入这些网站,导致服务器不堪重负。有人戏谑地称“这些网站都崩了,他们今晚是团建吗?微博:怎么不叫上我。”

  有用户调侃道,深夜的社交网站和内容网站的短期崩盘,带来全网程序员都在紧急加班,这个现象被称作“互联网内卷之《谁也别想好》”。

  还有不少用户表示,B站故障后,他们第一反应都是自己的问题,同时开始重启手机、重启Wifi、重装App、恢复出厂设置、交话费等行为,最后才发现原来这事不赖自己,“真的心疼我每次都从我自己身上找问题”,又成了一场卑微用户的大型狂欢。

  互联网“团建”的行为在当下越来越常见了。

  不久前我们曾报道过,在王思聪和孙一宁一度引起网络热议的情感纠纷事件中,王思聪话术背后的“卑微文学”一度引起了各个网友的模仿和调侃,这背后的逻辑是“互联网模因(meme)”的概念,这种模因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为抢夺人脑有限的注意力资源而竞争,它的自我复制则是通过模仿来完成的。

  而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传播的扁平化,这种模因的复制、二次创作和传播的门槛都变得相当低,而年轻人的“FOMO(Fear of Missing Out)”心态则让他们更愿意积极地参与热门话题,因此很容易在互联网上引爆话题。

  在B站事件中,另一个传播心理学则是同心圆效应。在发微博调侃B站的用户中,或许并非所有都是每晚睡前都要看B站的重度用户,但更大圈层的人愿意参与这个话题,很大原因是由于B站的用户基数庞大,与不少年轻人的内容消费息息相关,即使人们不是它的核心用户,也多少算是个“路人”,对该话题都有话可说。

  互联网的同心圆效应往往存在于论坛、游戏、贴吧等各个渠道。处于同心圆圆心的用户可以是某个板块的意见领袖、某个网站的核心用户或是某个游戏的资深付费玩家,这样的圆心用户往往会在话题产生之初迅速应对、产出内容,此后位于圆心更外层的普通用户、大众路人或是免费玩家等角色,便容易被圆心辐射出的信息所吸引,更愿意花时间和金钱投入到内容产出中。

  B站这样一个以圈层文化流行起来的内容网站,天然具有同心圆效应。最早在B站出现故障时,就有不少用户调侃B站故障的原因与它的核心圈层或是一些用户有关,而那些睡前依赖刷B站视频的重度和中度用户的发声,也会进一步引起外圈相对低频用户的关注和转发。

  当然,也有不少人因此发现,原来B站在年轻人生活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有用户说,“直到今天大家才知道,B站是一亿人便秘和失眠的刚需,后知后觉了。”B站到底是否是一亿人的失眠刚需或许要打个问号,但至少在社交媒体上,围绕它的讨论度是达到了。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