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15 16:37:08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蚂蚁改名背后的进与退:去“金融”加“科技”


  成立6年的蚂蚁金服,低调地改名了。

  2018年开始,在金融强监管下,曾经风光无限的互金巨头们掀起了“去金融化”的浪潮,并纷纷向科技公司转型,走上了一条“金融科技-科技金融-科技”的发展路径。

  去“金融”  加“科技”

  6月22日,蚂蚁集团证实公司正在进行更名,从“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成“蚂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两大变化:一是去掉了区域特征,二是从“小微金融服务”变成了“科技”。

  第一个变化强调了蚂蚁早已开始实施的全球化战略,第二个变化更引人关注——去金融,注重科技创新和输出,这契合了蚂蚁当前的业务现状与战略走向。

  今年上半年,蚂蚁动作频频。先是3月10日,支付宝改版,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首页突出本地生活应用。

  紧接着,在6月8日世界海洋日这一天,蚂蚁宣布将自研数据库产品OceanBase独立进行公司化运作,成立由蚂蚁全资控股的北京奥星贝斯科技,面向市场进行商业化。

  在此之前,OceanBase正式通过阿里云向全球开放。

  据公开信息,2017年,OceanBase的技术服务开始对外输出,建设银行(6.270, -0.03, -0.48%)南京银行(7.340, -0.01, -0.14%)、人保健康险等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上线,还为全球几家支付平台的核心系统提供支持。此外也涉足交通、铁路等领域。

  现在,以独立公司形式运作OceanBase,是蚂蚁科技战略的进一步清晰。相当于给客户选择蚂蚁技术,一个更好的理由和更坚定的信心。

  衡量一家企业是否是科技公司,科技业务营收占比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指标。

  蚂蚁集团融资时曾有部分数据流出,显示其2015年时营收六成来自支付接入服务费,两成来自金融服务,另有超过一成来自技术服务。到2017年,其支付接入费用占比下降至五成,技术服务收入上升至三成。

  2019年末一则市场消息显示,蚂蚁金服目前支付收入和技术服务收入的占比已经持平,各占45%左右(剩余10%的收入来自于金融云、技术开放平台、2B的硬技术收入)。

  蚂蚁集团规划2021年技术服务收入占比将达到65%,超过支付收入成为第一大收入项。从蚂蚁的收入结构来看,技术服务类收入占比正在持续上升,预计到2021年将达到65%。而在员工构成上,蚂蚁的技术人员目前占比逾63%。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