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13 15:14:45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顺丰切入外卖市场,会成功吗?

    作为一个外卖平台重度用户,平均每天肯定会使用一次外卖,坦率的讲谁又想每天吃外卖呢?还不是因为近乎996的工作周期迫使的......而中国有上百万像我这样的人,必须由外卖平台确保生存问题......

    最后一公里始终是刚需
 
    在中国2012年开始的创业潮,诞生了一个很神奇的行业叫做“O2O”,简单来说就是为用户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说得更彻底一些就是懒人经济,谁都想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我们即便是把目光放到比较小众的校园市场来看,2014年进入大学之后,有幸见证了可能是中国最大的校园O2O企业的成长和跌落。当时那家企业发迹于上海,模式非常简单,就是学校内部的零食配送服务。在学校外或者宿舍内找一间店铺作为仓库,然后在学校里面请学生做配送员,同学在App上下单,配送员就将购买的零食送到寝室。
 
    其实对于大多数学校,只要不是上海交大那种贯穿一个校区需要1个小时的占地面积,宿舍楼下都会有小卖部,下楼买个零食再回到宿舍,实际上要不了10分钟......但就是这样的零食送到寝室的服务,使得这家公司快速覆盖了全国超过3000所高校。紧接着开始做校园生态链服务:游戏分销、数码维修、金融信贷、网课培训、实习招聘等等。2017年市值最高的时候达到了20亿人民币的估值。
 
    消费能力有限的大学生尚且如此,拥有消费能力的上班族呢......懒人经济,始终是一个消费的痛点。只需要网上下单,小吃零食,各种生鲜蔬菜,家政服务,美甲按摩等等都可以上门服务,并且价格比起实体店并不会高出多少,这也是中国当代年轻人肥胖现象越来越严重的原因......
 
    “人货场”缺一不可
 
    做O2O市场,最重要的就是“人货场”三个硬性条件你能够满足多少个。从这个方面来看,顺丰依旧有自己的竞争实力。
 
    人,指的就是你需要服务的顾客。顺丰作为中国服务最优质的物流企业,当然价格也相当感人,这样从侧面来看,顺丰的目前积累的用户群体,是消费能力较高的一批用户。这就要比很多从0开始的企业要好上很多,为什么上文讲的校园O2O企业最终没能做起来?因为服务的群体本身就是没钱的大学生,想从大学生身上赚钱......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顺丰的用户偏向于城市白领,相对更看中的是服务,而不是能不能减配送费,是不是有几块钱的优惠券。
 
    货,指的是你能够满足用户的哪一类需求。京东到家、盒马鲜生,主要就是以生鲜肉类蔬菜这些货物。美团外卖,背靠美团团购业务本身入驻的大量餐馆,主要就是以配送熟食为主。那么顺丰呢?在“丰食”上线之前,已经入驻了德克士、必胜客、吉野家、老娘舅、望湘园、味千拉面、西贝等超过100家品牌连锁店铺。这也侧面验证了顺丰对于自家顾客消费能力的信心,毕竟每一个品牌拉出来人均价格都在30元以上。
 
    场,指的是整个交易进行的空间。顺丰作为以物流为主要业务支撑的企业,实际上外卖行业应该只是一个开始。比起美团、饿了么两年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来管理自己的配送员队伍之外,实际上顺丰和京东这样在物流扎根十几年的企业,会有更高效的运营和管理模式,京东选择了生鲜配送,顺丰选择了外卖行业。比如说都是上班族,只能中午午休的时候收快递,那么顺便就把外卖也领了,不是更好。
 
    企业服务才是真正的野心
 
    那么顺丰是不是希望在外卖市场与美团和饿了么分一杯羹呢?我觉得未必。因为中国的O2O市场,实际上是消费观念非常畸形的市场。对于消费来说,只要不送券,就不会用或者换平台;只要没有运费太贵,就换店铺,或者想办法去另一张优惠券。
 
    这种消费行为不怪消费者,只怪当年百团大战的时候,所有平台都在用补贴烧钱给用户,培养了用户的消费意识。现在想要教育用户点外卖就应该是:到店价格+配送费+服务费,这是痴人说梦。
 
    无论是饿了么还是美团,外卖业务除了带来现金流以外,并不能带来额外的利润。都想着做背后供应链的事情,给商家提供后方的食材供应等额外的服务。或者像是饿了么直接卖身给阿里抱个大腿,毕竟对于阿里来说饿了么赚不赚钱不是第一位,保持市场的覆盖率,拿到用户的第一手数据,才是最关键的事情。
 
    这么看来顺丰如果盲目杀进C端去做一个已经验证很难赚钱的业务,本身就是找死的行为。从目前“丰食”小程序的设计来看,顺丰切入点很大程度上应该是针对企业的用户,毕竟我曾经也是深受企业团餐迫害的人,订的餐都是些什么玩意儿,要不是看在行政小姐姐长得漂亮......解决企业客户,配送有品质,收入有保障,配送成本相对可以降低,对于顺丰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可以尝试的业务。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