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13 16:19:19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朱新礼被限制消费,汇源果汁如何走到这一步?

    最关键的是果汁不好喝。也不知道是我的口味变了还是汇源的口味变了。至少我是知道汇源果汁一定不是原生果汁。市场上的果汁榨一杯要多少钱,一升装的橙汁十多块钱。汇源其实是做浓缩果汁的,浓缩后再稀释就成了汇源果汁的在售商品。这也无可厚非,既然满满的都是因为记忆,那么如果口味还是可以的,我们还是会继续购买汇源果汁。
 
    我还是搞不懂是我的口味变了还是汇源果汁变了。总之偶尔喝到,就是没有那个味。说可口可乐不健康,但是小朋友依然在喝,糖水,夏天还在家做柠檬可乐冰。但是汇源似乎这么多年都没有在终端产品上发力。
 
    有一种说法:
 
    汇源战略性的错误是向产业的上游进发。这个好理解,朱新礼在下游尝试了很多产品,发现消费者的喜好还是很难把握的。中国很多饮料企业,比如娃哈哈,逐渐逐渐的对于市场的把握逐步过时,越来越赶不上消费者爱好的变化。有时候他们也去做流行产品,但是饮料行业没什么壁垒,你有酸梅汤,我也做,你有冰红茶,我也有。最终饮料行业,其实需要的是品牌,具体说就是“汇源”这两个字。
 
    而向上游进发则轻松很多。你是tob,一些奶茶连锁店,可以利用你的浓缩液来打造一款强劲的产品。你只要面对有限的客户。说白了,汇源向上游是求“安逸”。而更加可喜的是,当时可口可乐正好需要上游的供应商。可口可乐下游做得好,汇源上游浓缩液做得好,本是极好。
 
    结果——反垄断了。可口可乐收购失败。
 
    这几年我们又开始反思这种反垄断的必要性。饮料业不是什么高壁垒技术行业,他就是一个规模化的产业。所以其实并没有什么“核心科技”。而可口可乐收购失败也成为汇源恶性循环的转折点。汇源开始依赖补贴,而在下游市场,汇源节节败退,消费者数量越来越少。而上游巨大的产能,没有办法被消化。重资产本来是为上游加工准备的,如今重资产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
 
    接下来的事,基本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