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31 16:53:41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评论:个税已沦为工薪税 起征点至少应高于5000元

  看到报道,杠杆游戏才想起,7月28日,是“个税改革意见征集”的最后一天。

  在为期一个月的征集时间里,社会各界反馈意见超过13万条,关注度远高于同期征求意见的其他三部法律草案。

  不过,2011年个税修法时,中国人大网收到的意见建议超过20万条。原因可能包括当时意见征集时间多一周,我看到财新的记者,敏锐发现这一点。赞。

  意见征集结束后,央视在总结性探讨分析对话中提到,个税起征点,是否可以各地不同?这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对此,杠杆游戏觉得难度比较大,我们的国情如此,你懂的。

  但各地因地制宜决定是否减免、返税,倒是可以——既维护了法律和中央的权威,又可以作为各种招商引资、抢人才的优惠政策。

  这不是杠杆游戏今天想说的重点,说来说去,个税起征点无疑才是公众最关心的。虽然意见征集已经结束,但修法会议毕竟还没有召开,今天杠杆游戏想做最后一次建议:

  希望个税起征点至少高于5000元,哪怕6000元也好。我想多少是个意思,不该是难事。

  1

  个税已沦为工薪税,不大幅提高起征点,对改善收入分配,反倒非常不公平

  还记得今年两会时,许家印、刘永好、董明珠等代表委员建议,将个税起征点提至万元。对此,杠杆游戏极为赞同,虽然这不太可能。

  作为经济(地产)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作为企业家的许家印,比其他人更能理解,目前个税很大程度上已经沦为工薪税——对改善收入分配,实际反倒是非常不公平。

  许家印以恒大为例,“我们去年交税420亿,其中缴纳个人所得税22亿。我们有12.7万员工,如果把起征点调到一万元,就有10.2万人免交个税,占恒大员工数量80%。这个占比是比较高的,全国工薪阶层的薪酬水平和比例,应该也是差不多这样。”

  换句话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大幅提高到一万元以上能让全国80%的工薪阶层免交个税,这个惠及面就特别广,就能实现低收入人群少交税,高收入人群相对多交税。

  7年前,北京房子均价2、3万/平米,现在是6、7万/平米——实际,这个价格只能买很差或者很偏的房子。

  过了7年,个税起征点准备从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万元)。

  按照这个比例,个税起征点如果最终真的是5000元,显得是不是有些低?这样比当然是不完全合理的。但至少说明了一个浅显的道理,5000元的起征点显得有点低。

  当下,我国个税的实质情况是,低收入者也被要求纳税,中等收入者更是成为缴税主力,高收入者则因为收入来源较为多元,往往可以逃税。

  这一情况,杠杆游戏认为,必须改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8年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征收模式也将从现行分类征收,转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模式。

  上述计划和动议很有价值。但归根结底,最关键的是,起征点必须大幅提高,然后说其他才有意义。

  至于抵扣,以及考虑家庭实际负担后征收个税,从操作上说,目前还有难度。最简单、粗暴,对大部分群体受益最多的方式,就是得大幅提高个税起征点。

  2

  除了个税起征点至少应该高于5000元,还应设计起征点动态调整机制

  很多专家说,个税制度设计应该按照家庭征收、房贷、房租、教育、医疗等抵扣,最大程度降低穷人的税负。

  对此,杠杆游戏是同意的,同时我也要说,在我国这些事情也是不容易的,道理大家都懂。

  这不仅增加个人报税琐事,也提高征税成本。

  从国际趋势看,大部分国家其实不是在搞综合税制,而是简化个税,大部分国家都变为单一税率。因为家庭为单位课税,真的太复杂,征税成本高、效率低;而真的富人有办法避税,反倒苦了中产阶级。

  美国不正是这样,这方面学美国反倒错了。美国家庭为单位的个税综合税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避税者也花钱,最终穷人缴税,富人避税,反倒没起到劫富济贫的意义;再者,这个制度其实对家庭婚姻观念产生了错误导向。

  不仅如此,中国金融和个人税收透明度很低,配套体系其实无法支撑综合税制。

  单一税制个税,当然也有缺陷,但只要执行低税率的单一税制,不仅扩大税源,还简化征收程序,多赢。更多公民缴税,不仅财政受益,每个人也更知道自己是纳税人,更明白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过于复杂的税制(包括抵扣方式),对于穷人不公平,不仅增加穷人抵税麻烦,抵扣总是要自己提交资料的吧;同时也让部分人群反倒可以正大光明逃税。

  所以说,不管搞不搞抵扣、综合征收,首先起征点必须提高多一些。其实,不管怎么提高,社会都是有意见的。没有意见是不可能的。可取的办法是,起征点应该有个动态调整的机制和公式。

  毕竟,我们不能老在这里讨论起征点,浪费舆论。而且立法是大事,也不可能每年立法提高一次起征点。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根据每年的物价、家庭各种支出,如教育、医疗、养老等的花费变化,制定出一个个税动态的调整机制和公式?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