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29 10:36:11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一男子通过借贷宝网贷平台借款 却被“”套路

一男子通过借贷宝网贷平台借款

  (原标题:借3.2万买一部手机,最终要还12万,耗光家里所有积蓄)

  2018年1月29日消息,近年来,一些网络借贷平台以无抵押、审核快、放款快、方便快捷等作为“卖点”,迅速打开市场。然而,在这种看似方便的借贷背后,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广东省的一名男子通过借贷宝网贷平台借款,却被“”套路——借款3.2万元,最终却签下本息总计12万多元的借款合同,借贷利率高达1738%。

  网络借贷平台存在哪些隐患、这些问题离我们有多远?

  下面小编给大家讲几个可能就发生在你我身边的真实故事:

  贷款(快速审批秒下款)1.6万元 陷入还款绝境

  “我曾多次通过网贷平台借款,每次钱一到手就转给其他平台用于偿还利息。这就是一个以贷还贷、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

  尽管隔着电话,但记者依然能感受到曾敏说这番话时近乎绝望的状态。

  曾敏此前在江苏省南京市一家通信公司就职,自1年前开始接触网贷,原本想通过网贷周转应急,却不料就此改变人生——离婚、失去孩子的抚养权,“我现在处于濒临崩溃的状态”。

  2017年年初,曾敏与丈夫之间爆发了一场“大战”,她选择从家里搬出来独自居住。当时,由于手里没有存款,又急需资金用来交房租、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曾敏就通过一个网贷平台借了两万元应急。

  “到手是1.6万余元,平台扣了3000多元的手续费。按照贷款时的约定,我的还款期限是3个月,每个月还7000余元。”曾敏说。

  那时,曾敏每个月的工资是8000余元,如果每个月还7000余元,剩下的钱都不够日常开销。于是,她又在另一个网贷App上申请借款,这笔钱用于日常开销。

  刚开始,这两笔借款并没有让曾敏感觉到压力,她觉得自己省吃俭用就可以把这两笔钱慢慢还上。

  实际情况却没有曾敏预计的那么好。

  “我们单位是每个月月底发工资,我本想等发工资后再还款,也就超出还款期限几天。可是,我没想到延迟一天就会产生违约滞纳金,而且网贷平台还不时打电话催促。”曾敏说。

  迫于还款的压力,曾敏又下载了一个网贷App,开始尝试从第三家网贷平台借款。就这样,曾敏一步步走上以贷还贷的噩梦之路,她前前后后从20家网贷平台借钱,每个网贷平台的贷款额度都在两万元左右。即便如此,她还是不能如期还款,因为累积起来的本息太多了,已经远远超出了她的支付能力。

  曾敏说,到2017年7月,逾期、违约等不良记录终于影响到她的征信,她借不到钱了。

  “之后,我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一名熟知各种网贷申请技巧的网贷业务员,在她的帮助下申请到一笔5万元的贷款,但是要给这名业务员支付贷款总额6%的费用。”曾敏说。

  此时,曾敏已经陷入一个拆东墙补西墙的巨大漩涡,但她并没有将实际情况告诉父母以及已经处于冷战状态下的丈夫。

  尽管父母与丈夫都不知道曾敏贷款的事情,但她申请网贷填写担保人时,使用的都是父母与丈夫的信息。“所以,在那名业务员也无法帮我继续贷款时,网贷平台开始给我父母、丈夫打电话催促还款。”曾敏说。

  迫于家人与网贷平台的压力,曾敏的精神临近崩溃,她开始选择逃避,拒绝与家人交谈,甚至还服用安眠药两度,所幸被家人及时发现。

  “最后是我丈夫帮我偿还了部分贷款,总共20余万元。”曾敏说,“还完贷款,丈夫与我离婚了,孩子归男方。我也把工作辞了,跟父母回了湖南老家。”

  可是,事情并未结束。由于还有部分贷款未还清,网贷平台的催款仍在继续,曾敏的父母拿出家里所有积蓄偿还了近10万元。

  “还了这么多真金白银,其实我实际使用的钱只有最开始的1.6万元贷款。”曾敏哽咽着说,“我知道这件事怪我,但网贷平台如果认真审核一下,能够及时发现我的负债情况,在第二笔、第三笔贷款时就拒绝我的申请,我想不会落到今天这步田地。”

  像曾敏这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社会人都会陷入网贷陷阱,那么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被网贷“套牢”的几率更大。

  一部手机 耗尽家庭积蓄

  去年9月,罗伟成为天津一所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

  离开父母、独自在外求学的罗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开学没多久,他看到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的室友都用上了最新款的智能手机,顿时心生羡慕。经过旁敲侧击询问,罗伟了解到,原来可以利用网贷平台分期购买手机。

  “很多网贷平台都有分期购买手机业务。按照同学的介绍,我下载了一个网贷App,填写了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信息后,我就可以用平台确定的额度购买手机,除了每月必须还的利息外,手机款可以分成12个月偿还。想到父母给我的生活费,我觉得足以偿还每个月的贷款,所以就买了一部苹果7手机。”罗伟说。

  尝到网贷的甜头后,罗伟发现,用大学生的身份很容易在网贷平台获得分期购物或者直接贷款的资格。

  于是,罗伟花钱开始大手大脚。涉世未深的他开始频繁的直接贷款,反复尝试不同的网贷平台,而这些操作全部发生在两个月时间内。

  由于逾期等不良记录,罗伟在他使用的网贷App上已经无法申请贷款,但他并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虽然最开始使用的网贷App不给放贷了,但其他的网贷平台还可以给我额度,不过只能用来购物,不能提现。于是,我开始使用其他网贷平台的额度购买最贵的手机。”罗伟说,“手机到手后,我再把手机打折出售给手机店,他们基本上不会拒绝。”

  就这样,罗伟把多家网贷平台的分期购额度“套现”了,他同时也陷入了以贷还贷的恶性循环。

  终于有一天,网贷平台给罗伟的父母打催款电话。

  “之前为了获得贷款,罗伟在签协议时,将亲戚朋友的联系方式留给了网贷公司。业务员经常打电话让我们还钱。目前,我们已经替罗伟还了20多万元贷款。”罗伟的父亲说,如今还有将近20万元没有还,这些年的积蓄都用在还贷上了。

  好心助人 莫名背上债务

  “直到去年10月23日,我帮弟弟小辉还了3600元利息时,我才知道他从网贷平台借钱了。”就职于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孟力对记者说。

  孟力的弟弟小辉在四川省成都市上大学,乐于助人。也正是因为给同学帮忙,小辉与网贷平台扯上了关系。

  孟力告诉记者,听同学说想借钱买手机并承诺会每月按时还款,小辉便答应同学从一个网贷平台借款3000元并提现。不过,那名同学在按时还了2000元后,又要求小辉在网络平台借了3000元。可是,拿到第二笔贷款后,那名同学便不再还款,甚至刻意躲开小辉。

  “网贷平台根本不会考虑我和同学之间的。注册时用的是我的信息,还钱也必须是我来还,我是逃不掉的。”小辉很无奈。

  小辉告诉记者,他用手机号码、短信登录成功后,需要完成实名认证、完善联系方式和人脸识别认证三个步骤才能开通借款业务。小辉绑定了自己常用的银行卡选择了分12期还款,屏幕上立刻显示了平均月供费用和手续费。

  “我完全没有想到会被骗,也就没有注意具体费用,太粗心大意了。”小辉对记者说,“点击同意,申请成功后没过几秒就可以提现。”

  小辉没有收入来源,也不敢向家里人要钱。未交纳逾期利息的第二天,网贷平台就向小辉发来邮件称,如果不还钱就把这些信息发到户籍地和学校。走投无路的小辉找到了孟力,寻求帮助。

  在孟力看来,很多网贷公司的合同看似规范合理,但如果不解释的话,普通人根本看不懂。此外,利息的计算也非常繁琐,一般人不明白到底采用怎样的计算方式。这就很容易让借贷者坠入陷阱。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规范网贷市场,我们还要做些什么?问题频出的网贷为何受欢迎?

  问:

  前几天,有媒体报道说,广东省的一名男子通过借贷宝网贷平台借款,却被“”套路——借款3.2万元,最终却签下本息总计12万多元的借款合同,借贷利率高达1738%。在网贷市场的问题里,高额利息应该说最突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 刘俊海:

  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明确了借贷利率的“两点三区”。两个点指的是24%和36%;三个区指的是低于24%全部受保护的“绿灯区”,超过36%部分的“红灯区”,处于24%到36%之间的“黄灯区”,“黄灯区”只要债务人自愿偿还就是自愿债务。

  根据规定,超过36%的部分绝对不受保护,那是“红灯区”,是违法的。

  陕西律师 张军: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民间借贷的司法解释规定,对于年利率超出24%的一般不予与保护。也就是说,对于超出法律规定的24%年利率的,属于无效约定,可以不用按此支付。对于明显高于法律规定的利率的,应当由监管部门出台相关规定予以明确取缔。

  问:

  除了高额利息,网贷市场还存在诸如诱导消费、暴力催收等一系列问题。对于这些乱象,监管部门一直在整治,媒体也在不断披露陷阱、发布警示,可是仍有一些不良网贷平台在顶风作案,也有不少人明知风险仍选择网贷业务。这其中有何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 刘俊海:

  第一个原因是很多企业穿着互联网金融的马甲,打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幌子,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诱惑性。一些见利忘义的人加大了网站的开发力度、加大了营销人员的招聘力度。营销员的忽悠能力提升,消费者很难不被骗。第二个原因在于金融市场飞速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三个原因是监管有漏洞,“一行三会”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弱于传统领域的监管,有很大的真空地带。

  扎紧监管篱笆消除真空地带

  问:

  就目前情况来看,的确有一部分人有网贷需求,而且正规的网贷也确实能发挥积极作用。现在的问题是,在持续强力监管之下,我们如何进一步规范网贷市场,使其健康有序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 刘俊海:

  就具体的高额利息来说,要全社会凝聚共识,共同这种现象。对于采取人身威胁或者其他非法手段追讨债务导致人员伤亡的恶性事件,不仅是不保护这种借贷关系的问题,还要对违法犯罪分子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就网贷市场来说,希望金融监管部门扎紧篱笆,消除监管漏洞、盲区和真空地带,彻底消除非法套利空间。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法律系副主任 郑宁:

  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2017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依法严厉打击涉互联网金融或者以互联网金融名义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重点打击惩治非法集资行为。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等部门正式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确立P2P行业监管体制及业务规则。2016年年底和2017年年初,银监会会同相关部门相继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指引》《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2017年8月24日,银监会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关于网络借贷的制度框架基本建成。2017年6月,最高检印发《关于办理涉互联网金融犯罪案件有关问题座谈会纪要》,对于P2P可能涉及的各种罪名进一步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提出了办理此类案件的基本要求。

  对于整治,总体而言,还是要靠行政机关、法院、企业、行业协会、公民形成合力,多方共治。加强对网民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其风险意识和甄别能力。同时,完善信用监管体系。

  借贷用户风险意识有待提升

  问:

  在规范网贷市场的同时,网贷用户也应该提高法律意识、意识。毕竟,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大学生都在使用网贷。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 刘俊海:

  对于大学生使用网贷业务来说,其中有不理性消费的因素。很多大学生缺乏自我保护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忽视法律方面的风险,也意识不到网贷潜在的危害性。

  每个家庭的生活条件不一样,不能盲目攀比和社交。如果家里的确有困难,根据国家政策可以申请助学金、奖学金和困难补助。不能作茧自缚,让自己陷入已知的陷阱之中。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法律系副主任 郑宁:

  我国网贷平台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行业运行不规范、从业人员鱼龙混杂、平台信息不透明、监管缺位等问题。因此,投资者应当加强金融和理财(注册领红包)知识学习,形成正确的投资观、消费观,增强风险意识。公众在使用网贷业务时,首先要审查网贷平台资质,只有规范的平台才能做好中间人,然后审查借款方资质,保障及时收回投资并取得收益,多了解平台情况,避免被高回报率的噱头冲昏头脑,盲目跟风。企业和大额投资者应该借助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士进行审核,防范风险。

  陕西律师 张军:

  一些网贷平台在放款时都会让用户签订一个告知性协议或者借款合同,对于借款合同中约定明显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部分,用户应当运用法律手段依法。

关注理财分享公众号(格格说财经:licai80),第一时间学习理财知识,助力财富增长!

【免责申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页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