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05 07:35:45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债券市场结构变化与问题

债券市场结构变化与问题

摘要:中国债券市场从无到有。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品种日益丰富,结构日益完善,规模不断扩大,参与人数也大大增加,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完善和发展。 但我国债券市场在体制转轨期间也暴露出监管、市场结构、参与者等方面的问题,必将成为我国债券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

关键词:债券市场; 逐步发展; 债券结构; 财务监督; 信用评级???

1 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1.11981-1993年中国债券市场起步阶段

在此期间,我国债券市场国债发行规模逐年增加(见表1)。 金融债的主要发行主体为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国债券市场体系,发行规模较小,公司债发行规模逐年增加。 ?

1981年,财政部恢复发行国债,结束了从50年代后期开始的中国长达20年的“无债时代”。 1998年初,国家逐步加大国债流通转让试点,标志着我国国债流通市场的兴起,为又一个国债二级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1年,财政部组织国债承销承销,首次将市场机制引入国债一级市场。 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促进了国库券跨区域交易的发展。 ?

1985年我国开始发行金融债券,但金融债券的发行主体主要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发行规模小于同时期的国债和公司债。 ?

1988年,我国开始发行企业债券。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2年,中国掀起了一股从农村到城市办集体企业的热潮。 许多乡镇企业率先采取“以资代劳”、“以劳代资”的方式。 从厂内职工筹集资金,企业债券也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会。 到1992年中国债券市场体系,我国企业债券发行规模达到最高规模,全年发行量超过680万亿元。 1993年,国务院颁布新的《公司债券管理条例》,对公司债券实行限额管理和审批制度。 债券市场受到规范,但规模也有所缩减。 ?

1.2 1994-2003年中国债券市场快速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我国国债市场发展迅速,规模骤增; 金融债发展相对平稳; 公司债券发展严重不足。 ?

1994年,中国实施财税体制改革。 财政部无法再向央行透支,只好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 这导致当年国债发行量首次突破4亿元,并在随后几年加速增长。 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扩大我国内需,在原计划基础上增发1000亿元国债,国债规模超过3000亿元。 2002年,国债规模接近6000亿元。 ?

1994年,中国进行金融体制改革,成立了3家政策性银行。 同年4月,国家开发银行首次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 此后,三大政策性银行成为金融债的主要发行人。 从规模上看,金融债仅次于国债。 ?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债券无法公开上市流通转让。 投资者只能持有至到期,届时发行机构将偿还本息。 1997年,加强企业债券二级市场建设提上日程。 这导致我国债券投资需求不足,影响了企业债券的发展。 ?

2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2.1 一级市场:债券品种更加丰富,期限结构日趋合理?

债券市场逐年发展。 以2005年为例,我国债券市场债券发行总量达到4.1万亿元。 从近年来我国债券一级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从下面两张1998年到2005年债券发行品种的图表,我可以看到,债券发行主体进一步多元化,债券品种和信用等级逐渐丰富。 ?

二是债券发行期限结构日趋均衡。 2001年以来,五年期以下债券的发行比例逐年上升,而中长期债券的发行比例逐渐下降。 从2006年托管期限数据来看,1年以下(不含1年)、1-3年、3-5年的债券占据了市场主要份额。 金额的 72.5%。 5-7年期和7-10年期债券总托管量1.38万亿元,占比14.96%。 10年期及以上债券托管量1.16万亿元,占总量的12.54%。 ?

三是债券市场存量大幅增加,场外交易市场发展迅速。 截至2006年12月末,中央结算公司托管债券774只,人民币债券存量9.25万亿元,美元债存量42.3亿元。 ?

债券产品的不断丰富表明,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商业银行改革的推进,直接融资渠道不断拓宽,金融资产结构不断优化。 债券发行期限结构的调整反映了发行人和投资者在市场发展中的逐步理性和成熟。 ?

2.2 二级市场:整体行情持续上涨,成交量大幅增加

一是债市整体延续上行态势。 截至2007年12月,交易所国??债指数由2005年的95.6点上升至112.5点; 银行间市场债券指数由2005年初的104.02点上升至117.23点。 ?

二是成交更加活跃,成交量明显增加。 从表3可以看出,2006年,债券市场交易结算总额为40.19万亿元,交易量为199.68万笔。 其中,作为债券市场主体的银行间债券市场结算面额占比95.44%,交易所和柜台结算面额占比分别为4.55%和0.01%。 ?

数据来源:银行间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数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单位为面值。 交易所行情数据根据沪深交易所网站公布的数据编制,单位为金额

债券市场价格整体上涨是现货债券交易活跃的主要原因; 产品创新的不断推出也大大增加了市场交易的意愿。 ?

2.3 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

近年来,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投资者数量逐年增加。 截至2005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市场参与者有5508家,包括银行、证券公司、基金、保险机构、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和企业等。 非金融企业和集资投资主体显着增加。 新增市场主体中,企业和基金的增速尤为明显。 ?

3 中国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3.1 中国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多头监管,宽严相济。 ?

多重监管是指由不同的机构或部门负责债券的发行、交易和结算。 债券市场监管机构分立,导致各类债券在审批程序、发行程序、发行标准和规模、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宽严,影响了债券市场的制度建设。 ?

(2)严格的行政管制,尤其是市场化监管体系的缺失,极大地限制了债券市场的创新。 ?

在我国债券市场中,政府对包括债券市场在内的资本市场的制度变革起着主导作用。 而且,政府在提供这种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底层结构。 反馈影响。 金融监管与中国政府对债券市场制度的变革相适应,是以行政控制为主的监管体制。 这种监管体制并没有促进金融创新,反而成为制约和阻碍金融创新的枷锁。 ?

(3)资本市场利率扭曲。 ?

1996年以来,我国启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 但是,信贷市场和公司债市场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尚未完成。 投资过大、低水平重复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困难重重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显现; 和

....

公司债券发行利率尚未市场化,进一步扭曲了当前的利率结构。 ?

3.2 债券市场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分离,未形成统一价格。 目前,我国利率体系存在严重扭曲,不仅在信贷市场,在债券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利率关系上也存在严重扭曲。 企业不能根据市场化的利率水平来估算融资成本,尤其是这带来了两个市场投机严重,市场波动较大。 ?

(二)交易制度有待完善。 我国债券二级市场由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组成。 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仍然是两个高度分割的市场。 两个市场的参与者类型、交易方式、结算系统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制约着债券市场的整体效率。 ?

(三)债券市场缺乏健全的制度体系。 突出的表现是缺乏投机机构投资者和真正的做市机构。 此外,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信用评级也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

3.3 参与主体问题?

首先,我国债券品种少,非公有制债券有待发展。 以公司债为例,在国际比较中,公司债占美国债券余额的14%,阿根廷公司债占45.7%,泰国公司债占32%,中国公司债仅占2.2%。 其次,中国企业的融资方式倾向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发展缓慢。 最后,由于债券发行过程中政府因素过多、监管约束过多等因素,债券市场参与者的创新动力严重不足。 ?

参考文献?

1?徐寒飞,邹平座。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障碍与对策 J. 证券市场, 2006, (8).?

2?杨宁。 走出中国债券市场的灰色地带 J.秋锁,2005,(9).?

3?展松,陈敬东。 中国债券市场效率评价与分析.证券经纬,2006,(3).?

4?周建荣。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探讨J.经济金融观察,2006,(8)。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