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28 10:18:33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王剑金融子板块的演进与发展银行中心特聘研究员

王剑金融子板块的演进与发展银行中心特聘研究员

王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业中心特聘研究员

目前,金融从严监管仍在继续,监管部门重点整治了前期行业的一些乱象。其中,回归本源、支持实体是金融的根本性原则要求,这一点被反复提及。因此,每个金融子行业都需要考虑自己的本源是什么、如何回归本源等现实问题。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总资产占整个金融业的80%以上。它们拥有最广泛的分支渠道和客户群,是金融服务实体的主力军。前期被创新业务弄得眼花缭乱的银行业,

一、“商-汇-存-贷”的演变

传统上,银行的主营业务被概括为“存、贷、汇”,存款就是存款,贷款就是贷款,汇款就是汇款结算。在业务种类增多的今天,存款已经泛指各种负债业务,贷款是各种资产或借贷业务,而汇款则更加全面,甚至可以包括各种服务型的中介业务。因此,广义上的“存贷汇”仍是银行的主营业务。但“存贷汇”只是描述了银行的业务品种,并没有真正触及它的起源。它的起源,从静态的角度来看,要求一切“存、贷、汇” 银行的业务必须围绕客户的合理需求开展,不能脱离实际,比如用这些业务来支持一些不合理的金融服务需求。除了考虑经济原则,贷款等业务还需要考虑“合理性”。这一要求目前已被广泛接受。

那么,从业务发展的历史进程,从动态的角度,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银行业务的起源。从历史上看,在“存、贷、汇”三类业务中,银行实际上最早起源于“外汇”,而不是现在业务占比较高的“存款”或“贷款”。无论是欧洲现代银行业的起源,还是我国现代银行账户和银行的起源,最初的出发点都是汇款业务。

以我国山西银行为例。明末清初,我国的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晋商外出经商。渐渐地,商品交换的地域范围扩大,白银运输不便,抢劫事件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票号应运而生,主要业务是兑换。但最早从事此类业务的票务公司,多为从事其他商品贸易的非金融企业,如茶楼、漆楼、丝楼等。他们在各地都有分销网络和资本积累,具备从事汇兑业务的先天条件。票号用于发行钞票,先用于兑换(避免白银长途运输的麻烦和风险),然后信誉极佳的纸币直接用于流通,货币功能增加,已有信用货币或贵重货币金属货币。货币的特征。当其他客户需要资金时,银行有实力借钱收利息(这只是粗略的演变,实际情况更复杂)。

从这个演进过程来看,商业贸易是最初的起点,然后开始基于商业网络为客户提供兑换服务,所以“汇款”最先出现。紧接着,在此基础上,逐渐出现了“存”和“贷”。欧洲现代银行的起源也大同小异,即在意大利贸易港口从事货币兑换业务的商人。我们把这个过程分为几个关键节点:

(一)商业企业的网络渠道和资金实力是提供汇款服务的先决条件。最早的原始汇款业务其实是一种“矛盾”:客户在商行的某个分行(网点)存入货币(如白银),收到钱票,到达后再去当地的商行分行一个遥远的地方。,交付钞票并将其兑换为货币。现代银行点对点交换的本质仍然是这个原则。这个节点的关键是企业长期从事该业务后形成的网络渠道和资金实力,以及商业信用(客户可以相信可以在异地的分支机构取回货币) ).

(2) 票据信用一旦被公众认可,客户无需将票据与货币兑换,直接用于支付。文献中也记载,当时山西一些名声极好的纸币,确实是直接被百姓用来支付的,不需要收回货币支付。于是存款业务诞生了。这个节点的关键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优良商誉。

(3)如果客户需要资金周转,银行相信其还款能力和意愿,可以借钱收息。于是,贷款业务诞生了。这个节点的关键是票号在之前的商户、外汇、存款等业务操作中对客户有充分的了解,了解他们的业务情况等信息(包括性格、才能等非书面信息) ). 能够比较可靠地掌握其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所以票号可以借给客户一笔钱(银子)。不过,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如果票号的票据信用良好,已经能够执行支付功能,那么就不需要借给客户真实的货币(即,功能货币),但只需要借给他一张银行本票,让他花掉就行了,以后还钱。这时候,不完全准备好的信用货币(即发行的票据并非100%对应真实本位币)诞生了。该制度是现代银行业的主流做法。

从这种“业务-外汇-存款-贷款”业务的演变过程,可以形象地反映出现代银行业的起源,也大致反映了现代银行业的逻辑。

2、时代在变,逻辑不变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人类从事商业贸易和金融业务的技术手段日新月异,但上述逻辑在本质上依然延续。2000年后,我国电子商务开始盛行。最终,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就重复了上述的进化过程。

我国电子商务出现在2000年左右,早年以B2C为主,后来出现了C2C平台。2003年淘宝成立,推广C2C模式。这是一种借助互联网新技术开展的商业活动。

但像古代的商人一样,首期付款不方便,主要是信任问题。当时流行的远程支付方式主要是银行或邮政汇款,早期的C2C平台还没有接入网银支付。但汇款方式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果买家先汇款,将承担一定的风险,货款丢失。因此,支付问题不解决,直接制约了C2C的发展。为此,淘宝推出了支付宝服务,即买家先将货款支付给中介(支付宝),中介留款,通知卖家发货,买方在收到货款确认后,通知中介将货款交付给卖方。这种方式较好地解决了C2C交易中的信任问题。

支付结算后,C2C交易得到快速发展,淘宝等交易平台交易量增长迅速,成效显着。后来,阿里巴巴(以及后来成立的蚂蚁金服)发现,在交易过程中,账户中留存了更多的资金,这有点类似于“存款”业务。监管层也很注重资金的安全,因此受到严格的监管。同时,除了资金之外,还有客户交易等信息,有助于判断客户的行为习惯和风险状况,于是借贷业务应运而生。蚂蚁金服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开始在互联网上开展小额贷款业务。

当然,由于调控因素的存在,整个进化过程不同于自然进化的情况。蚂蚁金服并没有自己成为金融公司,而是按照监管要求增设金融业务机构(包括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公司等)。不过,上述“业务-外汇-存贷”业务的演进逻辑还是很清晰的。

3、银行苦于源头脱节

无论是古代案例还是互联网时代的案例都印证了“业务-汇款-存款-贷款”业务的演变过程,反映了商品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变量的市场环境变化, 和信用流。商品流(物流)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客观的发展规律,即商品流(物流)带动资金流和信息流,最终形成信用流。因此,把握前期的商品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人为干预,上述逻辑大体上是可以成立的。

但是,我国的现代银行体系是直接继承自西方现代银行体系的。即晚清开埠后,近代西方银行登陆我国经营,国内资本也仿照其模式开设银行,然后逐渐发展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管并改组了大部分原有银行,同时新设了一些银行。经过不平凡的发展和改革进程,我国现行的银行体系终于形成。也就是说,这个过程基本上是直接引入一个比较完善的银行体系,几乎一步到位引入“成品”,布局存款品种,贷款和外汇业务,没有完全经历“业务-外汇-存款-贷款”业务的演变过程。因此,在日常操作和直观印象中,很多人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或偏离了这背后的客观逻辑,即使是银行业的从业者也不例外。

到头来,客观规律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脱离逻辑的问题已经显现。在前几年银行业的“大创新”中,很多银行都违背逻辑,不重视矿业商品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重视汇款等业务,而没有注重客户基础和业务基础。急功近利,直接从信贷流量入手,大力从事同业、闲置套利等业务,负债端也更多依赖同业负债等批发资金。当然,并不是说这些业务有天然的原罪。这些企业本身是无罪的。从金融原理来看,套利本身也是一种提高市场效率的手段,无可厚非。但是,脱离基础从事这些业务,最终还是动摇了自己的业务根基。

从2017年3月开始,银保监会启动“三三四十”巡视,宣布开启本轮监管,此后各项举措不断出台。未来,从严监管常态化,银行在同业和理财业务上“耍花样”的空间会越来越小,处罚也会越来越重。这时,逻辑开始体现出韧性的影响。早年没有潜力建立客户基础和业务基础的银行开始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主要体现在很多方面:

(一)负债(尤其是存款)承受巨大压力:现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仍在推进,居民储蓄存款向理财和资管产品分流的趋势依然存在。当然,投资资管产品并没有让存款消失,而是将储蓄存款转为投资对象的存款,主要是企业存款和同业存款,银行负债成本增加。但根据西方经验,用于日常支付结算的结算存款受影响较小,大部分仍将留在银行体系中。他们对利率极其不敏感,可以接受低利率。因此,它们是对银行最有利的负债类型。大量结算存款的获取依赖于银行对客户的长期培育,利用自身在网点、产品、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优质、全面的日常服务,包括结算、汇款、理财管理等,从而积累了大量存款。稳定的客户,从而留下可观的结算保证金。这种做法符合银行原有的逻辑,但前几年,部分银行严重依赖同业、投资、资管等方式组织存款(如发行同业投资,然后让客户存入背,或者通过资管产品组织存款),基础不扎实,今天存款压力巨大。自2017年大调控出台以来,行业存款形势出现分化。客户基础好的银行存款压力相对较小,大型银行的存款市场份额开始回升。但一些客源薄弱的银行开始加价吸储,出现存款大战迹象,引起监管层关注。

(2)贷款业务压力也将显现:贷款无疑被认为是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但也因此被视为银行的“主营业务”。但在贷款业务中,需要对客户的风险进行定价,以合理的成本完成对客户信用风险的评估,从而设计授信方案,制定利率等关键决策。风险定价工作也需要充分掌握客户信息。除了积极研究客户外,日常存款业务和中间业务发展是获取客户信息的最佳手段。因此,“汇-存-贷”是环环相扣的。但是,在过去的一些银行业务实践中,一些银行极力推销最好的客户群,通过价格或其他手段在低水平上相互竞争,或只重视抵押担保等次要还款来源,而忽视了它们。客户自身的风险分析。或者干脆重点发展同业投资等非信贷业务。这些倾向最终会导致银行丧失定价风险的能力,并引发行业同质化竞争,酝酿行业风险。目前,同业投资等业务受监管约束,信贷业务重心再度上升。当很多银行要恢复信贷业务时,会发现过去几年客户群和风控手段并没有明显改善。就会处于不利地位。更紧迫的是,随着金融“脱媒”的推进,未来很多优质大客户将转向资本市场等融资方式。银行需要下沉客户,扩大零售和小微客户群体。届时,对风险定价的要求会更高。高的。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新的行业形势下,对支付、结算等服务的忽视,对客户基础的忽视,正在侵蚀着银行未来的发展前景。

4、回原点,回款

未来银行业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迂回曲折”会被堵死,原有的逻辑会更被市场看重。基于客户真实需求的支付、结算、汇款等中介业务的重要性将大大提高。通过这些业务,实现“引流”功能,获取客户,增加客户交易频次,增加客户粘性,深入挖掘单个客户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存款、贷款等业务。对于银行而言,最大的困难除了主观上对“汇款”环节不够重视外,更根本的是,银行业早已与“业务”环节脱钩,不再完全掌握客户的交易情况。等信息(日常金融业务只掌握部分信息),而“汇款”是建立在“业务”的基础上淘宝工商银行不能付款,逻辑从一开始就存在缺陷。

但我们也看到,大部分银行已经注意到了这一行业趋势,开始在客户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圈建设方面发力,以重拾“业务”环节。然而,即使在同样的逻辑下,不同类型的银行也可能采取不同的做法。以零售业务为例。例如,大部分大型银行纷纷推出电商平台或生活服务类APP,想方设法增加客户活跃度。目前,一些银行的APP已经具备比较丰富的生活服务功能,然后在各项服务中嵌入银行自有的支付、结算、理财等金融服务,以增加客户粘性。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银行,而招商银行APP功能强大,客户日常活跃度相对理想。经过长期积累,未来有望产生不错的效果淘宝工商银行不能付款,支持存款、贷款等业务。

但是,这类服务也存在同质化倾向。每个APP的功能都差不多,竞争还是很激烈的。为此,一些银行会采取一些差异化的竞争方式,将这种逻辑运用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例如,建行作为传统的住房金融专业银行,一直积极涉足租赁金融业务,并指出其重点不是直接提供金融服务,而是帮助打造全新的住房租赁市场,未来可以在这个市场继续扩张。自己分一杯羹。由于住房金融是其专业,竞争相对不那么激烈。但由于市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多数综合实力有限的中小银行而言,部分选择在本地开发生活服务应用,聚焦自身客户群体,体现本地服务特色,也能起到分流和维系客户的作用。由于中小银行的服务半径有限,对外大力拓展客户群并不现实。更重要的诉求是维持现有的客户群。部分银行不符合上述条件。如果当地特色服务难以开展,他们还可以借助第三方平台为客户提供丰富的生活服务。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