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25 13:38:11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好分期借我15万9,这家网贷平台是否靠谱?

好分期借我15万9,这家网贷平台是否靠谱?

“别再求救了,我已经成功借到4次了,谢谢你分期借给我15.9万,金额可以循环使用……”你最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过这样的借贷广告吗?

9月12日,一位北京市民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他最近经常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贷款广告。以好分分贷款平台为例,其年化利率为10.95%-24%。最高贷款额度20万元,近期已有308人申请。

20万元的贷款额度和低至10.95%的贷款利率,着实吸引了不少手头越来越紧的消费者。谨慎”,那么这个网贷平台真的靠谱吗?

直到北京商报记者在好分期平台进行亲测后,才发现了平台的另一面。一是宣传与实际存在较大出入。贷款利率高达35.94%,远超其宣称的10.95%-24%。信息安全; 此外,在贷款过程中,还多次推荐所谓的信用报告和超级会员。虽说是加价设置,但在消费者看来,其实是增加了更高的贷款成本……

贷款利率高达35.94%

“我最近都没有申请贷款,大数据怎么发现我的‘穷’……”一位北京市民调侃道,但更疑惑的是,这么好的分期贷款竟然是微信推荐的。平台可靠吗?

对此,北京商报记者点击市民发来的分享链接,进行了一系列测评。

朋友圈分享链接页面显示,好分是厦门好为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好为”)旗下的一款借贷产品,隶属于北京微财科技有限公司。不向大学生贷款,资金来源为重庆黑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贷款机构为厦门豪威。

从页面提示信息看,北京商报记者只需填写手机号码、输入验证码、同意《注册服务协议》和《隐私协议》即可测算个人贷款额度,最高20万元;不过,经过一系列操作,页面并没有给出名额,仅显示记者注册成功,随后表示“激活APP有望获得20万元名额,立即下载领取。 “

20万元的贷款额度,对于很多急需资金的消费者来说无视征信线上借款app,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北京商报记者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不少出入。例如,记者下载分期APP后,进一步核对同意分期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后,页面提示不再提示可以借20万元,但需要上传身份证进行身份验证和贷款评估。估计他一万元可以借到10.64元。

不过,在上传身份信息后,北京商报记者在平台引导下添加了银行卡号信息,并进一步填写了学历、行业、工作职位、月收入、婚姻状况、居住地址等个人隐私信息。 , 以及通讯联系方式。约一分钟后,北京商报记者收到好份发来的短信,告知其为平台优质用户,已获得1.2万元贷款。

操作凶猛如虎,最后赔付12000。从初始广告页的20万元,到身份验证前的10.64万元,再到实际支付的1.2万元,这波分期营销操作令人费解。

不过,除了贷款金额,还有贷款利率。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该平台首页并未明确披露贷款的实际利率,但只有在用户点击“去借”后,贷款的年化利率才会显示在还款计划中。从记者实测来看,好分期给出的12000元贷款金额,预计由三湘银行发放,年化贷款利率为35.94%,同时列出的综合贷款费用为2462元。

广告声称贷款额度为20万元,为何列为优质用户,实际授信额度仅为1.2万元?12000元的贷款,为什么标榜24%以内的实际贷款利率高达35.94%?2462元的综合成本从何而来?对此,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好分期、微财科技以及预估出借方三湘银行求证,但截至发稿均未得到回应。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田告诉北京商报,根据最高法司法解释,金融产品的综合成本包括利率、复利、罚息等不得超过24%。不超过24%、实际利率接近36%的做法已经存在合规风险,部分超过24%的利息难以获得司法支持。

“实际利率可能高于标示利率,侵犯了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也违反了金融营销和宣传中如实披露的原则。行业普遍跌破24%,35.94%的贷款利率确实高得离谱。” 易观国际资深金融行业分析师苏小睿也表示。

关于贷款产品的利率水平和计算方式,其实监管部门这两年已经做出了很多规定和要求。例如,最高法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保护率最高为LPR利率的4倍。此外,央行还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对互联网贷款产品的年化利率进行表述。

“目前,在实际贷款中,大部分平台的综合利率基本控制在24%以内,少数在36%以内,但一定要明确产品利率水平,让借款人有知情权和自主选择的权利。” 一研院院长零于百城评价道。

在法律层面,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李亚律师进一步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好分期的宣传利率与实际利率不符,在广告方面也可能构成虚假宣传。法律。按照目前民间借贷利率的法律法规,最高不得超过LPR的4倍,35.94%的贷款利率异常高。在他看来,设置综合费用是因为贷款平台需要从中获利。如果平台的各种综合费用和贷款利率加起来太高,使得贷款人的贷款成本过高,可能会被判定为不合规。

一键绑定授权隐患

除了贷款利率差异较大,北京商报记者在亲测过程中遇到的诸多一键捆绑授权也让人不解。

例如,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在“好分期”申请贷款过程中,虽然贷款页面显示预付贷款人为三湘银行,但实际上他们要同意查看“全套”。贷款协议”。

其中,除三湘银行个人综合信息查询授权书、征信授权书、人脸信息处理授权书、个人贷款合同外,厦门微财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担保咨询服务合同》为保国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委托担保合同及个人信息处理授权书。

此外,完整贷款协议中的捆绑协议还包括:上海爱建信托有限公司个人征信报告查询授权书、新网银行个人征信授权书、重庆黑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个人征信调查授权书查询使用提交授权书、普道征信个人征信授权书、北京微财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个人信息处理授权书。获取的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个人财产信息、金融信用信息等。

以新网银行个人征信授权书为例,提到授权目的主要是审核个人贷款申请、办理贷后管理事务、处理个人征信异议等。

为避免出现意外,北京商报记者还邀请了多位用户进行了实测,但他们也遇到了同样的一键授权操作,年化贷款利率也高达35.94%。

一键绑定多个平台服务合约和信息授权的主要考虑因素是什么?对于这种情况,微财科技也没有回应。

对此,余百成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一些助贷平台的协议中,经常会出现贷款申请过程中的一键授权,因为可能存在最终贷款人是谁的不确定性。但是,这样的做法也容易侵害消费者的权益。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银保监会就过度借贷营销引发的风险发出警示,明确提示部分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在开展相关业务时,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不够到位,或者合作业务,如默认同意通过综合授权、一般授权等方式获取授权,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权。

“因此,在具体的个人信息授权过程中,平台需以合规为前提,给予明确提示,细化授权内容,或进行单独授权等,给予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 俞白城说道。

“通常情况下,如果出借方仅为三湘银行,借款人只需授权三湘银行开通必要的个人信息查询权限即可。” 其他机构运作不遵循最小化原则,也存在合规问题;如果三湘银行并未实际控制核心授信环节,而是将其外包给微财科技等互联网合作机构,也可能违反保荐。贷款监管要求规定的其他情形。

苏小睿进一步指出,这实际上不符合“断直连”的相关规定,在个人信息的收集、传输和共享方面存在漏洞。

事实上,《个人信息保护法》也明确规定,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的,需征得用户个人同意,不得捆绑同意。李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一键捆绑多个平台服务合同和信息授权,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存在用户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的风险。

对于此类行为的整治,李亚认为,“目前,仅仅靠某个部门的监管或者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是不够的,还需要与工信部合作,信息化、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协同治理,同时完善立法,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信息违规采集”黑名单企业数据库”。

推动信用报告的争议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商报记者和众多用户的实际测试过程中,好分期平台还多次通过弹窗向用户推荐信用报告和超级会员。到头来,反而给贷款增加了更高的成本。

例如,北京商报记者在注册APP、上传身份信息、等待征信审批时,被平台弹窗推荐征信报告。对于“查信用”的提醒,平台上有“征信查询有助于更快还款”“上传报告提高审批通过率”等提示。

不过无视征信线上借款app,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点击发现,这份所谓的“个人风险报告”需要用户单独支付29.9元。本报告由天下征信提供。内容主要展示用户的个人信息、手机号码、居住地址、身份证号码等。此外,报告摘要还展示了用户的风险项目、天下积分、业绩信息、消费需求及公众信息、财富信息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份报告与央行提供的个人信用报告有着根本的区别。据天下征信客服介绍,这份风险报告主要用于个人的简单了解,展示的大数据信息较多。

但这也引发了消费者的质疑:“为什么贷款过程中会频繁推荐这种付费的大数据信息报告?如果频繁进行查询操作或点击查询,会不会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

对此,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好分期和微财科技,均未得到回应。公开资料显示,天下征信是鹏元征信有限公司打造的平台,主要提供个人资料报表查询、企业报表查询等服务。北京商报记者在好分期平台多次联系天下征信客服,询问举报目的和收费是否合规,对方同样未予回应。

事实上,天下征信无法向用户提供信用报告,主要是因为鹏元征信不具备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资质。2020年12月30日,央行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鹏元征信因存在未经授权的个人征信业务活动,被查封违法;企业征信机构聘任高级管理人员未及时备案。收入1917.55万元,处以罚款62万元,共罚没1979.55万元。

李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为了规避法律,平台经常以各种名义收取费用,故意隐瞒超高利率,变相增加贷款人的负担和成本。根据央行发布的《征信业务管理办法》要求,不得以“向信息主体收费”的方式采集征信信息。因此,相关机构以征信报告形式收取费用是违法的。

“平台若未来需要继续为用户提供征信服务,必须取得央行颁发的个人征信代理许可证,用户不得为此收取费用。” 李亚说道。

腾讯广告:联系广告主验证

虽然只是借贷广告,但经过一系列后续操作,结果可能是“钱”和“个人信息”受损。“仔细想想还真是可怕!” 在被北京商报记者告知一系列风险后,上述北京市民感慨万千。

据北京市民介绍,她最近没有贷款需求,也没有做过贷款操作,但经常在朋友圈里看贷款广告。这种事情发生得越频繁,我就越无助。”

此前,央行等七部门进一步规范金融产品网络营销,提出营销宣传不得影响他人正常使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如采用弹窗等形式进行营销,应明确标示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不得欺骗或误导用户点击金融产品营销内容。

对此,除了好分期,北京商报记者还采访了借贷广告展示平台腾讯。后者回应北京商报记者称,朋友圈的广告都有明显的“广告”标识,并设置了反馈投诉入口。用户若收到不感兴趣的内容,可点击外层右上角“广告”进行反馈或关闭当前广告,平台将第一时间跟进并优化推荐内容.

经核实,腾讯广告表示,上述借贷平台在广告主资质、广告内容等方面均符合国家法律及监管机构的相关规定。此外,对于实际贷款利率与宣传利率存在差异的问题,虽然广告主的实际经营行为不属于广告主的审查义务范围,但腾讯广告正在积极联系广告主核实。保护用户的目的。腾讯广告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最大努力协助用户维护自身权益。

此外,为更好地规范广告主投放后的经营行为,腾讯广告表示,已制定《腾讯广告贷行业违法行为处罚规则》,对广告主违规泄露消费者信息、违规跳转落地页链接等行为进行处罚。对于转发、违规收取手续费等违规行为,腾讯广告建立了暂停、冻结账号等处罚机制,以更好地规范广告主的经营行为。

对于贷款平台的后续合规治理和推广营销,苏晓睿表示,后续在金融营销宣传方面,机构要加强相关宣传规范,如实向金融消费者披露各项法规要求的信息。 ; 在个人征信方面,需要遵循“断直连”的监管规定;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要认真听取消费者反映的相关问题,建立健全客户沟通机制,不断提升客户服务和体验水平。

北京商报记者将继续跟进分期好后续贷产品及营销推广情况。

北京商报金融调查组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