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4 21:30:08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重庆GDP超越广州这件事,其实是在情理之中并不该十分意外

重庆GDP超越广州这件事,其实是在情理之中并不该十分意外

上周,中国主要城市半年度GDP数据出炉,重庆、广州排名发生变化。

这让重庆人有点高。

(2020年上半年城市经济数据)

网上讨论很多,主流声音有两种:

一是看好重庆,认为大变革时代的西部城市会有大崛起;

另一个是表达广州的不公平,今年很特别,出人意料。

公婆有理,在这件事上很难达成协议。

但成绩是客观的,就像每次家长见面时班主任发给家长的成绩单一样。好的表现应该得到认可,才能赢得更多的机会。

对于城市来说,今天很多人都说GDP严重扭曲了,但是比如说这次,其实GDP和经济还是有很强的相关性的。

包括产业、就业、城市活力等。

因此,上半年重庆的经济总量超过了广州。当然,能够在特殊时期逆势而上,是令人欣慰的,这至少说明了重庆在当前经济转型时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行动。

重庆的GDP超过广州,其实在情理之中,也不足为奇。

因为在我看来,这座城市最显着的特点之一就是——韧性。

1

杰出的

网上有人拉了一组数据。从改革开放开始,在中国高速发展的40年里,各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和地位实际上发生了显着变化。

让我们来看看重庆的表现。

回到1978年,改革开放的元年。

彼时,重庆拥有绝对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地位。

即使在降级为省直辖市的背景下,重庆的GDP依然位居上海、北京、天津之后的第四位。

在第5名之后,领先全市一个完整的位置。

在接下来的 25 年里,它也进入了前五名。(直到2003年才因为某种原因才第一次掉到第七位)

当时,四川所有市州中,重庆最富有,年财政收入10亿!但上缴省6亿元,用于补贴全省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

到198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排名保持不变。

但是,在城管体制改革中,当时的首要问题是要实现对重庆的全面规划,赋予重庆市政府在省级管理的权力。

1984年,重庆成为中国第一个计划单列市。

体制改革释放的经济活力,促进了重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后,到1988年,重庆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6.95%,超过天津。

升至全国第三!

那个时候,名单上还没有深圳的影子,真正的北京上海重庆。

随后的两年,重庆也继续保持着“老三”的局面。

到了1991年,积攒了很多钱的广州取代重庆重庆2022gdp全国排第几,成为全国第三。深圳也冲进了全国前十,开始称霸榜单。

1997年,重庆直辖。

直辖后,重庆免交四川省财政。同时,在新兴城市不断增加话语权的诉求下,上缴中央财政的任务也逐渐被解除。

慢慢地,重庆变得“富起来”,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毕竟山有水,山有水,三峡移民的需要。70%的三峡移民原属四川原管辖。,80%属于贫困县。

重庆直辖后,属于四川的富、皖、黔江划归重庆,重庆的新任务是尽快让三峡地区800万贫困人口脱贫。

1999年以来,重庆基础设施投资支出逐年增加。

其中,交通运输和大型桥梁、隧道、城市改造和路网建设的比重逐步提高,到2017年已达到总投资的58.2%。

重庆“基建狂人”这个名字是真金白银,也是现实需要。再加上后发的电子信息产业和汽车产业,重庆的GDP增速一路开启了飓风模式。

2007年和2011年,GDP增速甚至达到23.9%和26.32%的峰值。直至2017年底,重庆GDP总量排名跃升至全国第五位,仅次于四大一线城市。

在网上看到很多言论说,重庆,面积/人口相当于一个省,居然和别的城市比,简直无法比拟……

事实上重庆2022gdp全国排第几,纵观重庆的发展史,从省直辖市到单列市,再到直辖市,从“小”到“大”,重庆从未倒下。

2

艰难的过渡

重庆今天取得的成就,值得重庆人骄傲。

但坦率地说,重庆还有很多课要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重庆的转型过程注定比其他城市更加艰难。

例如,产业结构的转变是非常困难的!曾经带动重庆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固定资产投资和传统工业制造,在新时代难以长期保持。

最直观的是,2018年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为7%,比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

然后也是同年,重庆GDP增速下降到6%,GDP增速跌至城市前10位。

截至2019年11月,重庆市固定投资增速回落至5.2%,汽车制造业低迷直接拖累工业增速。

2018年,重庆汽车制造业同比下降17.3%,比上年下降23.5个百分点。

截至2019年11月,重庆汽车工业增加值下降8.2%,汽车产量下降24.6%,手机产量下降2.7%。

虽然重庆的GDP已经达到2万亿,但外界总觉得重庆大而不强。

因为核心产业结构比较传统。而其他一些数据也不是很理想。例如,重庆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只有四川的一半,广东的三分之一;独角兽企业数量仅为杭州的十分之一(重庆2家,杭州20家)。

重庆转型之路艰难。

3

机会

事实上,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我们有一种感觉,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心正在向内陆省市转移。

包括这几个国家层面的政策,都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重庆作为西部桥头堡赢得的机会!

开放新格局下,重庆等内陆城市一方面借助全面兴起的科技创新进行现代产业升级,从粗放型制造向科技型制造升级。 ;

另一方面,利用高铁时代“地权复兴”的契机,走在对外开放的前沿,与全球产业接轨。

作为传统工业城市,制造业是重庆立业之本。但如何从“制造”走向“智能制造”。

当然这很困难,但也是一个机会。

两年来,重庆在培育新动能、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实际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今年的智能汽车产业明显逆势反弹!

全市GDP增速由一季度末的-6.5%逆转至半年的0.8%。

在新重庆新格局形成的关键时刻,GDP总量超过广州,就是最好的见证。

当然,升级转型的过程很难一蹴而就,三年?5年?十年?

一旦制造业成功完成升级转型,产业结构得到优化,重庆凭借其优越的战略地位优势,加上直辖市的“话语权优势”和政策红包,可以充分拥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除了产业本身,重庆的城市面貌(两河四岸的改善)、区域格局(高新区和主城的扩张)、交通的改善(高速铁路网)也将在未来5-10年内出现。

因此,毫无疑问,重庆的未来将会给大家带来耳目一新的变化。

现在,只是开始。

-结尾-

相关文章推荐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