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4 10:56:36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全球非现金支付清算体系多维度的发展新趋势(组图)

全球非现金支付清算体系多维度的发展新趋势(组图)

全球支付结算体系的发展史比货币发展史要长得多。在货币出现之前,偶然的易货交易主导了原始社会的经济生活。自人类支付工具从易货贸易发展到货币时代以来,央行发行的货币和商业银行的结算系统主导着全球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自支票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出现以来,全球现金和非现金支付结构逐渐发生趋势变化。移动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出现后,非现金支付市场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非现金支付的发展因此成为观察全球支付结算体系的关键指标。本文以非现金支付市场为切入点,系统总结了全球支付结算体系的多维度发展趋势,包括支付监管趋势、支付创新趋势、跨境支付市场发展趋势、支付理论等。发展概况。

近年来全球非现金支付发展概况

2012年,全球非现金支付总额约3343亿,环比增长7.7%,低于2011年。其中,亚洲、非洲、非洲等新兴经济体中东和中欧是全球非现金支付增速最快的地区,增速约为20%,而中国和乌克兰的增速则高达30%。尽管在经济复苏和支付服务创新等因素的推动下,发达国家的非现金支付正在增长,但增速低于2011年,低于发展中国家,约为4.5%。两个地区的非现金支付总基数较高,分别为1279亿和876亿。与发达国家相比,CEMEA等新兴经济体(包括波兰、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乌克兰、匈牙利、捷克、罗马尼亚等中欧国家和中东市场)非现金支付总额基数较低. 约288亿笔交易,但这些国家都在不断完善非现金支付基础设施和相关法律法规,大力推动非现金支付系统发展,贡献了全球约55.4%的非现金支付市场。就非现金支付额而言,前三位国家均为新兴经济体,即中国、俄罗斯和韩国。罗马尼亚和其他中欧国家和中东市场)的非现金支付总额基数较低。约288亿笔交易,但这些国家都在不断完善非现金支付基础设施和相关法律法规,大力推动非现金支付系统发展,贡献了全球约55.4%的非现金支付市场。就非现金支付额而言,前三位国家均为新兴经济体,即中国、俄罗斯和韩国。罗马尼亚和其他中欧国家和中东市场)的非现金支付总额基数较低。约288亿笔交易,但这些国家都在不断完善非现金支付基础设施和相关法律法规,大力推动非现金支付系统发展,贡献了全球约55.4%的非现金支付市场。就非现金支付额而言跨国支付清算有哪些特征,前三位国家均为新兴经济体,即中国、俄罗斯和韩国。

全球非现金支付市场发展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移动支付和电子支付发展势头强劲,移动支付年增长率在60%左右,电子支付增速相对较弱,2012年约为16%。二是非银行支付规模不断扩大。借助高科技和电子支付渠道,各种不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提供的零售支付服务不断增加,冲击监管体系内银行的零售支付,但数据统计的难度也在增加跨国支付清算有哪些特征,仍然没有完整的全球统计数据。

尽管受到上述两个因素的影响,2012 年全球商业银行仍处理了 377 万亿美元的非现金交易业务,获得了 3010 亿美元的交易收入。)约为 5 倍。可见,支付和交易银行在商业银行体系中仍然很重要。银行卡支付在全球非现金支付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2012年,全球借记卡支付总量为1407亿,比2011年增长13.4%,信用卡支付总量为627亿,比2011年增长9.9%。总体而言,卡支付总量约为60.9占全球非现金支付总额的百分比,较 2011 年略有下降。在银行卡支付总额中,北美和欧洲贡献了约 60.7%,其中美国银行卡支付贡献了约 38%。

CPMI 24个成员国中各种非现金支付价值的排名大致从高到低依次为:卡支付、直接借记、支票支付、电子货币支付。从全球层面来看,2013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量为180亿笔,其中银行渠道158亿笔,非银行渠道22亿笔。在全球范围内,从非现金支付的增速来看,发展中国家的非现金支付金额增长强劲,甚至预计2021年将超过发达国家。相对缓慢的原因是什么发达国家的增长?一方面,支付对应流通领域,其中个人消费者(个人或机构)是非现金支付的主要来源。因此,发展中国家商业消费的强劲增长导致非现金支付金额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非现金支付基数较低,加之各种非现金支付创新工具和激励政策、优惠政策的推动,增速自然较高。最后,欧美等发达国家更加重视建立法律体系,以保障支付安全为先。刚性支付习惯的改变需要相应的制度推动。目前,欧洲已经启动了基于网络支付和移动支付(见下文)的非现金支付安全法草案,并对现有的大额支付结算系统进行了升级。所以,

全球支付清算系统发展趋势

非现金支付领域固然重要,但观察全球支付结算体系发展趋势的维度并不局限于最终的非现金支付领域。当前,全球支付结算体系在支付创新、国与国之间的跨境支付体系、支付监管、支付理论等诸多领域发生了明显变化,且近年来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发展趋势。

一、支付创新趋势:移动支付成为行业创新焦点

由消费者需求和移动技术轮流驱动的移动支付在全球呈现爆发式发展趋势,不仅带动支付规模大幅增长,也逐步改变传统支付载体,如POS。POS不再局限于大型商场和商铺,而是可以由个人拥有和使用。POS的个性化应用尤其被第三方支付机构使用,直接扰乱了线下支付市场的格局。例如,近年来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宝与银联之间的线下支付纠纷。移动支付、微信支付等各种小额支付等高度灵活、便捷的小额支付业务发展势头强劲。由于相关技术支持和客户基础比较成熟,移动支付的增长速度比较快,移动支付的商业化趋势非常明显。部分替代效应。以美国为例,其来自移动支付和电子支付的收入约占支付行业总收入的35%,2018年可能与传统支付收入共享支付市场。

纵观各国移动支付的发展情况,移动支付服务的提供者不仅是商业银行,而且以第三方支付机构居多。以中国为例,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4年支付系统运行总体情况》显示,2014年国内移动支付业务规模为9.64万亿元,同比增长134.30% . 2014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约7.76万亿元,占市场份额的80%。2014年,国内智能手机用户规模首次突破5亿,这也意味着还有5亿潜在的支付用户可以挖掘。在此背景下,支付宝等领先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财付通和易宝打造个性化支付链,争夺移动支付市场。其支付链无论是封闭式还是开放式,都将消费者的线上线下交易行为完全融合,彻底打破了以往以柜台、ATM等非移动支付为主的局面。如此一来,手机银行之战将是一场鏖战:传统商业银行数字化速度与新型非银行支付中介银行速度的较量,将决定谁能成为手机银行的主力军。未来。但无论现在的机构如何,未来移动支付的领导者都将是一个高度利用手机、云计算和实时支付系统的综合性机构,

2、跨境支付市场发展趋势:非银行支付机构层出不穷

全球跨境支付市场竞争激烈,非银行机构开始挑起支付市场的激烈竞争。跨境支付市场大致包括四种类型:国际贸易市场、国际金融市场(外汇投资兑换和跨境融资等)、全球B2C市场和国际汇款。其中,除了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市场占据主流支付地位外,其他三个市场都开始发生结构性变化,并被非银行支付机构渗透。根本原因是,在一定的安全边界内,全球跨境支付市场偏好支付效率,而商业银行的支付系统是按照风险最小化的原则设计的,缺乏灵活性,支付效率低。在全球范围内,也开始提升移动支付等创新工具的支付效率。

跨境市场的另一个显着趋势是发展中国家中转清算市场的开放。转账清算机构是支付机构与央行大额支付清算系统之间的中介。其主要职能是从事银行卡清算,同时有权参与市场银行卡服务定价的确定。例如,我国也将从2015年6月1日起开放转账清算市场,实施转账清算机构准入制度,打破原本由银联垄断的人民币转账清算市场。

三、监管趋势:区域监管措施陆续出台

国际清算银行支付与结算系统委员会于2012年推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将现代支付行业确立为全球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基本标准,并概述了现代支付的原则。系统风险监管框架。此后,各国逐步在本国或地区的支付结算系统上实施关键监管和行业倡议(Key Regulatory and Industry Initiatives),以落实和响应《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的要求。为促进支付结算系统的高效安全发展。发达国家重点修订和完善支付交易相关法律制度,系统的改进可能会促进发达国家非现金支付系统的未来增长。欧盟重新审视了支付服务指令(PSDII),旨在降低支付行业的风险,促进竞争和标准化,主要措施包括向第三方支付机构敞开大门。美国大力推动外资银行的资本规则,以减少其支付系统的风险隐患。大部分新兴经济体选择优先鼓励和支持移动支付等行业创新,暂停实施风险监管等措施。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发达国家的各项措施侧重于降低风险,促进行业稳定发展;

4.支付理论有待完善

随着新的国际支付模式的爆发式发展,支付理论也开始受到挑战。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之一是:全球移动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交易行为是一种金融创新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明确哪些技术因素才能支持移动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交易?简而言之,大致包括三种技术:(1)无线通信(非接触式技术),是移动支付的基础技术支撑。(2) 近场通信 (NFC) 和私人客户端。将NFC软件植入手机、电子钱包等移动支付??载体,改变了以往所有由银行主导的远程支付(电话支付等)。(三)其他数字创新技术。以谷歌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和各类非银行支付服务机构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加入新的数字化创新技术,如充当新的电子支付信息采集机构(支付聚合商),不断从虚拟支付链上挖掘新的盈利点。

以上三类技术均来自通信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基本脱离了传统支付体系。结果,支付这种传统的金融交易转向了互联网和通信。互联网与金融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模糊不清,导致在互联网金融是否是一种创新等基本理论问题上存在分歧。有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不过是金融中介的各种业务渠道的互联网化。本质没有变,很难称之为创新;有学者认为,基于新型支付工具的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将重塑传统金融业。

将资金从传统金融中介脱媒到新媒体——电子账户、电子钱包等。如果后者按照传统模式运营资金,其本质与商业银行无异。如果它改变了接受存款和发放贷款的商业模式,比如创造了比特币、P2P 瑞波币等虚拟货币,就可以称为创新。而且,如果这种虚拟货币最终能够用于征税,肯定会改变原有的货币金融体系。类似的问题,需要对当前互联网金融运作的微观结构进行深入的实践和探索,才能认清现实。

结论和启示

全球支付结算体系在过去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之,创新成为当前全球支付结算体系发展的“关键词”。创新驱动下的非现金支付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也使得整个支付结算体系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更加重要,迫使监管部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也让学者们重新审视现有的支付理论。

面对创新趋势,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反应不同。就非现金支付市场而言,在各种新型支付工具的刺激下,发展中国家非现金支付增速加快,超过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复苏缓慢,非现金支付的增长速度较慢,更注重首先建立支付安全的法律制度。因此,全球非现金支付的结构性变化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就中国而言,自2005年电子商务爆发式增长以来,国内非现金支付市场发展迅速,创新工具层出不穷。当年,通过支付宝移动支付完成了超过27.8亿笔支付交易,价值9000亿元)。在全球范围内,创新驱动支付体系的发展是危机后经济体系复苏的积极信号,应鼓励保持持续创新的活力。因此,中国政府首先应继续鼓励创新,鼓励市场充分竞争,大幅提升消费者支付服务水平;二是积极借鉴欧盟完善支付法的措施,完善我国支付结算监管体系,并确定支付市场竞争。合理的界限。最后,支付清算系统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配套金融基础设施。因此,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角度来看,国内支付清算体系应尽快制定国际化准入标准和监管标准,为国内人民币现金支付结算提供便利。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