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27 20:42:34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第七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一):教学重点转化为利润

第七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一):教学重点转化为利润

一、第七章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并通过分析这些形式和过程”转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种种现象和模糊的经济关系。本(2)教学侧重于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3)教学难点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过程中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规律。(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成本价格 1. 成本价格对于个体资本家来说,他在生产商品时所支付的费用只有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资本家不付出任何代价,免费占有。因此,cv成为资本家的生产成本,也称为成本价格(用来表示)。原来的公式:Wcvm,变成了Wkm的公式,这样剩余价值就完全表现为成本价格的加法,而隐藏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间的直接关系。二、成本价格对生产的重要意义 首先,它的补偿是实现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保证。其次,是经营盈亏的分界线,是商品售价的最低限度;第三,它是资本家竞争成败的关键,决定了资本家竞争力的大小。三、成本价格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 成本价格这一范畴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因为:一是从商品的价值形成过程来看,生产资料的消耗是物化劳动的消耗,是旧价值的转移;而劳动力的消费就是对活劳动的消费,它创造了新的价值。但是,以成本价格的形式,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消耗被资本消耗所覆盖。第二,从价值增值过程来看,资本家投入生产资料的资本是不变资本剩余价值和利润率的关系,只能转移原值;而投入劳动力的资本是可变资本,但会增值。但是,以成本价格的形式,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资本也作为资本价值消费,然后作为成本价格周转返回,抹杀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升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性质。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利润及其本质 剩余价值最初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是在可变资本之上的增加。然而,资本家把它看作是成本价格之上的增加,即投入的总资本价值的增加。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剩余价值表现为资本支出的产物。这样,原来的商品价值表达公式:?Wcvm,就变成了Wcvm? 或?公里。资本家不仅把剩余价值看作是他所使用的资本总额的增加,但也随着他的预付资本总额,即所使用的资本的增加而增加。这样,当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也采取了利润的形式。由于商品价值的c+v部分转化为成本价格,剩余价值表现为所用资本的增加;由于所使用的全部资本作为生产的物质条件参与到商品的生产过程中,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作是预付资本的总量的产物,于是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由于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商品价值由 K+p 转化。当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品时,剩余价值也采取利润的形式。由于商品价值的c+v部分转化为成本价格,剩余价值表现为所用资本的增加;由于所使用的全部资本作为生产的物质条件参与到商品的生产过程中,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作是预付资本的总量的产物,于是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由于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商品价值由 K+p 转化。当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品时,剩余价值也采取利润的形式。由于商品价值的c+v部分转化为成本价格,剩余价值表现为所用资本的增加;由于所使用的全部资本作为生产的物质条件参与到商品的生产过程中,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作是预付资本的总量的产物,于是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由于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商品价值由 K+p 转化。剩余价值表现为所用资本的增加;由于所使用的全部资本作为生产的物质条件参与到商品的生产过程中,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作是预付资本的总量的产物,于是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由于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商品价值由 K+p 转化。剩余价值表现为所用资本的增加;由于所使用的全部资本作为生产的物质条件参与到商品的生产过程中,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作是预付资本的总量的产物,于是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由于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商品价值由 K+p 转化。

利润是剩余价值概念的产物,表现为预付资本总额,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2?2.剩余价值和利润的主要领域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是一回事,区别在于:剩余价值是指可变资本,而利润是指预付资本总额。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现象。首先,当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品时,称为剩余价值;当它是所有预付资本的产品时,利润。第二,剩余价值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利润掩盖了这种关系。正因为利润本质上是剩余价值,而且只是概念上所有预付资本的产物,马克思把利润称为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如果用?p来表示利润,则将商品价值公式Wcvmkm转化为Wkp公式,即商品价值等于成本价加利润。3.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对剩余价值的剥削,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好像剩余价值不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所有预付资本产生的,从而掩盖了剩余价值之间的差异和工人剩余。劳动的联系,表现为资本自我扩张的结果。同时,由于商品价值的公式进一步转化为?Wkp(成本价格加利润)。资本家则将成本价格 k 视为商品的内在价值,而剩余价值(或利润)则表示为商品售价超过其内在价值的部分。这样,剩余价值就变成了商品流通过程的产物,仿佛剩余价值(利润)是在流通中产生的,其真正的来源就更加模糊了。

3. 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总额的比率称为利润率,P'代表利润(资本G代表预付资本总额)。二、剩余价值规律与利润率的区别 首先,它们表达了不同的关系。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而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升值的程度。其次,它们在数量上也不同。由于预付的总资本在数量上大于可变资本,利润率总是低于剩余价值率。因此,利润率掩盖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3. 影响利润率变化的因素 一是残值率的高低。在预付资本总额和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情况下,剩余价值率越高,利润率就越高;反之亦然。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成正比变化。二是资本有机构成水平。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资本的有机构成不同,利润率也不同。资本的有机构成越低,可变资本中使用相同数量的资本就越多,因此雇用的工人越多,创造的剩余价值就越多;否则,情况正好相反。可以看出,资本有机构成水平的变化与利润率的变化方向相反,资本有机构成的增加会导致利润率下降。三是节约不变资本。当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率给定时,不变资本节省,预付资本减少,剩余价值量相同而预付资本减少时,利润率会提高。

四是资金周转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年内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可变资本周转次数越多,同样数量的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量越大,年剩余价值率越高的资本。因此,年利润与周转率成正比。因此,资本家总是寻求加快资本特别是可变资本的周转,以提高年利润率。五是原材料价格变动。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与利润率的变化成反比。第二节利润向平均利润的转化 1、部门内竞争与商品社会价值形成的竞争。部门内的竞争表现在:在生产领域开发新技术、节约消耗、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升级产品;在流通领域,争夺销售市场,获取优质低价的原材料。作为竞争的结果,生产同一种商品的不同个体价值必须平衡为统一的市场价值,即社会价值。2、行业间的竞争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行业间的竞争是指各个行业的资本家为了争夺更有利的投资场所而进行的竞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每个生产部门具有不同的剩余价值率、不同的资本有机构成和不同的资本周转率,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每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不同。现在,我们假设各部门的其他条件相同,只是资本的有机构成不同来解释利润率的不同。

例:表(5-1) 从表中可以看出,机械工业部门获得的利润正是食品工业部门损失的利润。在所有部门中,利润量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总利润等于总剩余价值。这说明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是各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部门之间的竞争以及由此产生的资本转移,是利润率均等化过程的机制,其结果是平均利润率的形成。3.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是按社会资本总额平均计算的利润率,即 社会总剩余价值与社会总资本之比。公式为: 平均利润率 社会总资本总剩余价值的平均利润率水平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二是各部门社会资本总额的比重。四、平均利润形成平均利润率后,利润将转化为平均利润。平均利润是各生产部门按照社会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用公式表示:平均利润=预付资本总额的平均利润率。此时,各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与部门提取的剩余价值不再一致。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是总剩余价值在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再分配的过程,它反映了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无产阶级的剥削关系。五、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剩余价值向利润的转化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但此时各部门的利润和剩余价值量仍然相等。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许多部门的利润额不等于该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量,利润与剩余价值之间的数量联系就被切断了。不同部门相同数量的资本获得相同数量的利润,好像利润的数量只与资本的数量有关,从而模糊了利润的性质和来源。生产部门 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剩余价值 商品价值 平均利润(100) 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差值 食品工业 纺织工业 机械工业 708090 302010 302010 130 120 110 202020 202020 -10 10 合计 240 60 60 360 60 04? 第三节价格价格转化为生产价格 1、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然后,商品不按其价值出售,而是按生产价格出售。那么,生产价格是多少?生产价格是指相同数量的资本可以提供相同数量利润的价格,它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它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公式为:生产价格?k?p? 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如下: 表(5-2)生产部门的恒定平均利润率(20)平均利润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差值 食品工业 纺织工业 机械工业 708090 302010 302010 130 120 110 202020 202020 120 120 120 -10 10 合计 240 60 60 360 60 360 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随着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而变化。

在生产者价格之前,市场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生产价格出现后,商品交换是在生产价格的基础上进行的。受供需关系影响,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生产价格成为市场价格波动的中心。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不仅与劳动价值论不矛盾,而且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生产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偏差,商品按生产价格而不是按价值销售,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在;首先,从各个生产部门来看,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可以高于或低于这个部门的工人创造剩余价值,但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整个资产阶级获得的平均总利润(=上表中的60)仍然是相等的等于整个无产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上表中的 60)。其次,由于全社会的平均总利润等于总剩余价值,所以商品的总价值也必然等于生产的总价格(均为 360 英镑)。因此,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以生产价格出售的商品实际上仍然是按价值出售的。第三,生产价格的变化归根结底取决于价值的变化。那是,它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如果生产一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它的价值就会下降,生产价格就会下降;相反,生产价格会上涨。综上所述,生产价格的出现和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的波动并不违反价值规律,只是价值规律在发展后期的体现。

3、超额利润 超额利润是个体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4、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的意义革命意义:一方面揭示了基本利益的一致性和各种资本家特殊利益的矛盾;另一方面,揭示了资本家共同剥削无产阶级的关系剩余价值和利润率的关系,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向。第四节 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 1、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原因 从长期来看,平均利润率呈下降趋势。它是资本积累和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改善的必然结果,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劳动生产力日益发展的独特表现。根本原因是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增加。一方面,可变资本的比重相对降低,另一方面,不变资本特别是固定资本的比重相对上升,从而减缓了整体资本周转速度。结果,社会剩余价值量下降,平均利润率下降。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并不意味着对工人的剥削程度降低,利润额减少。利润率的下降和利润额的增加可以同时并存,这是资本积累发展的双重结果。因此,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是利润下降和利润绝对量增加的双重规律。二、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 一是剥削程度的提高。

二是生产资料价值下降。三是存在较大的相对过剩人口。四是对外贸易和对外掠夺的不平等交换。以上因素只能阻碍和延缓利润率的下降,但不能绝对阻止利润率的下降。3、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和利润率的增长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并不意味着利润的减少。相反,在总资本增长快于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利润量会增加。利润率下降和利润率增加的例子: 时间社会资本 1000 20 100600 20 马克思称之为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有时称为利润率下降但利润量同时增加的规律。四、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的内在矛盾是利润率下降与利润率上升的矛盾。利润数额。这种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一系列矛盾:生产扩大与价值倍增之间的矛盾;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实现之间的矛盾;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展开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界限是资本本身。(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教学,利用计算机教学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六)思考与实践题 1、利润是什么,它的本质是什么?2. 利润率是多少?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3、为什么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既隐藏了剥削关系又隐藏了剥削程度?4、平均利润率是如何形成的?生产价格是多少?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有哪些变化?5.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意义是什么?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