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8-07 16:37:28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最新百强县榜单发布,“苏大强”又笑了,谁掉队了?

在我国城镇体系中,县城一头连着城,一头连着乡,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纽带,也是经济运行的“神经末梢”。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曾分析,我国未来的城市化有两个趋势:一是人口从三四线城市向一二线城市再集中;二是农村居民向县城集聚,县域经济变得越来越重要。

近几年,“人口仅3万”的袖珍小县佛坪、丁真的理塘以及“宇宙中心”曹县等,频频借助网络走进公众视野;国家层面,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到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也作出密集部署。

近日,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1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下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指出,县域经济体量稳定增长,但占全国比重持续下降;县域户籍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六成之多,但呈逐年减少趋势。作为全国县域经济的领跑者,报告显示——

2020年,百强县以占全国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9.8%的GDP,以占全部县域不到3%的土地、11%的人口,创造了县域约四分之一的GDP。

其中,2020年GDP突破千亿级别的县域已达38个, 较上年增加5个。江苏、浙江、福建三省分别斩获16、9、4个席位,其他省份均不超过3个。

具体而言,哪些省份县域雄踞百强县“头部阵营”?哪些省份无缘入榜?近年来,百强县区域分布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谁的进步最大?谁又在悄然离场?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千亿县快速增长,苏浙占“半壁江山”

报告研究对象涵盖全国1870个县级行政区划,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实力、发展潜力、富裕程度、绿色水平等4个维度共 24项指标。

其中,经济实力无疑是考察县域经济实力的硬核指标。

在全国数以千计的县级行政区划中,为数不多的“千亿县”撑起县域经济金字塔“塔尖”。

报告显示,我国“千亿县”数量进入快速增长期,2017-2020年分别新增3个、8个、4个、5个,现已达到38个。

这38个“千亿县”GDP达5.7万亿元,以不到全国0.5%的陆地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5.7%的GDP总量。有关2020年38个“千亿县”及5个新晋成员。

今天,我们进一步观察全国百强县经济规模及发展水平。

总地来看,全国百强县经济体量已可与国内经济大省比肩。2020年,百强县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高于浙江省和山东省,略低于广东省和江苏省。

百强县进出口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低于广东省和江苏省,高于浙江省和山东省。

值得注意的是,百强县2020年人均GDP为11.2万元,已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分别高出25.9%、13.9%、60.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城镇居民比重远高于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和山东省,实力演绎“富民与强县并举”。

GDP、外贸和消费等领域势头强劲同时,百强县发展短板也不容忽视。例如,2020年百强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仅高于山东省,远低于广东省,略低于江苏省和浙江省。

不过,从百强县内部看,我国县域经济实力悬殊。

100个入围县域中,GDP小于1000亿元的县域多达62个,超过总数六成;32个县域GDP在1000~2000亿元;GDP超过2000亿元的仅有6个。

其中,名列前两位的昆山市和江阴市GDP均突破4000亿元大关,与其余县域拉开断层式差距。

在地域分布上,被称为“苏大强”的江苏和浙江两省GDP头部县域数量远远领先其他地区——“千亿县”分别占据16个、9个席位,合计超过全国38个“千亿县”半壁江山;且两省上榜百强县GDP在1000~2000亿元区间的数量也高居前列。

东部百强县超六成,中西部崛起

百强县排名综合考察经济实力、发展潜力、富裕程度、绿色水平等多维度指标,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各县域的高质量发展水平。

从2021年赛迪百强县榜单来看,由江苏、浙江、山东三省组成的“头部阵营”依然表现抢眼,分别占25席、 18席和13席。其中,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独占6席,并常年包揽前3位(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

黑龙江、吉林、山西、甘肃、青海、 宁夏、重庆、西藏、广西、 海南等10个省份,则无缘全国百强县。

根据2021年百强县位次分布,报告将百强县内部划分为四大方阵:第一方阵为1-10名的县域,第二方阵为11-30名,第三方阵为31-60名,第四方阵为61-100名。

在第一方阵中,东部地区县域占据9席之多,除江苏有6个外 ,浙江、福建、湖南、山东各有1席。其中,湖南长沙县是唯一进入百强县第一方阵的非东部县域。

在第二方阵,东部地区继续强势包揽20个席位中的18席。其中,江苏、浙江共占13个,福建、山东、湖南分别入围3个、2个、2个。

在第三、第四方阵,中西部地区开始“崭露头角”。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在第三方阵分别入围21个、5个、4个县域;第四方阵分别入围20个、11个、6个,东北地区入围3个、且全部来自辽宁。

打个总结:第一、第二方阵前30名县域全部被江苏、浙江、山东、福建、湖南五省包揽;湖南作为其中唯一的非东部省份,成为中西部县域经济领军力量。除湖南外,其他非东部县域则主要位列榜单后端。

结合历年榜单变化趋势,报告显示,近年来百强县区域分布格局变化较小,但分布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

从省份来看,2017-2021年,江苏、浙江及山东三省百强县数量始终保持前三位,均大于10席,远高于其他省份;福建及中西部的河南、湖北、湖南紧随其后,百强县数量保持在4~7席;其他省份不同年份虽有变化,但均维持在4席以内。

2017-2021年各省份百强县数量

图片来源:赛迪顾问

放大到区域范围,则呈现东部地区县域恒强、中西部地区县域逐步崛起、东北地区县域整体实力较弱特征。

2017-2021年,东部百强县数量由76个减少至65个,仍以绝对优势抢占鳌头,但呈现逐步下降趋势;中部由15个增加至22个,5年新晋7席,上涨势头较强;西部从8个增至10个,在波动中保持增长;东北则趋于平稳,维持在3个左右。

山东两县掉队,四川实现“零突破”

这100个全国县域经济“尖子生”中,谁在大踏步向前?谁又在默默掉队?

据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统计,从近三年百强县排名变化看,2021年较2019年位次进步的县域共45个,其中进步10位以上的县域有15个。

其中,河南济源市进步最大,由93位上升至58位,三年排名跃升35位;湖南醴陵市次之,从91名上升31位至60名;江苏高邮市从98名升至71名,前进27位。

值得一提的是,2020-2021年,除山东和四川外,其他省份百强县入围数量均未发生变化。

其中,山东新泰市、广饶县2020年分别居百强县第73名、76名,但在2021年同时掉出榜单。西部的四川则在2021年实现百强县“零突破”,一年新增西昌市、简阳市2个百强县,但整体排名靠后,分别居第96名、100名。

“2021年,四川省新进2席,表明四川省对县域经济发展更加重视,夯实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底部基础。”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分析指出。

事实上,近年来,全国多个省份均将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夯实“基本盘”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和潜能。

2021年1月,湖南印发 《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组织实施新一轮特色县域经济强县工程”。

2021年4月,湖北定下到2025年底,“‘全国百强县(市)‘数量中部领先、位次前移,五十强县(市)实现零突破”等目标。

近日,陕西也提出,经过5年左右努力,要争取建成一批工业强县、农业强县和旅游名县,全面开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各地“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县域”一词亦被频繁提及。

据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袁保鸿统计,东部的浙江、江苏、广东“十四五”规划纲要分别提及“县域”6次、7次、9次、15次;中西部的四川提到11次、湖北提到13次,河南、湖南两省则多达25次、32次。

可以预见的是,在这场全国上千县域参与的激烈竞争中,百强县榜单还将不断洗牌迭代,新一轮县域经济角逐才刚刚开始。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