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28 14:51:53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日本一个科技如此发达的国家,为什么我没发现日本有像huawei科技含量那么高的公司呢?

    我们来看看日本互联网企业在全球的身影,相比MG中国,日本互联网科技企业在全球确实没有影响力。根据2019年6月刊登的排名“MarketcapitalizationofthelargestinternetcompaniesworldwideasofJune2019(inbillionU.S.dollars)”中,日本企业只有RecruitHoldings上榜,总体上被美中碾压。

    其实日本也有不少互联网科技公司,比如软银旗下YahooJapan、Livedoor,社交类公司DeNA、Gree、Mixi、Line以及电商类公司乐天等,但是在世界上影响力都比较小。
 
    过去20年,ZM都掀起轰轰烈烈的互联网变革与科技创新,竞争激烈程度堪比罗马斗兽场,为何我们总感觉日本压根都没有变革与创新,更不能诞生像huawei这种高科技含量的公司呢?
 
    一、人口体量的短板,让日本倾向于顺应顾客的现有消费需求进行研发
 
    与MG、中国相比,日本的人口体量(总人口约1.27亿)难以支撑互联网科技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市场、资源、速度,这也直接成为日本公司在全球影响力的短板。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市场有个特点,许多公司倾向于顺应顾客现有的消费习惯和需求来进行开发,相比之下,譬如中国MG市场则更倾向于开发顾客的需求,这种短板一直都在制约日本的发展。
 
    举个例子,在日本很多地方都有自动贩卖机,他们会对自动贩卖机作各种各样的改良,以改善顾客体验,但这种改进很少会达到另外一个层次,即让顾客去学习、适应新贩卖机的使用。这或许也跟日本的文化有关,日本文化中,在正常人际关系中,给别人添麻烦常被视作一种羞耻。
 
    试想,这种思维习惯放到市场中来也一样,即认为不应给顾客添麻烦。顾客为了适应新的东西而感到困惑、不便、效率受到了影响等种种问题常被视为忌讳,即使他们知道新事物总是需要适应时间。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日本市场就不喜欢开发新东西,他们还是会做新的开发,但是在推出市场之前会充分考虑顾客的接受程度、当他们认为所有准备都已经将给顾客带来的麻烦降到最低程度的时候,才会考虑推出市场,造成变革与创新难以成型。
 
    二、日本语言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缺乏得天独厚的创业环境
 
    语言是一个重要原因,你试想下,如果科技产品操作界面是英语或中文,大家都可以玩儿。如果界面是日语。除了日本,其他国家的用户连操作都困难。
 
    而且满屏的英文或中文,因为多数用户都可以揣摩意思,所以没什么太大影响。但是满屏日文,很多人看一眼就离开了。所以英文中文的互联网,尤其是sns应用,在进入别国市场时,这种冷启动问题要好很多。在没有语言环境的基础下,日本自然也无法形成像中国中关村和MG硅谷等这样得天独厚的创业环境了。
 
    比如MG硅谷,周边都是世界顶级的大学,这个很重要,google,facebook很多公司背后都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MG拥有这样的环境,而日本计算机技术(除了大型机)就不是很强,因为没有能匹配那么多超级的技术人才。
 
    为什么技术人才这么重要?因为他们能够看到用新技术解决用户需求的可能性,他们也是最早接触最牛技术的一批人。在硅谷那种环境里,能够让人放松下来思考问题,能够在车库里面进行创业,日本显然都是没有的。
 
    最后再谈配套。创业这样的事情也讲马太效应。中关村和硅谷生态环境好了,一流的人才,风投等等都会汇集,这种土壤就是像日本等其他国家不能比拟的。可见,日本这种土壤本身是会限制了互联网公司首选肯定是英文或中文的。
 
    三、最后再看看,日本人传统价值观与经济发展的高潮与低谷
 
    我们要知道,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战后重建与复兴期
 
    六七十年代的高速经济增长期及随后而来的安定增长期
 
    八十年代末的泡沫经济增
 
    九十年代初泡沫崩溃
 
    “失去的十年”和“失去的二十年”:长期经济停滞通货紧缩
 
    如果要对当前日本经济形势进行评价的话,我个人的观点是:出现缓慢恢复的征兆但不安要素依旧很大。目前日本经济主要不安要素有:人口增长率不断降低、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高达近24%以及随之而来的巨额医疗和养老保险负担、政府债台高筑、通货紧缩和企业生产活动大量流向海外造成的税收减少等等。
 
    何况,尽管战后日本经济在发展中经受两次石油危机、广场协定、泡沫经济崩溃以及东日本大震灾等影响,科室日本人几十年来的就业观和价值观却从未发生很大变化。
 
    对于一般日本人来说,他们最“标准”的人生是儿时与四邻八里小伙伴们快乐地打棒球、从学校毕业、到企业谋职、结婚、生孩子、贷款买车买房、在企业里凑年数升职加薪同时还贷、退休回家养老吃养老金、最后住进祖祖辈辈的坟墓。
 
    对多数“一般日本人”来说,四平八稳过一辈子比起充满未知的创业路有魅力得多,加上近来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则加剧日本人的这一选择倾向。
 
    因此,由于日本大企业对资源和市场的垄断,以及对技术标准甚至国家政策垄断远都超你们想象,而追求稳定的年轻人逐年增加,在人才供给方向,大企业具有压倒性优势,这种趋势一方面造成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难以获得所需人才,另一方面年轻人就业偏重于大型企业,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和错位,这也是日本近年来很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更是难以诞生高科技企业。
 
    最后的话:日本科技创新往往集中在大公司,个人科技初创公司确实不多见
 
    要知道,其实日本的基础研究非常强,但是在出口(应用)方面非常弱,很多研究都得不到应用,商业化都由MG或其他国家实现,造成日本很多创新专利也都在沉睡,科技创新与市场发展无法形成良性循环,诞生高科技含量的公司成为空谈。
 
    可以预见,未来10年,互联网行业的驱动引擎很可能会换成AI、无人驾驶等领域,而这些无一例外都需要大量的数据,从这一点上看,仅有1.27亿人口的日本很可能会继续被中国碾压。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