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29 11:46:43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蚂蚁集团由科技公司变成金融公司,对它有什么影响?那腾讯呢?

    蚂蚁」更名了,还是那个「蚂蚁」吗?

    6月22日,官方证实,蚂蚁金服全称已从「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改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尽管往往是依托金融业务起家,蚂蚁、京东数科、小米数科等多家金融科技公司名字「去金融」似乎成了近年的趋势。
 
    「金融」隐身、「科技」登台,业务和估值将如何变化?
 
    蚂蚁更名:「金融」隐身,「科技」登台
 
    蚂蚁科技集团官方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证实,蚂蚁全称已从「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改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一步将办理工商登记变更。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早在今年6月8日,蚂蚁对外简称已经是「蚂蚁科技集团」。彼时,蚂蚁官宣将自研数据库产品OceanBase独立进行公司化运作,成立由蚂蚁100%控股的数据库公司北京奥星贝斯科技,并由蚂蚁集团CEO胡晓明亲自担任董事长。
 
    6月19日,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阿里巴巴合伙人、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出席并作发言,彼时其官方职衔中的原「蚂蚁金服」也已变为「蚂蚁集团」。
 
    对于更名,蚂蚁集团方面相关人士22日向记者回应:「新名称意味着我们将全面服务社会和经济数字化升级的需求,但蚂蚁还是那个蚂蚁,坚持创新,用技术为全球消费者和小微企业创造价值是我们不变的初心。」
 
    在业内人士看来,过去两年多来,在战略层面,蚂蚁一直对外强调金融科技的开放合作,定位作为平台方合作金融机构,这个角色身份当前已经打开局面、越行越稳;2018年11月底,金融科技专家出身的阿里云原总裁胡晓明重回蚂蚁金服集团,陆续担任总裁、CEO职务,高层人事调整已有端倪,蚂蚁隐去「金融」标签,给数字化升级正名,是顺势而为。
 
    从公开线索看,蚂蚁改名,背后是业务之变:
 
    今年3月,支付宝官宣改版,将由金融支付平台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不再局限于支付信用理财等金融功能,而增加了外卖到家、果蔬商超以及医药等板块,并突出了高德打车、大麦演出、淘宝、盒马等阿里系小程序。蚂蚁集团CEO胡晓明称,「支付宝计划未来三年内,携手5万家服务商,帮助4千万商家完成数字化转型。」
 
    今年5月,蚂蚁重新整合支付宝搜索业务,首次独立为事业部,金融业务板块突出其综合金融服务窗口功能;6月,蚂蚁自研数据库产品OceanBase升格,独立进行公司化运作,拟向金融、交通、铁路、航天等领域做技术输出。
 
    金融业务仍是主要收入来源
 
    尽管依托金融业务起家,但名字「去金融」似乎成了近年的大趋势。不仅仅是蚂蚁,近年来,包括京东、小米等多家互联网巨头均在「去金融化」。
 
    2019年9月,北京小米支付技术有限公司也更名为小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在名字上弱化金融属性。
 
    2018年9月,京东金融更名为「京东数科」,坚持数字科技战略,加大在数据和技术上的投入,并称任何与数据和技术无关的业务都不做。「京东金融四个字已经不能涵盖我们所有的业务了,所以才更名。」京东数科方面人士在受访时称,截至目前其已完成了在AI技术、AI机器人、数字营销、智能城市、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布局,累计覆盖4亿个人用户、800万线上线下小微企业、700多家各类金融机构、17,000家创业创新公司、30余座城市的政府及其他公共服务机构。
 
    不过,从业务开展及营收构成来看,金融业务仍然是金融科技大公司的重要业务板块及营利来源。
 
    2019年,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增幅最高,全年39%至1014亿元(人民币,下同),与游戏业务收入(1147亿元)基本持平。今年一季度,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成为腾讯集团第二大营收来源,该项业务单季收入同比增长22%至264.75亿元。
 
    蚂蚁集团自2014年10月成立至今,已开拓有有支付(支付宝)、财富管理(蚂蚁财富、余额宝)、融资服务(花呗、借呗)、保险(保险服务)、信用服务(芝麻信用)、技术输出六大业务体系,在金融云、数据库业务OceanBase以及多个风控金融科技产品输出之外,金融业务已经覆盖了支付、银行、消费信贷、财富管理、基金及经纪业务、保险及保险经纪业务等多个方面。
 
    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蚂蚁集团税前利润合计116.06亿元。就单季度来看,2019年三季度税前利润为58.88亿元,相比之下2017年二季度、三季度,蚂蚁单季税前利润均超过50亿元,但在2018年一季度、三季度均出现亏损。除了财报中解释的,业绩下滑原因为支付宝全力拓展新用户、补贴成本上升之外,也是由于在2018年年初网络小贷融资杠杆被限,监管规定明确网络小贷表内融入资金余额基本要求不超过公司资本净额的1.5倍~2倍。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蚂蚁集团金融服务的业务本质不会变,只是之后技术驱动金融的意味更加明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称。
 
    「科技」正名的估值之变
 
    不论是蚂蚁,还是京东数科,都数次有市场声音传出独立上市。
 
    毕马威(KPMG)和金融科技投资公司H2Ventures联合发布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100强榜单(Fintech100)显示,蚂蚁金服、Grab、和京东数字科技名列金融科技50强前三位。在业界人士看来,此次名称变更,及释放的业务调整变化,也影响着其估值标准。
 
    数周之前,京东在港上市,就有消息表示,京东数科、物流有意向独立上市。有意思的是,在上述启信宝显示的工商变更信息里中,刘强东新增成为董事长。而就在今年2月26日,刘强东一度不再出现京东数科董事长职务,这期间京东(零售)在港上市。
 
    而在6月22日,天眼查数据显示,刘强东重任京东数科关联公司董事长,京东CHO余睿卸。此外,章泽天、章肖明等多人卸任京东数科董事,新增董事包括张雱、许冉等。
 
    成立至今,蚂蚁金服共经历了至少9轮融资。2018年6月,蚂蚁曾对外宣布新一轮融资总额140亿美元(约900亿人民币),彼时被市场解读为Pre-IPO轮的该次融资,参与者有全球多家知名机构、及政府产业基金,蚂蚁的市场估值达到1500亿美元。而去年9月,自2014年开始的知识产权出让而收取37.5%税前利润的「分润安排」终止,与此同时,阿里巴巴以人民币875亿元获得蚂蚁33%股权,以此估算,蚂蚁的市场估值已经突破2000亿美元。
 
    对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估值核心逻辑,中信证券研究部首席银行分析师肖斐斐认为是用户和变现能力,在此前的分析中,指出了明确的纬度指标:互联网融资公司(比如蚂蚁花呗)估值核心逻辑,贷款规模的增长路径、贷款费率--融资成本利差、资产质量情况;互联网资产管理公司(比如余额宝)估值核心逻辑是,AuM增速、费率结构的稳定性、单位AuM的经营效率;互联网支付机构(比如支付宝支付业务、财付通等)估值核心逻辑是,支付交易规模、费率水平及经营成本、变现和衍生价值;而对于科技输出类企业,在估值上适用于「P/S=毛利率」,能否有溢价取决于可替代性的产品体系,收益分成享受溢价的收益模式。
 
    而对于支付、融资、资管业务及科技输出业务交叉的平台型公司,肖斐斐判断,要看基于商业逻辑的分部定价和变现逻辑的溢价:基于商业逻辑的分部定价上,支付业务为市值/有效交易规模,参考区间在0.05X-0.2X;融资业务为市值/发放贷款规模,参考区间0.2X-0.4X;资管业务为市值/AuM,参考渠道型机构区间在0.02X-0.18X。基于变现逻辑的溢价,具体有,客户溢价:客户--场景--产品--盈利,技术溢价:技术--产品--盈利,协同溢价:客户--交叉产品--盈利。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