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24 23:23:42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为什么银行和支付宝给你的感觉不同?

    银行可能有部分员工看支付宝不爽,但是银行本身并谈不上什么恨不恨的。在蚂蚁金服不捞过界的前提下,双方是共生关系。
 
    下面解释下。
 
    1、为什么银行和支付宝给你的感觉不同?你是在用银行柜台和支付宝的服务器比。首先,支付宝没有实体柜台,身份验证很大部分功能是依托在银行的身份识别的基础上的。第二,由于没有柜台,直接筛选掉了大部分的年纪大的习惯于与人沟通的客户,换句话来说就是客户群体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很多方便快捷但是可靠性违反直觉的产品或者使用不符合以往行为习惯的功能也只有年轻人会比较快的接受,这其实是一种客户选择或者说客户歧视,银行大部分情况下无法选择客户特别是你所鄙视的国有大行,随便走走四大行的网点就会发现里面坐着的客户人群年龄普遍偏大。第三,并发数与处理速度不同,这个比较好理解,柜台是人工在处理,再快也无法和电脑比,更何况客户群体不同,很可能你觉得你的业务几分钟就能办完但是前面有人忙忙碌碌占据窗口一小时也不走,加窗口也很难实现,因为银行人数是受监管控制的,而且岗位之间为防范风险有不兼容性,不是说从后面随便拉个人过来就能坐在前台办业务。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相比,柜台等实体是有没有的差距,网络渠道是流量大小的差距。没有银行提供柜台ATM等重资产,支付宝运行不起来的。顺便说下,我觉得建行新版本的手机银行还是很好用的。
 
    2、柜员为什么要对你这么说?13~14年余额宝出台前后舆论的反弹银行从业人员印象估计都很深刻,那个阶段银行绝对是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这些宣传来源自“公关能力强大无比且目前投资了多家媒体的某家公司”,毕竟在当时所有的官方说法都是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经常进行高层沟通交流,双方合作非常愉快,能有那么多想要让银行拱手认罪的文章大概全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对银行积怨已久造成的吧^_^
 
    而且在当时,阿里的宣传也并不是完美无缺。举个例子,马云说过支付宝比传统银行安全十倍以上,当时饱受追捧。且不讨论“十倍”如何界定的问题,为什么央行反而把这么安全的支付宝的账户认定为弱实名账户并限制了功能与额度呢?上一点说了支付宝的身份验证是建立在银行的身份识别上的,虽然风控做得相当不错也拥有庞大的风控团队,但基础都是在别人肩膀上做的,又如何谈得上安全十倍。
 
    当时支付宝在舆论中是金融服务救世主的形象,银行控制了下快捷支付额度被舆论贬低的一无是处好像是阻碍社会发展的罪魁祸首,那么如果你是银行员工,你怎么想?你怎么面对你家人朋友的调侃?说的太专业别人不爱听也听不懂,说的简单了又怎么能说服的了已经被舆论先入为主了的人?鄙视就是一个最简单也最容易采取的回应方式,即使这个方式未必正确。另外,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作为普通员工有企业荣誉感也很正常。柜员不一定对支付宝有多深刻的了解,但是这并不代表他没有自己的情绪和判断。双方首先都是拥有独立思想的人,然后才是客户和服务者的关系。顺便说一句,脑残粉是所有银行员工都讨厌的,不是因为粉谁,是因为脑残。正常人应该是哪个交易渠道有利益或者用的方便用哪个,比如我自己现在就在很愉快的用微信支付或者向朋友发红包,但是脑残粉无脑认为支付宝好银行就是欺负我们穷人巴拉巴拉,那自然会遭到鄙视。
 
    3、为什么说银行柜员说存的少的人爱存不存?考核的压力私下说说而已不用当真。首先,这话估计没当面说的,最多是私下吐槽,当面说基本是要扣奖金通报批评的,银行是金融服务业而柜员只是服务业,哪有服务业主动去怼客户的。第二,这么说有没有道理?也没有,也有。从银行角度看,我国大部分是国有银行,承担社会责任是应尽的义务,“为人民服务”是落在实处的。然而银行本身又已经商业化,柜面服务成本单笔成本很高,为低资产的客户在柜面提供大量无收益服务是赔钱生意。学习支付宝也没那么容易,支付宝只做互联网轻资产生意,客户大部分是年轻人,扩大服务边际成本很低,聚沙成塔的效果很好;但是银行是网点直接面对客户,不能筛选上门来的客户,只能转换其中一部分到电子渠道,国内人口总额巨大,哪怕转换了百分之八十的客户业务到电子渠道,剩下上门来的客户依然能把网点塞的满满当当。而从柜员角度来说,每一个坐在自己面前的客户都必须为其提供服务,但银行考核柜员就是考核存款或者其他产品的销售,压力大的时候想要吐槽也很正常。目前各家银行都在做柜面业务转型,向自助设备方向发展,柜员做重复性低收益操作时间减少,为客户分析需求介绍产品时间增加,且银行更加重视行外获客,这方面会逐渐好些但任务可能也会逐渐加大T_T
 
    4、银行到底怎么看待支付宝?不过界就是共生关系,还可以打破一些习惯成自然的壁垒。前面说了支付宝离不开银行,但是银行对支付宝也挺喜欢。除了有存款有中间业务收入之外,承担了许多小额支付的压力也很不错,同时有些产品也能学习毕竟思路开阔不拘泥于监管限制。现在支付宝的母公司蚂蚁金服越做越大,作为大流量入口和金融企业银行也能与其有很多其他的合作,比如建行和蚂蚁金服的合作。但是,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一件事情上的,就是不要过界。那么是什么界?央行的管理思路是第三方就是小额支付,想做大额资金支付想全功能甚至想创造货币,去做银行,受到银行级别应有的监管。这些对银行的监管很必要,都是血和泪以及钱换来的。而之前支付宝就是过界了,没有银行牌照不受到同等监管却干着银行的事情。这好比一方捆着手脚而另外一方手脚灵活偶尔还踹对方两脚,如何能愉快的做朋友。
 
    5、那么为什么很多人的印象都是银行仇恨支付宝余额宝等等?舆论宣传所达到的效果。在公关策略上有个说法是往上打,这样能给“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一种对战双方规模对等的感觉。比如说京东规模和淘宝系电商差很多,但是一直咬着天猫不松口,而“苏宁国美战京东”的商业战某种目的就是京东的地位拉下去。而13年的时候支付宝+余额宝汇集的资金也就能和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比较比较。但支付宝在那段时间宣传上紧紧咬着不善于应对社会舆论的四大行特别是在银行业中号称“宇宙第一大银行”的工行,双方虽然体量差距巨大,但是支付宝成功的在舆论上将地位拉平了。这么做除了拔高支付宝的身价之外,还有吸引客户的效果。前面说了支付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普惠金融的概念,它在需要银行、网络等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客户群体的主体其实是年轻人这个群体。而这个群体正是快速上升期,不喜欢按照社会以往规则运行的体系,想要话语权但是又不是社会既得利益者,那么在当时塑造自己打破传统对抗原有体制的形象自然有利于客户快速增长。毕竟,在中国所有自以为有个性的群体都因为庞大的人口规模而变得人口众多。顺便说一句,2013年余额宝发售前后舆论碾压已经到了风清扬无招胜有招的程度。银行甚至央行不管做了些什么,广大群众只有一个反应:你们打压余额宝!不能不说手法高妙。但在菜鸟与顺丰的事件上却很难故技重施,无他,阿里系现在规模太大,已经成为“能够打压他人的传统规则”了。
 
    6、那么银行就甘心受到利用?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目前中国的银行体系主要是国有,董事长也好行长也好,其实就是国家派遣的职业经理人的角色,更多的是考虑业务发展与社会责任等等,核心利益不同自然不会也不能和马云一样自己操刀上阵塑造自身形象用于宣传。
 
    另外,允许金融创新其实是当时监管层的思路,鼓励直接融资,降低间接融资比例,让银行不再是融资方式唯一主体,提高金融体系服务能力,为消费型社会做好准备。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必然要被改造抑或主动转型,执行监管层思路的国有银行自然不能也不会正面对抗。从这个角度讲,支付宝以及母公司蚂蚁金服并不是单枪匹马冲向风车的堂吉诃德,也不是为了保持沙丁鱼活性而放进池子里的鲶鱼,而是监管层专门放任其生长的野生水稻,为的是改善整个金融市场运行效率这个稻种。
 
    也正因为如此,建行的某任行长也在面对与监管层领导的会议上发出了“银行也是弱势群体”的感叹,曾经的亲妈压着自己还给野孩子撑腰,能不想说妈妈再爱我一次么?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