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27 17:31:58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净利滑坡息差收窄 国有行高管怎么说


  六大行“中考”成绩单悉数出炉,在疫情冲击下,国有大行归母净利润纷纷滑坡,合计同比少赚700亿元。与此同时,六大行的净息差均有不同程度收窄,且各行不良率也均出现了上涨。对于净利滑坡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净息差收窄及不良增长是否可控等问题,8月31日,中农工建四大行召开中报业绩发布会,管理层一一作出回应。

  净息差仍存下行压力

  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六大国有行上半年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663.3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714.14亿元。六大国有银行中,除邮储银行(4.630, 0.01, 0.22%)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9.96%之外,其余五行归母净利润均呈现两位数的负增长,其中,交通银行(4.720, -0.01, -0.21%)净利润同比下滑最多,降幅为14.61%。

  对于利润负增长,各行高管纷纷表示是疫情影响、主动让利、增提拨备等多因素叠加的结果。谈及拉低该行盈利增长的因素,农业银行(3.210, 0.00, 0.00%)行长张青松在业绩发布会上回应称,一是银行净息差处于下行通道,二是银行加大了拨备计提。

  六大行净息差均有不同程度收窄,其中,工行降幅最大,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建设银行(6.200, 0.00, 0.00%)和邮储银行均下滑0.13个百分点,其余三家银行下滑区间在0.01-0.05个百分点之间。

  “尽管净息差有一个逐渐下行的趋势,并且可能这个压力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我们认为,总体上下行程度非常可控,银行能够通过精细化管理、数字化经营等方面的努力,将净息差保持在行业比较合理的一个水平上,并且仍然是一个有竞争力的水平。”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在业绩发布会上如是说。

  谈及未来的盈利增速如何表现,张青松称,下半年或者短期来看,在不断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疫情防控常态化等因素影响下,农行的盈利增速不可避免地面临进一步下行的压力。一是净息差仍然存在下行压力,二是手续费收入增长面临较大的压力,三是随着不良贷款延迟暴露,农行有需要还会继续增提拨备,也会对当期的盈利增长产生压力。

  普惠贷款量增价降

  “大行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相对来说让利的幅度相比中小银行会更大一些,更多地体现在利息收入的减少和减费让利方面。”华西证券(12.830, 0.03, 0.23%)银行首席分析师刘志平说。工商银行(4.960, 0.00, 0.00%)行长谷澍也指出,该行上半年利润出现同比下降,是支持疫情防控、加大向实体经济让利、加快风险化解的结果。

  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银行业已向实体经济让利8700多亿元。例如,2020年6月末,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684.08亿元,增长35.7%,当年累放贷款平均利率为4.15%,比上年下降37个基点;建行上半年普惠贷款新增2958亿元,新发普惠贷款的平均利率为4.41%,同比下降63个基点……

  虽然让利实体经济短时影响了银行收入,不过业内认为,让利也将反哺银行自身。在谷澍看来,金融和实体经济是共生共荣共担风雨的关系,为实体经济服务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帮助企业平稳渡过当前的经营困难,不仅是在帮企业,同时也有利于银行自身保全资产,平滑风险曲线。

  在减费让利的同时,如何保持自身经营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话题。谷澍回应称,对此工行一是不断地巩固客户和科技优势,二是上半年未雨绸缪,比较明显地增加拨备力度,以应对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

  不良贷款集体“双升”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中小微企业经营惨淡,风险加速暴露,由此产生的不良资产也开始大规模增加,银行资产质量承压较为明显。今年上半年,国有六大行不良贷款率全部上升,不良贷款余额也集体增加。中国银行(3.250, -0.03, -0.91%)、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42%、1.43%、1.5%,1.49%,较去年末分别上升0.05个、0.03个、0.07个、0.07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最高为1.68%,较去年末上升0.21个百分点;交通银行在半年报中解释称,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部分客户风险加速暴露,该行信贷资产质量承压较为明显;而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最低为0.89%,较去年末上升0.03个百分点。

  建设银行首席风险官靳彦民在该行的业绩发布会上预判,“未来不良贷款率仍将继续释放,不过幅度不会如上半年激烈,料将维持至明年上半年,预计不良贷款率及余额将会保持平稳或小幅上升,对盈利表现将有影响”。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看来,不良贷款率上升,并非因为六大行的风控能力下滑,主要是因为上半年疫情影响和宏观信贷政策的双重作用,即疫情导致实体经济财务和现金流状况恶化,导致了前期贷款的客户还款能力下滑等因素的影响。未来银行让利实体经济仍然是政策和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对国有大行来说,应及时用好规模经济、各类资源禀赋优势以及央行的流动性操作对手行身份,利用平台和金融科技,在企业客户违约风险之外,先把交易和操作风险降下来。

  数字化转型竞赛

  今年上半年,为支持疫情防控,银行开始将目光从线下转至线上,不断强化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渠道金融服务,减少客户不必要的出行,“非接触银行”服务理念迎来爆发式增长。

  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在该行业绩发布会上直言,上半年建设银行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数字化经营模式。零售业务的价值贡献提升,零售业务的利润占比突破50%,最大零售信贷银行地位更加巩固。中国银行主要加快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据中国银行行长王江介绍,该行手机银行实现从交易平台向综合服务平台转型,涵盖200多项数字化金融服务。签约客户1.94亿户,较去年末增长7%。

  对商业银行来说,数字化转型势不可挡,依托庞大的获客渠道和顶流的国有大行俨然走在前列,但需要看到,我国数字化转型道路依然处于探索阶段,“领头雁”们怎样做出最优效果仍有待观察。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是获客层面,流量渠道已成为各大行发展线上的兵家必争之地。与外部流量巨头合作固然是一种思路,但面临日益上升的获客成本,国有大行应当居安思危,注重培养扶植自有渠道,例如借助线下网点优势,引导客户熟悉和逐步使用线上App、网银等,此外,建立数字生活平台也是目前积聚流量的一个重要方向。

  “其次,运营层面,获客之后是黏客,国有大行需要拥有用户服务意识,可以尝试做社区、做内容,加紧拥抱市场,不能因循守旧‘吃老本’。”苏筱芮进一步指出,“最后在产品与技术层面,应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抓住客户在金融服务领域的痛点,通过流程优化、加强研发等提升客户体验。运营是做品牌,而产品与技术是做口碑,只有具备良好的体验、过硬的技术实力,才能够为客户留存打下坚实根基。”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马嫡 宋亦桐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