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12 10:20:27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现在粮食进口是不争的事实,但在鱼米之乡的南方,为什么土地会出现了大量抛荒现象?

  07-26 09:30

  我的家乡是江西九江农村的,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也算是“鱼米之乡”的范围内。我们那的耕地,主要种植水稻、瓜果蔬菜、中药材等,不过今年的收成情况不太乐观,从6月底至7月上旬,村里已经出现了3次较大洪水,大量农田被淹,不少农作物面临着绝收。遇到这样的天气,农民有说不出的无奈,去年是长时间的高温干旱,不少农作物同样收成偏低,70-80岁的老人也感慨,如今种地越来越难了,种地的积极性大不如从前。

  另一方面,粮食的进口量却稳步增长,2020年1-6月份,我国粮食作物的进口总量达到6090万吨,进口金额达到1542亿元,同比增长幅度分别达到20.6%和18.1%,其中小麦和玉米的进口量,同比增长90.3%和17.6%。进口粮源与国内的粮价相比,存在较为明显的价格差,比如说进口玉米均价不到0.8元/斤,而国内的玉米价格接近1.2元/斤。粮食作物不断进口,而南方地区却出现土地“抛荒”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微尘微视界认为跟以下几点因素有直接关系。

  一、种地投入与产出难成正比

  南方很多地方是“山多地少”,可耕作耕地低于平原地带,各家分到的地块不会很多,就像我们村里,人均稻田不足2亩,旱地人均持有量也同样不足2亩。这样的结构就决定了种粮成本不会低,因为规模化、机械化操作的难度较大,虽然目前种植水稻可以实现机械化播种和收割,但相关的投入成本却不低。比如说人工成本,低于100元/天很难找到人,农药、化肥的价格也同样上涨了不少,一袋化肥需要130-150元。而产量方面,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有时雨水过多,出现洪涝灾害,产量和品质必然下滑,遇到持续高温干旱时,存活率容易明显下降,同时病虫害发病率增加,同样难实现高产。

  二、农村年轻劳动力相对匮乏

  南方地区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较好,进城务工机会较多,这也吸引着不少农村人进城发展,在城里3000-5000元/月的工作还是比较多,而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一亩地的毛收入能够达到1500元就很难得。农村大量年轻人进城务工,留在农村种地的大多是50岁以上的,有的老人七八十岁还一样下地干活。老一辈农民坚持种地,一方面是为了生计,需要种一些口粮,另一方面是对土地有特殊情结,不舍得让土地荒废了。但也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自己的能力有限,无法一边帮忙带娃,一边又将所有的耕地种上农作物。在年轻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性耕作,靠近家里、土壤肥力较好的地块继续保留着,一些偏远的地块就会逐步放弃。

  三、山区野猪活动范围扩大

  在山区农村种地,近年来不得不考虑野猪的问题,就像我们那里,自从野猪列入保护动物后,不得设陷阱逮野猪,只能想办法驱赶,再加上野猪的繁殖能力很强,野猪带来的烦恼也不少。早些年各家各户基本上在山脚下都有土地,部分人家抛荒后,其他的地块也不好种了,因为野猪活动范围明显扩大,即使种玉米、红薯等农作物,种植户还没采收,野猪就已经多次光顾了,运气好些还能收获点,运气不好的全白忙了。这种是属于被动抛荒,因为不抛荒的话,自己耕作起来很累,很难跟野猪做长期的“斗争”,而且很多野猪夜间出来活动,农户不可能天天在那里守着,选择抛荒也是一种相对较好的出路。

  四、农民进城发展的人口增多

  对于大部分地方来说,城镇化建设是主要发展方向,资金、人口等流入城市较多,如果农民坚持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那么很难跟上节奏。特别是家里有小孩要上学的,生源明显减少,不少农村幼儿园、小学合并,需要到镇上就读,条件好些的会选择进城买房。这部分群体一旦选择在城里发展,老家的耕地就很难顾上,要么给家里的老人耕作,要么将土地流转出去,获得一定的收益,还有的给邻居或者亲戚耕作,一年给100-200元/亩或者直接不用给任何费用,只要求不将地荒废了。这些客观因素,也是当前南方农村面临的现实问题,留在村里的人少了,耕地抛荒也是很正常的事。

  总之,部分地区耕地出现抛荒现象,这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进口粮食,时刻要控制好进口量,不能让进口粮源扩大市场份额,一旦产生了依赖,那么我们自己就失去了主动权。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比较直接的方式是适度提高粮价,同时加大补贴力度,让真正种地的农民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相关深加工领域的企业,可以引导提升产品附加值,给予相应的扶持,并且鼓励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如果我国粮食出口局面能够打开,相信农村的耕地抛荒现象会明显减少,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