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7-06 10:49:11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临储的玉米拍卖后又来一次性储备粮后期玉米价要跌?专家又是咋说呢?

  今年的玉米市场可以说行情一片向好,玉米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均处于近几年的高点。6月29日,全国主粮品种监测的收购价数据显示,玉米的平均收购价达到2021元/吨,价格高的地方达到2450元/吨。而在2019年12月30日时,全国玉米收购均价为1766元/吨,价格高的地方也只有2200元/吨。也就是说半年左右的时间,玉米价格平均涨幅为255元/吨,玉米期货市场半年时间,上涨幅度为200元/吨以上。

  5月底临储玉米开拍后,成交率持续保持100%,可以说是近些年从未出现过的现象,而且平均溢价也超过100元/吨。为了给玉米市场适当“降温”,调整临储玉米交易规则是一种举措,另一方面也加快了一次性储备玉米投放,仅在6月23日,就投放了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福建等5个地区的储备粮源。那么临储玉米不断拍卖,再加上一次性储备玉米竞价销售,玉米价格是否会进入下跌?微尘微视界对此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短期临储玉米持续高成交的现状难以改变,玉米价格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临储玉米经历了5轮投放后,似乎依然没有出现“降温”的迹象,6月24日的第5次竞价销售,是修改交易规则后的第一次拍卖,然而同样是100%成交,而且成交最高价达到2070元/吨,平均溢价接近200元/吨。7月2日,临储玉米进行了年内第6次拍卖,吉林、辽宁、内蒙古地区分别投放101.13万吨、24.82万吨和58.2万吨,成交率再一次达到100%,其中内蒙古地区成交最高价达到2070元/吨,溢价现象仍然较为明显。临储玉米持续走强,拍卖成交价也稳步上涨,这对现货玉米价格有很大的利好,特别是溢价率较高的,出库价格已经接近当前的市场价。这种氛围会使得用粮企业有一定的“抢粮”现象,玉米价格不排除进一步出现上涨。

  二、地方玉米拍卖加上一次性储备粮源投放,有利于增加玉米供应量

  一直以来,中储粮在各地进行了地方性的玉米竞价销售,只不过每个月的投放频率和数量有所不同。今年从5月25日开始,又增加了一次性储备玉米拍卖,首次计划投放量为6.39万吨,实际成交了4.23万吨,成交率为66%。进入临储玉米拍卖阶段,一次性储备玉米的拍卖也明显加快,特别是临储玉米持续火爆时,更是有意增加一次性储备粮源的投放。仅6月19日,中储粮在黑龙江、内蒙古、湖南等7个地区进行了一次性储备玉米拍卖,投放总量达到101.5万吨,其中大部分地区依旧保持100%成交,只有湖南地区投放的玉米粮源,成交率为65%。一次性储备玉米虽然有时投放总量不大,但投放频率较高,而且较为分散,有利于提高当地的玉米供应量。

  三、用粮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会使得玉米价格高位滞涨

  现阶段玉米价格持续上涨,真正受益的是前期囤粮的贸易商,此时只要变现就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当然,基层农户此时也只能空欢喜,因为现阶段自己手中早就没有余粮,哪怕玉米价格涨到1.5元/斤,自己也难从中受益。真正压力比较大的是玉米深加工企业,厂门口到货量明显下滑,贸易商不愿将手中的玉米出手,而玉米深加工企业又需要采购粮源,那么用粮企业就只能适当提高收购价。不过,现阶段,山东、河北等地玉米深加工企业给出的收购价突破2300元/吨,少数企业给出的收购价达到2380元/吨,然而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开机率却不断下滑,一方面是因为进入传统淡季,需要进行停产检修;另一方面是原粮价格上涨,企业亏损严重,这对玉米价格也有一定的利空。

  四、宏观调控是否加码,将成为玉米价格是否降温的关键

  无论是临储玉米拍卖,还是一次性储备玉米接二连三的投放,其目的不是要玉米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或者下跌,而是想让玉米价格在可控范围内波动。临储玉米单周投放量400万吨左右基本上不会再增加,因为库存量并不高,能够调节市场的就是一次性储备玉米和进口玉米。7月2日中储粮张家口粮库的1.44万吨玉米价格,依然100%成交,玉米市场“逢拍就成”的现象,一旦持续时间较长,那么宏观调控就可能进一步加码,比如说再次增加保证金额度,减少炒作因素,另外对玉米深加工企业进行定向拍卖,或者扩大玉米进口。如果调控力度增加,玉米市场短期就容易出现“降温”,玉米价格也会有一定的波动。

  总之,一次性储备玉米的竞价销售,短期很难带动玉米价格下跌,因为投放总量相对较小,而且现阶段处于青黄不接的时候,2019年产的玉米越来越少,而2020年的新季玉米,主产区还未大量供应市场。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客观因素,使得当前的玉米市场上涨的动力较足,一旦有利好消息,玉米价格就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当然,此时的玉米价格离“天花板”位置也不远了,因为玉米深加工企业持续亏损时,对行业发展并不是好事,会制约着玉米价格的上涨空间。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