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17 17:42:21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任泽平建言房地产税:不应全国同时推行 应因地制宜

  房地产是周期之母。1998年房改释放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化的洪荒之力,创造了人类大规模城市化、经济高速增长、民生大幅改善的辉煌成就,也埋下了高房价、土地财政等待解难题。房地产关系国计民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地方财政主要来源、金融危机的策源地、财富的象征、大类资产配置的核心。

  二十年沧海桑田,历史巨变,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在“房住不炒”的新定位下,如何通过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事关国运。我们提出了业内广为采用的标准分析框架:“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参考《房地产周期》,人民出版社)。本文旨在客观评价二十年来房地产改革的功过,房地产的历史贡献,直面我国房地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分析背后深层次的制度原因,为新一轮改革建言献策。

  一、历史评价二十年住房制度改革的功过

  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风暴冲击,房改启动商品房市场。国务院23号文要求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我国房地产二十年市场化发展大幕就此开启。

  (一)房地产行业在繁荣中走向成熟

  房改以来,受益于城镇化和经济增长,居民住房需求集中释放。1998-2018年,中国城镇化率从33.4%上升至59.6%,年均提升1.3个百分点,住房需求快速增加;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居民购买力大幅提升。

  中国房地产由此历经二十年长周期繁荣,行业各项指标大幅增长。20年来,房屋新开工面积从2亿平增至20.9亿平,累计上涨9.3倍,年复合增速12.4%。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从0.2万亿元增至12万亿元,累计上涨55.8倍,年复合增速22.4%。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分别从1.2亿平增至17.2亿平、0.3万亿元增至15万亿元,累计上涨13.1、58.7倍,年复合增速14.1%、22.7%。

  伴随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房地产企业从无到有、从国企先行到民企崛起,队伍逐渐壮大。2018年,全国房地产企业数量达9.8万个,比1998年的2.4万个增长3.1倍,其中5家房企位列世界500强。

  行业发展模式从粗放走向成熟,三个趋势逐步显现。一是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2018年前10强、20强、50强房企市占率分别为26.9%、37.4%、55.1%,分别较2010年提升17.4、24.7和39个百分点。二是产品不断升级完善,对园林绿化、建材品质、家装设计和智能科技等提出更高要求,多家龙头房企的精装修比例均超过50%。三是供应结构转变,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房地产供应主体由开发商转变为政府、企业、开发商等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商品房、租赁房、保障房、共有产权房等各渠道多元供给的模式。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