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27 15:39:54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因为什么契机来到头条成为创作者?

  说说我的“头条之旅”吧。

  我到头条的时间不长,三月中旬入驻的头条,现在也只有半年的时间,算得上是个“新人”,但其实对于内容创作,我也算得上是个“老人”了,在2006年的就开通了新浪博客,当时记录一些投资的感悟、看法和过程,还被称为时时新浪最有特色的50张面孔之一--最实在的财经博客。

  随时时代的发展,博客慢慢的淡出了,后来是玩微博,但是微博完全是大V的世界,只要是个明星大V,随便发一句“HI”都能有几万转发几万的点赞,而我等虾米微博就算写出深度的研究来,也是门可罗雀。

  不过这些都没影响我个人的学习与创作热情,在2010年到2012年间,将自己的经验和研究系统化,由中信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和浙江大学出版社一共出版了5部专著,在写作上也慢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入驻今日头条是一个偶然的契机,其实之前也有头条的人员联系过我到头条发文,但是我觉得没有精力,再加上经历了各种平台的磨炼,总感觉什么平台都一样,没有粉丝自己的心血也不会有人看的。但是今年碰上头条财经领域很负责任的美女老师--小妖老师,她和我说了头条的算法规则,并不需要粉丝,只要优质内容,就会得到认可。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在3月15开通了头条账号,当时发出的内容也是没人看,首战不利。但第二天有了29个粉丝,当时还专门发了条微头条,相信好的内容会得被发现和认可,争取年底粉丝数达到2000人。

  接下来就是认真的创作内容,分享知识,也没再去想其他的了。之后突然写的文章就开始得到了系统的推荐,在3月20日的时候,首篇文章阅读量过万,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开始写更专业的文章,包括对上市公司的财报研究,对金融宏观分析的普及,慢慢的阅读量开始上来了,粉丝数也增加了。

  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没有放弃悟空问答的创作,悟空问答的好作就是不需要自己去找分析的题材,自己找的也不一定是读者想看的。而读者提出的问题,正是他们所关心的,所以我开始在悟空上进行深入的解答,别人随便写几十个字,我会对问题作出深度的剖析,包括金融运作的原理,因果逻辑等作出分析。

  然后悟空问答就开始慢慢出了不少“爆款”,开始有一条问答阅读量超过了1600万次阅读,信心得到了鼓舞,让我坚信,头条的这种模式是非常好的,通过系统算法,精准的推荐内容,只要内容够优质,对别人有价值,就会受到欢迎,基本上每过两三天都会出一两条百万次阅读的回答。也开始有了阅读量高的图文,并且获得了图文原创标识。

  虽然阅读量给了惊喜,但我觉得内容的深度其实是不够的,所以开始沉下心来做好内容,对每一个问题,每一篇文章,都先进行深度思考,然后再将知识进行分享。这样既能让读者更好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传输正确的、专业的知识、

  付出还是有回报的,之后在问答青云中了20次以上的青云计划,一方面是计划给予的红包奖励,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创作内容的认可。文章一共拿了七次青云计划。

  其中有四次是在同一个月获得的,获得了头条的“青云计划获得者”认证。

  到现在半年的时间,头条粉丝数已经达到了22390人,远比进驻头条第二天定的年目标粉丝2000人要惊喜了,总阅读数达到了6329.1万次,写出了不少阅读量超10万的图文,答出了不少阅读量超100万的问答,感觉已经超过了当初的预期。

  以上就是本人进入头条创作者小半年的经历,这让我明白了,只要我们不断提升自己,有更多的知识储备,能为别人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其实就会得到认可,系统把我们创作的内容分享出去,用户觉得有价值,他会收藏会分享,这会让我们的内容继续获得更多推荐,那么只人沉下心来认真做内容,就会积累越来越多的粉丝,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自己辛苦创作的内容。与朋友们共勉,希望每个创作者都能做得更好,同时也希望想创作而还没有迈出第一步的朋友,可以大胆的尝试,不试怎么知道结果呢?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