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17 17:53:55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ofo还有多少秘密:押金难退引争议 计费规则扑朔迷离

  继押金难退惹争议之后,ofo又陷入了涨价疑云。12月16日,ofo方面对发酵两天的“双标退押金”风波仍未做出回应,同一天,一张“骑行ofo2.3公里收取3元车费”的截图在微信群不胫而走。这并非ofo近期所有的“秘密”,2018年下半年,ofo多次陷入资金断裂传闻,与股东的关系也扑朔迷离。经历过“至暗时刻”后,ofo能否实现CEO戴威“跪着也要活下去”的期望,依然未知。

  计费规则扑朔迷离

  12月16日,一张ofo费用明细的截图在微信群中引发争议。截图显示,用户骑行ofo2.3公里用时11分钟需交费3元,费用明细为起步价1.0元+时长费8.8元(11分钟)+折旧费1.1元(2.3公里),已达上限3元。

  一个月前,《天津交通广播》也曾披露过此类截图。截图显示,“ofo采用起步价+时长费+折旧费的计费标准。1小时内最高3元,未满3元则按照起步价+时长费+折旧费计算。起步价是1元,时长费是每分钟0.8元,折旧费是0.5元每公里。超过1小时不满4小时,则每小时收取3元,4小时以上一律收取5元。而且,ofo还设定了运营区域,如果超出运营区域,则需要收取5元调度费”。

  事实上,半年前就出现了针对“ofo调整计费规则”、“ofo变相涨价”的质疑。根据《投资界》报道,“6月9日,据部分地区ofo忠实用户反映,近期ofo的计费方式又发生了变化。涨价程度已经达到了按时计算——3分钟2元、4小时10元”。针对上述质疑,ofo有关负责人曾表示,正在测试新的计费方式和方法,费用可能会少于1元或者多于1元。

  直到近期,用户对于ofo的计费规则依然表示不解。12月11日,《海峡导报》报道,“ofo新计费模式变相涨价近翻番,有厦门市民骑行2分钟即收封顶2元”,并提到,“用户认为即便要涨价,也只能针对新用户,而不能面向已充值的老用户,不然有‘出尔反尔,不讲信用’之嫌”。

  北京商报记者也对计费规则进行了测试。在朝阳区骑行ofo1.4公里,用时10分钟,行程费用为1元。根据该订单对应的用车计费规则,“用户在输入车牌号获取密码后即开始计费,使用时间里包含了为用户预留的120秒报修时间,用车费为1.0元/小时,不满1小时的按1小时来计费”,与网传截图的计费规则不同。

  对于ofo是否按区域采用不同的计费规则、最新的计费规则于何时实行等问题,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ofo方面未予回应。

  押金难退引争议

  如果说计费规则是ofo的新“秘密”,那么退押金就是ofo的老问题,只不过最近,这个老问题又产生了新疑惑。

  12月15日,一则“网友假装外国用户,ofo押金秒退”的消息在微博发酵,让ofo押金难退的话题持续引发争议,不少网友和业内人士质疑,ofo在押金退还问题上是否存在双重标准?

  在微博上发酵的消息称,近日一个网友想退ofo押金,但听说打电话要打很久,就尝试了“外国人报案”策略,假装外国人写了一封投诉邮件。结果ofo火速退了押金,还回复了一封英文道歉信。不过ofo方面并未就此事给出公开回应。

  近段时间,ofo押金难退的争议一直存在。按照ofo的说法,提交申请后,将在0-15个工作日退还押金。但有不少网友反映,退还押金的时间实在太长,有的网友表示超过15个工作日也未顺利拿到押金。

  12月16日,网友有关ofo退押金的讨论更加热烈。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ofo组团退押金”为百度搜索热点第十名,且热度持续上涨。热门是一则有关ofo退押金的报道,据报道,用户可到ofo小黄车总部现场办理退款手续。据悉,一些市民个人或全家一起办理退款,现场办理退押金快速、顺利。

  不过,网友认为线下退押金不具有普适性。根据规定,ofo现场退款办理时间安排在工作日,部分用户因为路程远或时间冲突等问题选择了放弃。

  为了挽留用户,ofo也想尽了办法。12月初,有用户质疑“ofo退押金界面中的退款按钮成灰色,似乎无法点击”。对此,ofo公关部回应称,退押金按钮灰色是正常状态,是正常的挽留用户设置,不存在不能点击的情况。

  经北京商报记者测试,ofo退押金界面的按钮虽然是灰色,但的确可以点击进入申请退款流程,之后屏幕会出现提示“您目前拥有99元押金特权,退押金后如再次骑行将要缴纳199元押金”及多个被挽留提示。

  生存难题

  “ofo想要挽留用户,在情理之中。”比达咨询分析师李锦清直言,“因为只有保证用户规模,维持用户的黏性,ofo才有生存的希望。”

  对于ofo而言,“能否生存”并不是危言耸听。

  种种迹象显示,共享单车行业从2018年开始急转直下。4月,摩拜被出售给美团点评,ofo多次陷入资金断裂传闻。根据公开信息,至少有9家公司因合同纠纷将ofo告上法庭,涉及物流运输、房屋租赁、拖欠货款等多种事由,部分案件已达成和解,尚有多起仍在审理之中。此外,ofo还涉及多起劳动合同纠纷。东峡大通在深圳、杭州、唐山等地的分公司因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曾被工商部门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

  共享单车早期粗放型投放的后遗症也开始显现,社交平台上多见用户对“坏车多”、“找不到车”等吐糟。从商业逻辑上看,依靠车费的变现模式也被指无法独立存活。此外,ofo与滴滴、阿里等股东的关系也复杂多变。

  戴威对ofo的困境并不否认,他在11月28日发布的内部信中称,“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仍需坚守信念,哪怕是跪着也要活下去,只要活着我们就有希望”!在他看来,“充满挑战的2018年即将过去,属于我们的战斗还在继续”。

  “的确,理论上共享单车的竞争还没有结束,从某些数据维度看,ofo还在行业领先位置。”智察大数据分析师刘大伟表示,“但是从目前的资本环境和共享单车面临的行业问题来看,ofo想要熬过寒冬,需要接受很多考验,比如强化内部管理、尝试多元变现、重新让用户树立信心等,这是环环相扣的关系,要同步做好。”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