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24 08:25:10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人民币汇市这轮贬值心不慌,中国大妈的淡定让人行底气更足

和三年前相比,人民币本轮贬值可谓来势汹汹,但外汇市场几乎看不到8.11汇改后那种恐慌情绪。这一点从普通民众身上也可以得到验证。

中国没有直接披露个人结售汇规模的官方数据,通过一些间接指标,仍可大体呈现个人结售汇意愿变化。彭博对外汇局代客结售汇和涉外收付款相关数据分析显示,本轮人民币贬值行情,个人购汇意愿没有大幅蹿高,而是延续了2016年以来震荡下行的趋势。

人民币于6、7月份累计贬值超过6%,但“大妈”不慌--市场未出现民众恐慌性购汇,使中国央行得以避免面对更大的外流压力和舆论掣肘--这或许也是官方此次能够从容应对贬值的原因之一。

“2017年人民币升值后,大量个人购汇受了伤,今年不愿意再加仓了,”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李刘阳说,“个人囤积外汇除了规避贬值风险,并无太多意义”。他补充,2017年以来外汇局加强了个人结售汇管理,抑制了一部分非正常的购汇需求。

不过,大妈们情绪稳定也是建立在预期本币汇率不会进一步大幅贬值的基础之上。李刘阳说,如果人民币跌破7元,现有的市场双向预期将会出现明显变化,恐慌情绪可能会带动结售汇行为再度失衡,届时维稳的成本将会大幅增加。本周二,央行官员也再次重申,有信心和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旅行购汇

由于存在资本项目管制,当前境内个人购汇主要体现在境外旅行项目下。中国服务贸易差额中占比最大的部分是旅行项(2015年后旅行逆差在服务贸易逆差中平均比重近九成),该项目几乎囊括从出境旅游、海外购物刷卡到出国留学等所有个人用汇,因此彭博使用结售汇和收付款中的服务贸易部分,估算个人结汇/收汇率和购汇/付汇率。

彭博估算显示,个人购汇率曾在2016年初一度接近140%的高位,其后基本呈下降趋势,至近几个月基本在90%左右波动。个人购汇率超过100%意味着购汇规模超出实际用汇,部分购汇可能用于储蓄,对冲人民币贬值,这种现象在2016年和2017年初触及阶段性峰值后持续减少,今年贬值后该趋势也未逆转。

另一项央行数据也证实,国内家庭持有外币存款今年4、5月均出现下行,6月微幅回升后7月环比降1.57%,创去年8月以来最大降幅。由于个人不能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以服务贸易数据计算结购汇率时,几乎可以忽略人民币收付款的因素,因此该比率可以视为描述个人结售汇意愿趋势的替代性指标。

一线声音

这与银行零售端业务增长情况相符。三位银行外汇业务人士称,虽然零售端一直处于净购汇状态,但购汇业务近几个月的增长不如结汇。一国有银行外汇零售业务负责人说,该行7月份结汇增长较多而购汇上涨幅度不大,而另一位国有行东南沿海省份分行外汇业务负责人说,该分行个人结汇7月环比增加近两成,购汇则环比小幅下降。

第三位人士,某中资股份行外汇交易主管称,从该行情况来看,零售端表现非常稳定,7月份零售业务净购汇量没有增加;剔除暑期用汇高峰和季节性购汇需求增加的因素,零售端的结汇同比也是上升的,随着今年人民币贬值让结汇重新变得有吸引力,零售客户结汇开始增加。上述人士不愿具名,因未获授权公开置评。

结汇回暖

从彭博以服务贸易数据构造的个人结汇率指标来看,自2016年末触底之后,个人结汇意愿处于缓慢的波动上行之中,7月份小幅上升至65%;这一指标仍低于当期整体的代客业务结汇率72.5%,后者居于2015年7月以来最高。

“这意味着市场预期分化、老百姓没有恐慌,我们看到服务贸易结汇7月份同比增长了百分之二十多,而服务贸易购汇同比只增长了百分之十几,结汇还是增长得更快,”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前外汇局官员管涛在采访中说。

根据外汇局披露的数据,受6、7月份人民币汇率贬值影响,银行代客业务的整体购汇率连续两个月反弹至67.4%。7月份时,服务贸易项下录得净购汇1284亿元,甚至超过了货物贸易净结汇1282亿元的规模,是代客结售汇中最大规模的逆差项。

服务贸易项结汇规模相对较小,是因为相对于出境游而言,外国人入境旅游、中国居民结汇等其他服务贸易项下的结汇收入相对偏少。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