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01 08:51:31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后来的我们》刷票风波回应来了 却更加扑朔迷离

针对《后来的我们》在猫眼端出现的大量退票,回应终于来了,事情却更加扑朔迷离。

猫眼的第一份回应,给出了具体数据,38万张票,1300万票房,表示平台“疑似被恶意刷票并退票”,并且表态“猫眼平台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有这种干扰市场秩序的行为,也绝不姑息和纵容此类事件。

">

第二份回应,猫眼解释了4月28日中38万张退票的具体来源,其中54%的订单确定是“用户正常改签行为,这部分用户最终产生真实支付并消费,因改签业务在后台逻辑中分为‘先退票再购买’两个环节,故‘改签次数’加到‘退票次数’当中,造成影城端‘退票数量’增加”;剩余46%退票订单中,“有部分确定为恶意刷票,疑似黄牛行为”。

">

现在来算算这笔账。

38万张退票,54%订单为用户在4月28日晚间改签,那么就是涉及到702万票房的205200张电影票。如果这些票都是由一人购买,那么就是超过20万人在当天晚上进行了改签,当然这个数据并不实际,因为大多数时候消费者会二人一起观看电影,因此会一人购买两张票,并且在假期这个比例会升高,还有极少数会一人购买三张、四张电影票的用户。所以这20万张电影票里,涉及到的用户数应该在10万到20万的区间,考虑到一人购买两张票的情况应该在多数,所以我们暂且估计有8.5万人购买了2张票,3.5人购买了一张票,我们把购票用户设定在一个12万的约数。

也就是说,如果在28号晚间有12万用户改签了票,这些退票发生在不到4000间影院里,也就是意味着,30号晚上,平均每个影院有超过300人对电影票进行了改签——如果这个数字真实,那么这应该算是中国电影票务网站/APP能改签以来一个创历史记录的数字了吧?

尽管壹娱观察没有办法相信这样的数字,但是出于谨慎,壹娱观察还是找了一些全国各地的影院经理验证了一下。回应过程中的脏话不表,但是所有接受采访的影院经理都表示,没见过这么大规模的改签,“不可能”

再来看第二个数据,猫眼的回应很模糊,剩下46%涉及到598万票房174600张退票中,有部分疑似是黄牛所为。

我们先排除“部分”,算算如果都是黄牛所为,那么出现了多少黄牛侠。黄牛侠在我国是无所不能的,所以我们假设平均每个黄牛大概花2000块钱购买了50张票,那么超过17万张票则至少需要3500个黄牛。猫眼声明中的“部分”有多少,我们无法精准计算,但是如果有明确后台数据的猫眼自己都不清楚,壹娱观察只能猜测这是一个较大的占比了,我们预估参与此次行动的黄牛,有3000人——那么问题来了,全中国现在还够3000个电影票黄牛吗?

说到黄牛,对于影迷来说,上一次看到这个熟悉的面孔,应该还是在2010年初《阿凡达》上映时,3D电影票一票难求,各地能看到3D《阿凡达》影院外面都排起了长队,也出现了大量倒票的黄牛——相比起医院、火车票等一号/票难求且存在大量逐利空间的地方,影院很少出现这样供不应求的情况在,因此电影票黄牛只是其他黄牛们偶尔来兼职,壹娱观察相信没有人会专门持续做电影票的黄牛,除非他拥有特别多的正义感和爱心。

《阿凡达》购票时排起的长队

可以说,正是线上购票的出现以及普及,电影票黄牛才逐渐销声匿迹,没有人会在柜台前排长队购买电影票,也没人会担心自己买不到好的位置,仅存的黄牛都只能在热门电影上映时,挑着那些没提前买票吃完饭才临时想看个电影的情侣下手。

如果没有出现《后来的我们》大规模退票事件,壹娱观察都不知道在中国还存在如此多有组织有纪律的黄牛会选择在同一个晚上相近的时间段进行退票,这背后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使得举国黄牛如此的同心同力?

如果电影票的倒买倒卖还有这么大的逐利空间,我们为什么没有在档期最热完全一票难求的2018年春节档看到这么多黄牛?为什么没有在《速度与激情8》这样的爆款影片中看到如此多的黄牛?而在一个算不上有多热的五一档期与一部没有顶尖流量演员的电影中同时出现?

关于黄牛的解释,壹娱观察还未去找影院经理核实,影院经理自己就给壹娱观察发了截图骂了上来。因此对此解释,壹娱观察不多做评述。

一个有担当的企业,一定敢于直面自己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和解决方案,而不是出现问题后一大早首先想到的是到处去做公关,尔后给出两份不能让当事者相信的声明。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