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26 09:17:31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不敢说独有,但没看过别的地方这样烧烤的。

  澳洲、美国、台湾都是放在一个架子或者铁板上,一个人负责烤,其他人负责吃。香港的不是这样的,需要自己把碳、碳精、报纸、烤叉、食品、饮料、调味、锅等等背去,找一个公共炉(以前允许自己用石头建一个,现在大概不鼓励),然后才有然后。如果公共炉都在用,这时候,是结识女孩的时候了,派出最帅的去纯女群那里搭讪:“一起可以不?”这不是玩笑,确实如此,这是以前青涩少男少女学正常涉外社交....即泡妞、被泡....的一个必经阶段。如果有空炉,需要自己堆炭,用碳精、报纸辅助,把火点燃起来。这时候,是正常香港人唯一用到《大公报》、《文汇报》的时候。这两报纸等于《环时》、《人日》,没有人相信内容,都知道啥回事儿。可是由于常常很多免费来源,很多人家里累积,就是烧烤用的,是香港烧烤指定报纸,连“爱国”的人也是这样用的。然后,大家挑自己带来的食物,串在烤叉上,一人一叉自己拿着烤。需要烤很久。由于很黑,必须不断用手电照明查看熟没。快熟的时候,涂上蜂蜜,弄稍微焦,就可以吃了。通常不是烧焦就是不很熟的啦,但那不是关键。
 
  必须有的食物是:香肠、鸡翅、牛排、猪排、番薯、面包、棉花糖(是的,棉花糖!!!),和最后的腐竹鸡蛋糖水(所以需要背一个锅去,还得找水源)。其他花样尤其现代就多了,不必数了,什么都能带,上述的只是说明小时候的标准基本元素(那年代香港穷,选择不多)。
 
  现在简单多了。在一些传统烧烤地点,有给钱即可的一条龙服务,也有碳、碳精、报纸、烤叉、食品、饮料、调味单独卖,不必自己背去。还有一些地方,炉已经生火,食品摆放好,坐下即可。但,没有代烤的;代烤就失去意义了。
 
  这是小学、中学必定有的活动,分工合作,谁负责买碳,谁负责腌制鸡翅....谁带报纸、随买烤叉....谁起炉.....算是以前的一种训练团队精神的启蒙吧(当然那时候没有“团队精神”这种说法)。大人也喜欢,因为是廉价消费,可以渡过很多时间,而且男女有借口很晚在一起很久却不发生什么事,提供很多交际、认识人的机会,和培养小暧昧的充分时间(那年代保守)。
 
  很多时候,人的性格这时候才明显。男的呢,有些确实天生领袖,有些爱表现,有的是绵羊,有的是鲁瑟,有的娘娘腔,有的瞎捣乱,有乐天主义,有装备主义,有喜欢同性的。女的呢,也是很多花样啦,平权的,爱心型的、装可爱的....
 
  有兴趣不妨试试。好玩版是自己从买东西开始,简单入门版是去石澳海滩,穿过烧烤场地,走向沙滩,走到最右端的蓝鸥商店,人到钱到即可,什么都有,还有私家炉。前面说过,很多地方比这更简单的都有,不必自己点火,什么都不必干,但那就不很算传统港式烧烤了。记得规矩,最后必须把所有东西丢垃圾桶里,多余的碳江湖规矩是送陌生人,火必须找到水熄灭。这是江湖规矩(可能也是法律?!),不做的话,其他人会骂的。这种场合,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一炉是江湖人士在烧烤的,不惹人,但也别因为自己犯规惹到他们。
 
  忘记说了,关键不限于烧烤。烧烤会在海滩、郊野进行的嘛。这也是谈情、露营、游泳、徒步、踏青等等活动的配套。
相关文章推荐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