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23 15:26:38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范雨素的走红模式可以被复制吗?

    范雨素是不能复制的。她的才华是从人生磨难和皮村文学小组等元素中,像蘑菇一样长出来的。她的角色被中产阶级视为一股清流,被工农群体视为话语权突围,她的呼啸而出也被媒体视为丰富的矿藏兴奋挖掘。

    这些希冀集中在了范雨素身上,另一个相仿的张雨素、李雨素不会再有相似的待遇。因为范雨素已经被赋予充分的符号意义,只此一家,别无炮制。
 
    范雨素刚走红后,媒体蜂拥而至,她选择躲起来。我有一次看打工艺术团的孙恒微信发范雨素一次不公开的文学交流会,我托内部老师的关系进去旁听,见到自然状态下的范雨素。
 
    和之前流传网络的照片形象一样,范雨素身着墨绿衫,领口镶着蕾丝边。皮肤比想象中白皙,泛出冻龄的光泽,让人无法联想《我是范雨素》开头“装订极为拙劣”的比喻。
 
    反复强调“自卑”、“是萝卜不是人参”,却在2个小时内,提及数十部文学著作名称,吟诵几十首诗句。
 
    从“桃花酿酒,春水煎茶”,到李煜的“人生长恨水长东”,她的发言贯穿陶渊明的各种诗歌,如“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我在现场观察范雨素,学生提问环节,她礼貌含笑,亦会表情紧张,例如,有人问她出生村庄的拆迁问题时,有人拿余秀华成名后敢离婚、很风光的例子,动员她接受媒体拥抱时,她也会选择拒绝回答,有“心如止水”的笃定。
 
    如今,范雨素成了很多媒体活动邀请的对象,还得了一些女性奖项。她对媒体说,她辞掉育儿嫂的工作,和理想国签约出书,在皮村8平米大的出租屋中全职写作”,而且打算写完书稿之后,继续做她在行的育儿嫂的工作。
 
    有意思的是,范雨素在悟空问答也有一个号。回答不多,但是可以映照出她的心镜:她在我现在过得挺好的。我觉得人活着是“草虫一秋”。只是在完成了一个活着的过程。我相信渐行渐远的时间,随我一起完成了活着的过程。
 
    范雨素红了,她的生活质量会得到很大改变。更多个范雨素活着地那种坚韧与自励,能获得相应的保障和尊严吗?这是我们更应该准问的。
 
    去年年底,我们探村博士联盟去给“百手撑家——2017家政工艺术节与影像计划”做志愿者,活动主角是一群家政女工。这里,展示了百幅家政女工的图片故事、她们现场唱主题歌、即兴舞蹈,用影像、身体和歌声来展示思考、团结、力量和美感。做过家政工的范雨素,也特地前来活动现场为姐妹们声援和助威。
 
    而内心深处,她们有隐伤。照顾别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却在老家,自己不能给与母亲的关爱。范雨素能看出这种忧伤,她在现场说:“我一从她们的表情就知道这是家政工的表情,只有家政工才有这种愁苦的表情。”
 
    想起最近一本新书,《中国新工人:女工传记》作者吕途深入了解和访谈了34位她所认识的女工,她们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大概可以代表亿万女工群体普遍的命运,她们更是一面镜子,照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图景,像范雨素一样。
 
    但愿我们不但关注范雨素,也关注这些女工们。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