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0-14 16:12:29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神钢丑闻令日本制造蒙羞 再难蒙混过关有造假传统

2017,日本制造神话破灭年。继1月东芝再次被揭虚报巨额利润、6月生产“杀人”安全气囊的高田申请破产,9月日产承认汽车出厂检验手续敷衍,10月钢铁巨鳄神户制钢(简称“神钢”)造假丑闻一路延烧。屡屡出现的造假事件,将“精密、精良”的日本制造形象打破,“日本制造大崩坏” 成了媒体上的流行词。

  日本并非没有相关法律,但大企业集团的屡屡造假,甚至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曾经在神户钢铁工作时出现过“失误”导致产品质量的问题却不了了之,令人质疑现象背后的深层机制。

  “神钢”再难“蒙混过关”

  8月“神钢”内部调查中发现数据造假问题。会长川崎博也成立调查委员会,对集团全体进行调查。共同社报道,排名全国第三的“神钢”冒天下之大不韪,大肆篡改铝铜铁制品质检数据,以次充好,包括铝制零部件1.93万吨、铜制品2200吨、铝锻件1.94万件,造假时间长达十年,涉及高管数十人。

  本月8日“神钢”召开发布会,向公众道歉。副社长梅原尚人坦言,篡改数据并非个别人所为,而是获得管理层默许,是公司整体行为,并承认问题产品可能引发安全问题。消息一出,举国震惊,10日当天“神钢”股价大跌20%,两日跌幅近40%。《纽约时报》称,“这桩丑闻在日本和其他地区发酵,给该国精密制造业的声誉蒙上了一层新的阴影,精密制造业是日本的一个主要经济支柱。”

  一系列丑闻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缺乏为消费者着想的意识。梅原尚人在记者会上解释说:“好像凭经验感觉‘没有收到投诉,应该勉强蒙混过关了’。在民营企业之间的交易中,遵守合约的意识比较低。对品质和安全的意识淡薄以及粗糙的管理体制,难辞其咎。”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丑闻波及200多家下游企业,日本七大汽车巨头、新干线、波音、通用、福特、英国高铁纷纷中镖,叫苦不迭。首当其冲的东瀛汽车业,面临压力山大的产品召回问题,严重性不容小觑。

  层出不穷的造假背后,是法律的权威缺位。然而,日本1968年5月就制定了《消费者保护基本法》,领先各国。该法第11条规定:“为了确保消费者安全,日本应采取制定和维护商品和服务标准,迫使企业召回可能损害公众健康和安全的商品。”基本法明确企业是召回责任的主体,标志着日本召回责任制度的法律化。1969年日本修改《汽车型式制定规则》(国土交通省令),正式引入汽车召回制度。

  此次问题车在引擎盖和后备箱门采用“神钢”铝制品,品质缺陷导致存在安全隐患。依据法律,汽车厂商必须尽快主动向国土交通省报告,提交解决办法,召回全部问题车进行无偿修理。厂商不履行报告义务,最高处以2亿日元罚款。

  遭遇大规模召回事件的丰田,曾对产品缺陷长期隐瞒,负责质保的高管最终移交检方处理;2008年1月三菱汽车前总裁河添克彦等四名高管,因隐瞒产品缺陷被横滨地方法院判刑。前车之鉴,不可不察。值得一提的是,在承认有未获从业资格的员工执行新车出厂检测后,日产今年宣布召回超过100万辆问题汽车。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