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06 13:41:46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林毅夫“我不会得诺贝尔奖,因为我知道诺奖的规则”的言论是怎么来的?

    未来不在现在之中,更不在过去之中
 
    同样的技术配置在英国是英国经济形态,配置在美国则是美国经济形态,而配置到中国则变成了中国经济形态,旧经济形态不懂新经济形态,以旧经济形态标准评判新经济形态本身就有失公允
 
    美国超于英国的原因实际并不复杂
 
    美国并不是在固有的传统产业链实现的超越,而是把欧洲最先进的技术产品(德国人发明的汽车),拿到美国以流水线生产,使汽车进入美国家庭,汽车-内燃机-石油产业链的兴起,逐渐成为主导性产业,是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的根源。
 
    中国现在遇到了和曾经的美国同样的问题与机遇
 
    1、镀金时代,到处都是有钱人,但公众幸福指数并未因科技发展而持续增加,反而出现倒退。
 
    2、把美国信息产业创新成果拿到中国批量应用,产生了支付宝、微信等超越性的产品,也就是说中国在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诸多领域已经超越西方发达经济体。
 
    中国同样是因为COPY而导致经济实际绝对体量完全超越美国。
 
    表现是:我们几乎所有工业品产量都是美国10倍以上。
 
    问题是:体量中国是美国的10倍,但GDP居然是美国比中国高。这说明固有的金融规则(记账方式)扭曲了真实市场。中国要修正这种扭曲,必须重新定义新金融规则。
 
    所有试图重新定义新规则者,与传统金融规则的裁判(诺奖评审委员会)之间存在本质的对立。屁股决定脑袋,林毅夫既然决定走出旧框架,自然不指望旧框架评审委员会给予他诺贝尔经济学奖。
 
    从另一个角度上看,经济学奖并非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的。如果诺贝尔活着,他会真的愿意颁发这种诺贝尔经济学奖吗?这都是个问题。因此,有着诺贝

另一视角

换一换